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实施到现在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除了与新课标实施时间太短、教育体制有关外,很重要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创新有作秀之嫌。我们的教学有必要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反思。
  【关键词】新课程;创新;反思
  
  新课标实施到现在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除了与新课标实施时间太短、教育体制有关外,很重要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创新有作秀之嫌。我们的教学有必要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反思。
  1.语文教学内容——重人文性,轻工具性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什么?很多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外乎是一篇篇课文而已。其实则不然,教的和学的是一篇篇课文,是我们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
  1.1重人文性
  新课标对语文的性质做了科学的阐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正是在这个理念下,于是就出现了广大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注入鲜活的人文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堂一改往日的沉闷枯燥,变得丰富多彩。现在的语文课上更多的是拥有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可以说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2轻工具性
  传统的语文课上,语文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在新课程下的教学,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是高度统一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
  可是时下,语文课堂中的有些做法就值得反思了。笔者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是在削弱基础内容,淡化语文基础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几乎或者甚至根本没有提及,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关注“工具性”就违背了课程改革的精神。他们一味地强调让学生空泛讨论课文内容,把语言文字上的必要训练视为保守。看似他们的课堂教学热热闹闹,教学形式变化多样,可就是听不到朗朗读书声,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的画面,欣赏不到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见解,没有了必要的训练,缺少了必要的积累,短短的课文学生读起来结结巴巴。
  语文课程的最基础的语文知识被忽视了,比如,语法知识无论在教师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在各种教学评价中都没有涉及,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了学生在学习文言文中遇到困难。再如,在鉴赏诗歌的语文教学学生听不到老师对好词好句的分析,老师强调学生从诗的意境上把握。试想,如果一个学生连一些极常用的字词也不会读,不会写,一写作文就是错别字、病句连篇,那么即使他文学感悟力很强,也是难以表达出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长期如此,少了听说读写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那么可想而知其他的一切活动也都将成会空中楼阁。
  因此,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2.语文教学方法——重学习方式,轻语文学习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的教师对学习方式的关注热情日益升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成为教师们的上课的法宝,他们改造“喻”与“导”,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倡导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变“灌输式”为“对话式”,提倡探究学习与发现学习。传统教学中单一的“师—生”关系扩展为“师—生”、“生—生”、“生—本”多向关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尊重,潜智潜能得到发挥,语文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但我们却使语文课更远离语文味。
  此外在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背后其实也隐藏着许多问题。许多新方法、新方式有其名无其实,有些只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而已。笔者分析认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来阐述。
  2.1自主:学生太过于主动,教师不能一味被动,适当时候也要主动,该主动时就应该主动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学生本来是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确定学习进度,可以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安排汇报次序,自主确定汇报方式。可是我们要不得不考虑以下问题。
  语文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在知识经验以及个体的差异性,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弱化老师的主导作用,应及时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安排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时,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发挥;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教师事先要有所预计,努力去引导,以保证自主学习的效果。
  2.2探究:有些教师把对话教学等同于问答教学
  探究学习关注的不是研究成果、学习水平的高低,而是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强调学生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会处理反馈信息,更加注重探究过程。探究性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拥有自主探究的空间,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关注自然、社会和生活,让学生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实践活动,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与学生的一问一答。
  2.3把合作学习等同于“合拼”学习,三五张桌子课堂上简单拼凑就是合作,没有真正形成所谓的课内与课外合作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的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而言,以互助性为主要特征的学习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它利用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互动,形成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对所讨论的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获取知识,感悟方法,与此同时获得极大的情感满足,从而实现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并不断地充实自己,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灵活地加以指导,以实现合作学习效果的最大化。
  以上三个方面如果没有引起我们一线语文教师关注的话。势必会造成许多语文课表面上热热闹闹,然而却无多少实际效果。我们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知道:高品质的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一定是自主学习,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与学习主题都要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寻求一种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
  语文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埋头苦干,更需要的是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理性的反思。只有冷静地反思得与失,辩证地认识利与弊,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走出目前的教学作秀的尴尬,迎来语文教学真正的新课改。■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文彦,蔡明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饶从满,王春光.反思型教师与教师教育活动初探[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
  [4]王志生,顾朝阳. 关于语文课改的辩证思考[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12).
  [5]李海林.评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非理性倾向[J].中学语文教学.2006,(2).
其他文献
上个星期五,我和往常一样,大清早就回到了教室,当批改到小区同学的联系本的时候,发现她在本子上给我写了一封信.
星期一早上,小宇同学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我,说他在星期天到学校玩时看见小张同学在教师办公室门口写了老师的脏话.我一看,只见雪白的墙壁上有铅笔字:“X老师是王八蛋,去死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柳州师专高职高专综合英语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coo
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中可以看到,低年级儿童在学习数学中有以下几个特征:一、 语言上表现出两个特征: 1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没有成熟;2是儿童有自己特殊的语言;二、他们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三、在思考问题时,容易顾此失彼;四、思考现实性强,假设性差。笔者认为,数学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这种心理特征,在学生刚一入学时,就要注意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对学生学好数学,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
开学一星期后的一天,校长把我叫到办公室,一个一脸稚气、眼神亮亮有灵气的孩子在等我。校长说:“这个同学叫XX,是从山里转学过来的,成绩不错,把他安排在你们班,你看如何?”我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共同努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是满足人们精神文明需求的主要途径,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本文在和谐的
在一次对学生课桌面的例行卫生检查中,我骇然发现依含(化名)的桌面上用小刀刻上了几行小字:“我的心在滴血,这苦闷惆怅的日子让我痛不欲生,活着有什么意思?!还不如让我死去,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