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ya1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朗读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促进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能力 策略
  小学新课标中指出:小学生应该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此标准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提出了确切的标准。“听说读写”是小学阶段的四大能力的培养,应该并驾齐驱,可由于应试教育的驱使,“读”在考核中并不占优势,教师学生都无意间忽略了“读”的能力的培养。“读”是一种能力的应用,是一种情感的语言表达,“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操方面具有促进作用。
  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是一种将文字转变成语音的创造性活动,朗读能让学生进入文章,理解文章,体会文中的情感,是学生培养语感,增强节奏感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种真正的理解文章内容情感的体现。
  一、朗读的重要性
  朗读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课文中的文字内容,通过学生的阅读,再大声的朗读出来,是信息的输入输出过程,经过了小学生大脑加工,把握课文情感,通过文中当中字词的修饰体会课文中的主人翁个性,并用小学生理解的视角将文章朗读出来,是对文章字、词、发音、断句、节奏、声调、连贯性、情感充分把握的体现。
  比如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威尼斯的小艇》一课,通过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景物描写美 感受威尼斯独特的地理风貌,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夜晚的威尼斯,戏院散场时,人多,小艇也多,哗笑声,告别声,很是喧闹;小艇远去了,停泊着不动了,威尼斯也沉沉地入睡了,静寂了。第二天早晨,随着小艇的活动,威尼斯又将开始新的、喧闹的一天。”这一句体现了威尼斯小城与小艇的关系,小艇在威尼斯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从描写威尼斯小艇的特点的词语来看,小艇“长而窄”,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船舱里“有舒适的座位”,通过这些字词的理解把小艇的奇特样子描写的淋漓尽致,加深小学生对于威尼斯小船形状的理解。
  “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白天喧闹,而夜晚却是那么的静寂”朗读这一句时,通过对威尼斯白天与黑夜的对比,把威尼斯水城的独特魅力展现出来。带引学生朗读时,前半句读出节奏,后半句特别是“静寂”一词读出安静的美感,从中让学生慢慢体会威尼斯小城的美,感受威尼斯的风土人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二、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1.大声读,提高朗读专注性
  大声度读书有利于语感的培养,有利于语言明锐的感悟力的提升。朗读时声情并茂,以情带声,一声传情,恰当的掌握语调,语速,会让朗读者与文中的情感产生共鸣,身临其境一般的感受文中的情境的变化、人物的性情、作者想要表现的意境。
  一字一句的读出来,字正腔圆,是学生对于课本熟练的体现,也是把握书本情感的表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反复多次大声朗读,不同的朗读程度学生的收获是不一样的。我国宋代朱熹也非常主张朗读:“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復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
  大声读书能提高学生朗读的专注程度。小学生一般喜欢看图,对于文字较多的文章,容易走神,分心。一直保持大声的朗读能让学生提高主专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朗读习惯,感受文中美的意境,诗词文章的节奏感、韵律美,正是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所说“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一文贫穷辛苦的母亲对于我“奢侈”买书行为总是支持,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的将钱塞在我手心里,可是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如此瘦小,鼻子一酸,去买了罐头,深深的体会到慈母对孩子情深,以及孩子对慈母敬爱。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人间真情,浓浓亲情,此文的诵读,需要学生大声朗读,读出那份爱,读出那份感动,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词比如“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
  2.模仿优秀范文朗读,提高语感,体验情感
  儿童是最善于模仿的,一切学习的开端就是模仿。要让小学生在没有他人的指引下单枪匹马的朗读好一篇文章来,这不切实际。教师可以自己朗读,或者播放优秀的朗读音频,先让学生从模仿开始,哪里要抑扬顿挫,哪里要一气呵成,哪里要肝肠寸断……从别人的语速缓慢,情绪变化,声音高低分析情感的表述。反复的模仿会让朗读越来越棒。
  《去年的树》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1课,这篇童话故事的感情体验,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而言还没有那么大的共鸣,一方面对于朋友间的友情理解不是很深刻,另外一方面,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心情的变化,小学生还揣摩不透,这则童话可以采用优秀范文朗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翁的情感变化,帮助学生理解整个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愿。
  3.组合朗读,团队朗读,队员竞争,共同进步
  组合朗读,捆绑朗读,让学生团队协作朗读,共同进步!一个人的惰性是很明显的,当有了团队督促,鞭策,队员的激情就会增长,学生朗读亦是如此。学生朗读的习惯是渐渐养成的,在这个养成的过程中,如果团队合作朗读,团队竞争朗读,就会促进朗读习惯的养成,朗读激情的增长。有竞争才有进步,有挑战才有发展,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朗读,积极参与朗读。
  譬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泊船瓜洲》和《秋思》两首古诗,将学生分组,比较哪组学生读的好?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让学生们自主理解古诗的诗意,了解作者想通过此文表述什么样的情感?学生要想读得好,朗读的有声有色,必须是在两首古诗揣摩透彻的基础上。《泊船瓜洲》的思乡念乡的情怀,其中的一个“绿”字体现诗人难以排遣的无限乡愁的真实写照。《秋思》一文“凄婉、哀伤、悲凉”的情感学生是否把握到位,就体现在了朗读上;另一方面让学生们在竞争中团结协作,在协作中与他组竞争,在学习中感受集体主义荣誉感。
  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与学生们一起努力才能完成,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辅助学生,快速养成朗读的习惯,在朗读中体会文字的韵味,在朗读中感受文字的美妙,在朗读中体验作者的经历。
  【参考文献】
  【1】江松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 (11)
  【2】王申有.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外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拓展学生语文知识面以及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巧用课外阅读来丰富初中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教学中积累语文写作素材以及作文写作技巧,锻炼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以及写作组织能力,促使学生将语文阅读与语文写作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也才能更好地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写出来的文章也没有新意,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不断强化激励机制,那么学生写作时会满腔热忱,积极投身于习作,我们就能看到一篇篇富有个性的充满儿童情趣和活力的习作。  一、加强创新教学  在习作教学中,应开展创新教学,让习作课堂灵动而充满生命的活力。  1.创设民主氛围。在民主的气氛下,学生不会感到有压力,能
【摘 要】  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优秀遗产,诗词语言精练,意蕴深远,诗词鉴赏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在鉴赏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词之美,汲取诗词文化智慧,丰富精神世界,陶冶思想情操,提高语文能力。  【关键词】  学讲计划 初中语文 诗词鉴赏 多元解读 提高能力  不同个体对同一诗词会有不同的感悟和理解。在初中语文的诗歌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诗词鉴赏学习中
1月24日,全国计量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正部长级)秦宜智出席会议并讲话。浙江省副省长王文序、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李建波、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田玉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是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的作业与练习不应是学生的一种负担,而是具有学生鲜明的价值追求、
【摘 要】  一位教育大家曾经说过,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这个基础的基础。语文能力的高低还决定着其他科目的成绩,所以学好语文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小学课堂的教学方法更新备受关注。近几年,在“减负”的基础上,“增量减负”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新的目标,即在为学生减负的基础上,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使学生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本文将对小学语文课堂增效减负的几种方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