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课堂管理的艰巨性、目标、原则、策略及控制课堂的技能进行论述,创建课堂科学管理模式。
[关键词]职业院校 课堂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94-01
近年来,对职业教育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帮助力度不断加大,然而生源质量每况愈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抱怨课堂纪律控制难,这样会影响课堂的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表演者、管理者和评价者,要营造出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要深入地研究课堂管理者的知识,并且总结经验,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认真认识职业学校课堂管理的艰巨性
(一)课堂管理的严峻现实。目前,由于社会的偏见和就业竞争的压力,家长给学生选择职校仍是一种无奈。
(二)课堂管理深层原因。传统教育将课堂管理理解为学生上课时不能捣乱,为达到这一目的,往往采取严格的控制管理策略。
二、明确职校课堂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一)课堂管理的目标。一个好的上课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课堂的管理很重要,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活动的激情,同时提高学习时间和效率,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学会自我学习和管理,尽快适应工作和社会要求。
(二)课堂管理的原则。教师要尽量保持教学过程的流畅紧凑,方法是以预防为主,以处理为辅。因为教师讲课当中突然中断过程,进行课堂管理,思维就会打断,学生要重新集中注意力需要时间,降低学习有效时间,教学效果变差。
三、探索课堂管理的策略
(一)制定课堂规则。
(二)鼓励自我管理。2010年,笔者作为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同学生一起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研究。让全班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制定课堂规则中来,一起商讨怎样能有更好的课堂纪律的办法,特别邀请了“差生”参与制定相关的规则。通过这一过程增加“规则”的约束力。过一段时间,对于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表扬并且加以鼓励。使一些好的榜样起到了带头作用,以民主的方法讨论和总结在课堂上自我管理的策略,使好的经验在学生之间得到交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三)活跃课堂气氛。有经验的教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运用自如的驾驭技巧活跃课堂气氛,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解决问题于课外。对班级里一些行为不好的同学,教师要心中有数。课后要用一些时间积极关注这些学生,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予他们鼓励与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努力改正自身的错误,引导他们走向正轨。
2009年,笔者给机电0806班上《传感器及应用》课,发现有一个学生,平时表现很好,但最近多次和别的同学说话,影响课堂秩序。经了解,原来把自己的生活费借给了三位同学,要了多次而还不上,结果自己没钱吃饭。经下面多次调解,问题得以解决,这位同学恢复到好的状态。
四、教师控制课堂的技能
(一)暗示控制学生法。教师要善于随时随地觉察课堂里每个学生是否专心听讲,当某一学生有表现不当行为的迹象时,就要给学生一个暗示信号。
(二)深入浅出语言法。教师上课如果简单只面对“优生”授课,只考虑“优生”听课效果,而“差生”则在课堂上因“听不懂”而“不想听”,无人管而放任自己,甚至扰乱课堂纪律,让教师难以控制课堂纪律。教师应做到深入浅出,出神入化,让学生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另一方面,要教态自然大方,平易近人;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适情而变,与学生达到无缝对接,沟通自然流畅。
(三)幽默故事迁移法。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学生上课睡觉、讲话、看小说等等,为了让他们能认真听讲教师要采取一定巧妙的方法,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比如这时巧用新闻、故事、案例等,用幽默风趣的话题来吸引学生,驱除学生的睡意。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
1.基础课要问一问学生有没有动口、动手,有没有叫学生上黑板、有没有动手操练。若能做到,不仅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注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做的能力,以适应将来工作的要求。2.专业课要问一问有没有下列情形之一:课件、投影、挂图、实物模型、学生动手实验、现场操练。课堂教学必须坚持实践第一、动手第一、直观第一的原则。尽可能“学习环境”与“工作现场”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学习内容”和“工作任务”合一。做到边“教”边 “学”,边“学”边“做”,充分体现一体化教学。
(五)内容“实用为先”法。教学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原则。课程内容要结合实际,删难留易。只有容易学,学生才爱学。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技工学校管理中心编写.教师上岗资格培训与教育辅导教材.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编.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11期.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
[5]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高教出版社,2007年.
[关键词]职业院校 课堂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94-01
近年来,对职业教育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帮助力度不断加大,然而生源质量每况愈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抱怨课堂纪律控制难,这样会影响课堂的教学,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表演者、管理者和评价者,要营造出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要深入地研究课堂管理者的知识,并且总结经验,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认真认识职业学校课堂管理的艰巨性
(一)课堂管理的严峻现实。目前,由于社会的偏见和就业竞争的压力,家长给学生选择职校仍是一种无奈。
(二)课堂管理深层原因。传统教育将课堂管理理解为学生上课时不能捣乱,为达到这一目的,往往采取严格的控制管理策略。
二、明确职校课堂管理的目标和原则
(一)课堂管理的目标。一个好的上课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对课堂的管理很重要,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活动的激情,同时提高学习时间和效率,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让他们学会自我学习和管理,尽快适应工作和社会要求。
(二)课堂管理的原则。教师要尽量保持教学过程的流畅紧凑,方法是以预防为主,以处理为辅。因为教师讲课当中突然中断过程,进行课堂管理,思维就会打断,学生要重新集中注意力需要时间,降低学习有效时间,教学效果变差。
三、探索课堂管理的策略
(一)制定课堂规则。
(二)鼓励自我管理。2010年,笔者作为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同学生一起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研究。让全班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制定课堂规则中来,一起商讨怎样能有更好的课堂纪律的办法,特别邀请了“差生”参与制定相关的规则。通过这一过程增加“规则”的约束力。过一段时间,对于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表扬并且加以鼓励。使一些好的榜样起到了带头作用,以民主的方法讨论和总结在课堂上自我管理的策略,使好的经验在学生之间得到交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三)活跃课堂气氛。有经验的教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运用自如的驾驭技巧活跃课堂气氛,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解决问题于课外。对班级里一些行为不好的同学,教师要心中有数。课后要用一些时间积极关注这些学生,倾听他们的想法,给予他们鼓励与帮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他们努力改正自身的错误,引导他们走向正轨。
2009年,笔者给机电0806班上《传感器及应用》课,发现有一个学生,平时表现很好,但最近多次和别的同学说话,影响课堂秩序。经了解,原来把自己的生活费借给了三位同学,要了多次而还不上,结果自己没钱吃饭。经下面多次调解,问题得以解决,这位同学恢复到好的状态。
四、教师控制课堂的技能
(一)暗示控制学生法。教师要善于随时随地觉察课堂里每个学生是否专心听讲,当某一学生有表现不当行为的迹象时,就要给学生一个暗示信号。
(二)深入浅出语言法。教师上课如果简单只面对“优生”授课,只考虑“优生”听课效果,而“差生”则在课堂上因“听不懂”而“不想听”,无人管而放任自己,甚至扰乱课堂纪律,让教师难以控制课堂纪律。教师应做到深入浅出,出神入化,让学生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另一方面,要教态自然大方,平易近人;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适情而变,与学生达到无缝对接,沟通自然流畅。
(三)幽默故事迁移法。职业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学生上课睡觉、讲话、看小说等等,为了让他们能认真听讲教师要采取一定巧妙的方法,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比如这时巧用新闻、故事、案例等,用幽默风趣的话题来吸引学生,驱除学生的睡意。
(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
1.基础课要问一问学生有没有动口、动手,有没有叫学生上黑板、有没有动手操练。若能做到,不仅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注意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做的能力,以适应将来工作的要求。2.专业课要问一问有没有下列情形之一:课件、投影、挂图、实物模型、学生动手实验、现场操练。课堂教学必须坚持实践第一、动手第一、直观第一的原则。尽可能“学习环境”与“工作现场”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学习内容”和“工作任务”合一。做到边“教”边 “学”,边“学”边“做”,充分体现一体化教学。
(五)内容“实用为先”法。教学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原则。课程内容要结合实际,删难留易。只有容易学,学生才爱学。
【参考文献】
[1]陕西省技工学校管理中心编写.教师上岗资格培训与教育辅导教材.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编.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教育与职业.2008年,第11期.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
[5]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高教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