建构立体机制,强化小学生养成教育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an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是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日常行为的最基本要求。小学生是良好习惯形成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在本文中,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管理经验,浅谈几点有效强化小学生养成教育的具体策略,与各位同行共享。
  【关键词】小学生;机制;养成教育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我国目前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儿童在习惯上存在很多问题,诸如集体观念淡薄、意志力薄弱等,给学校德育处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当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与使命,通过建构立体机制,强化小学生养成教育。
  一、开展主题活动,规范礼仪动作
  一个人要养成文明讲礼貌的习惯,就要从小抓起。为了规范小学生的礼仪动作,学校德育处要善于动员各班老师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教学对学生的表率作用,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在我校举办升旗仪式时,我发现个别学生行为不规范,为了规范他们的礼仪动作,我动员各个班级班主任开展了升旗仪式主题教育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学生们学习了升旗仪式的礼仪要求,包括穿着、站姿、行李、歌唱和听讲这五个方面。例如,在穿着上必须穿规定的校服,着装整齐,不披衣散扣,夏季不穿拖鞋,冬季不戴手套、耳套,升旗时要脱帽;唱国歌时要立正,声音洪亮,气氛庄严;听国旗下讲话时,要保持肃静,不要随意走动,不乱议论……为了强化教育效果,各班还进行了多次实践练习。经过这次主题活动,学生明确地认识了升旗仪式的基本礼仪规范,强化了自身意识,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学校升旗意识的纪律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改进。
  二、优化课堂细节,培养自控能力
  “纪律时学习的保证”,没有良好的纪律就没有良好的学风和班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难免会出现一些违反纪律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当注重对小学生进行课堂内的行为规范常规训练,优化课堂细节,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控的能力。比如,通过检查班级卫生,我发现学校各班级的卫生情况不尽人意,部分学生书桌内垃圾堆积,部分学生在桌子上乱写乱画,还有部分学生还存在乱扔果皮纸屑的现象,导致了教室气味异常、环境脏乱。为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在各个班级建立了严格的卫生制度以及监督机制。每个班级会任命两名学生为卫生纪律委员,负责监督班內学生的日常行为,若有学生违纪,卫生纪律委员会进行记录并扣分,每周一上报班级上一周的卫生纪律情况,由此来督促他们遵守卫生纪律,同时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此外,为了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训练他们形成良好的写字姿势与读书姿势,我与全体教师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力求每位教师在课堂内开展教学活动时,关注学生的写字与读书姿势,对其加以监督与指导,从而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落到细节与实处。由此,我通过优化课堂细节,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有效培养了他的自控能力。
  三、建立家校联系,形成多元合力
  学校教育如果没有家庭的配合或者家庭教育滞后,会对学校教育的效果产生不利的想象。为了提高学校养成教育的效果,学习必须注重建立家校联系,通过学生家长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为小学生努力营造一个适合身心发展、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独立意识与自理能力。
  很多小学生一到假期,就会放纵自己,有的作息不规律,晚上很晚才睡,第二天早上很晚起床,有的沉迷游戏……这些行为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发展。然而,有些家长因为溺爱,对孩子的行为放任不管,缺乏正确的引导。为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我组织各班班主任与家长进行了沟通与交流,通过家访、开家长座谈会等方式,提高家长对学生的正确教育意识,并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例如,制定孩子的作息时间规定,每天晚上10点前睡觉,早上8点钟起床,学会自己穿衣服、洗脸、梳头等。又比如,为了使学生们养成参与劳动的良好习惯,学校除了会定期举办一些志愿活动,诸如植树、清扫操场卫生等等,还会请学生家长配合要求学生完成一些家庭劳动任务,诸如学会洗小件衣服、饭后刷洗碗筷、帮助父母扫地、倒垃圾等等,通过让学生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使他们在过程中去理解劳动的意义,体会劳动辛苦,进而对他们的人格塑造产生积极的作用与影响。就这样我通过注重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形成了多元教育合力,显著提高了养成教育的效果。
  四、建设校园文化,浸染人文色彩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言:“要让孩子的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他认为,外部环境是学生精神生活的决定因素。由此可见,学校应当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通过采用适当的措施,增强学校的人文色彩,从而形成了一个浓烈的习惯养成氛围,促使学生感受到文明行为的意义和方向,自觉而主动的遵守日常行为规范。比如,为了最大化的发挥校园内宣传栏的宣传效果,我会每周更新宣传栏里的内容,并向学生们征集宣传素材,只要是学生认为有意义、有成就感的事情,都可以用来投稿。学生们可以用个人的名义进行投稿,例如参加家务劳动的心得体会与精彩照片,阅读邱少云、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先烈与英雄人物故事经历的感想与启发等;也可以班级的名义进行投稿,例如整齐洁净教室的照片、学生们聚精会神听课的照片等等。当学生们投稿的素材被宣传栏采用之后,他们会产生一种自豪感与荣誉感,进而提高自身的积极性与内在驱动力,更加自觉而主动地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积极参加有意义的学习与活动。由此我通过建立良好的宣传机制,实现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工作,为学生塑造了富有感染力的习惯养成氛围。
  综上所述,通过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落实上述“开展主题活动”“优化课堂细节”“建立家校联系”“建设校园文化”等措施,建立一个立体的教育机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强化小学生养成教育。
  参考文献:
  [1]府曦.养成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小学生(中旬刊),2018(10):26.
  [2]松建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J].中国民族教育,2018(09):56-57.
  [3]徐文彬.为学生的发展奠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法略谈[J].甘肃教育,2011(1):35-35.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实施教育创新、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关键就是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小学教育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开展创新教育的形式在势在必行的。信息化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一种比较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的优点在于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学习效率;它还结合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自主探索和展示自我提供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民族性、科学性和时代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要素。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幼儿教师  近年在教育界听得颇多的词就是“核心素养”,那何为“核心素养”呢?在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又有怎样的
【摘要】强化小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小学文明礼仪教育,通过优良的礼仪文化,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影响。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家,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象征。所以,小学语文教育要加强传统礼仪的教育,弘扬和发展我国的礼仪文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礼仪教育;教学质量  “要利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强道德思想、礼仪规范等思想的传播……”在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社会出现了一
教育是一门艺术,它不是一厢情愿地牵制学生,也不是用权威去压制学生,有时换位思考一下,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说不定会有你意想不到的良好成效。下面,笔者分享一个“换位思考”的有效教育故事。  记得那是一个下午放学时分,笔者把刚改完的测验试卷发给学生就回到办公室工作,可是没过多久,数学科代表小霏就拿着她的测验卷来到笔者面前说有一道题改错了,想让笔者改回来。这道题是一道口算题:35×20=700,这道
【摘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学发展也更全面,更能贴近生活实际。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应更加注重生活化,从日常生活情境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促进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也能够通过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这样教学与生活才能真正融合。本文主要探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生
【摘要】现代社会不仅要求人才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还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各类习惯和思维能力的启蒙阶段,各个任课老师都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对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性格进行培养。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有效培养小学生阅读创造力的对策建议,希望对小学生语文教育有所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创造力;培养  在对学生的创造力和智力开发方面,小学语文教育所发挥的作用至关
【摘要】近年来,绘本教学犹如绿野中的一缕春风,正以一种新的阅读方式逐渐走进我们的课堂我们的视野,俨然已成为我们低年段语文课堂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溯本求源,新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兴趣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而“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绘本里色彩鲜艳的图画不但能引起孩子丰富的想象,更能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引起孩子的愉悦感。那么
【摘要】“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意识对出现在同一时间的许多刺激的选择和抗干扰的能力。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聋生由于听力的缺失,声音的刺激不能使他们产生注意的集中。因此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注意是及其重要的。特别是在低年级学生中,他们的注意力时间短,容易转移和分散。被新奇的事物影响后就很难集中精力进行正常的课堂学习。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掌握教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部分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的关键,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一些初中语文老师将口语交际练习的重点放在学生课余时间的自主练习当中,整个口语交际教学存在形式主义。基于此,本文从笔者的教学经验出发,分析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和对策,阐述一些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口语交际;现状和策略  “听”与“说”的训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但现阶段很多
巧用“特殊” 化繁為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