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阐释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建设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的基本原则,着重探讨了构建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建设 图书馆 和谐文化 科学发展观
0 引言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理论,也是构建和谐高校的根本指南。实现高校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和谐文化的建设。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先进文化的传播地,其本身就是推动高校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所以高校图书馆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文化建设为先导。
1 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的内涵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一方面,它是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另一方面,它自身的文化又是校园文化,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讲,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既具有和谐文化的共性,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2 构建高校和谐图书馆文化的基本原则
2.1 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图书馆就是要以读者和馆员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读者和馆员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把“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作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宗旨,不断探索服务工作的新领域,创新服务工作的新机制,从多个层面上规划好和谐图书馆文化的建设,不断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2.2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图书馆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人际关系文化、学术文化、休闲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并且各个方面的发展还要协调、可持续、和谐适应。
2.3 坚持照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做到总揽全局,全面做好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管理、服务,让各个方面文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人文特征、持久永续,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全面推进,又重点突破,并将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4 坚持学习与创新相结合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升华;学习是手段,创新是目的;学习与创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建设图书馆和谐文化,就应当在图书馆员中大力倡导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形成学习与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机制,争做学习型馆员。以虚心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学习国外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实情将其融入建设实践中,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
3 构建高校和谐图书馆文化的主要措施
3.1 树立“和谐”思想,确立图书馆的共同愿景,营造和谐馆风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价值目标和最高追求。创建图书馆和谐文化,就要牢固树立“和谐”的思想,以物我和谐为目标,以人我和谐为手段,以自我和谐为基础,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
图书馆的共同愿景就是构建和谐图书馆。只有将构建和谐图书馆作为馆内人人接受的价值理念,才能增强全体馆员的责任感、使命感,才能使和谐图书馆文化具有扎实的群众根基。
3.2 实现图书馆资源、管理、服务的和谐统一 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主要包括文献资源、人力资源、设施与设备资源。就文献资源建设而言,必须建立“以馆藏纸质文献为基础,电子文献为保证,共享文献为补充的三级互补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图书馆管理主要包括对文献实物、文献数据、人力、设施与设备、环境、应用系统等。图书馆服务,要在重视传统服务的同时,更要提供多渠道、深层次的特色服务,如参考咨询、科技查新、学科导航、检索服务等,从而使信息服务由粗放型管理转向学科化、集约化管理。
3.3 实现图书馆环境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和谐统一 图书馆环境文化是指图书馆在处理与外部的自然环境、内部的物质环境、服务环境、心理环境等方面所形成的一种系统的、个性化的文化现象。它是图书馆文化的外在体现,也是人们直接认识、理解并关注图书馆的主要途径。读者对图书馆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图书馆的外在美。因此,高校图书馆建筑要充分体现图书馆的个性,图书馆外观应朴素美观大方,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空间造型上力求突出馆藏的特点,适应读者需求的多变性和多样性,以激发读者对知识的渴望,使他们在安全舒适、整洁、布满绿色、生态型的环境中,陶冶性情,美化心灵。
图书馆精神文化是指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图书馆价值体系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它包括图书馆员的价值观、职业精神、思想、感情、信仰、性格、气质、道德、礼仪等,体现了图书馆员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图书馆环境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外表,而精神文化才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高校图书馆在建设环境文化的同时,必须着力建设优良的精神文化,实现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3.4 实现图书馆制度文化与人文关怀的和谐统一 图书馆制度文化是指图书馆在长期的服务活动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为目的,并以图书馆规章制度为载体的文化现象,它是调节图书馆内外关系和行为方式的规范性文化,是联结图书馆其它文化的关键。它主要包括日常行为规范、部门岗位职责、业务工作细则、奖惩制度、图书借阅规则等各项管理制度。图书馆制度文化是自由与纪律约束的统一,是共性规范化与个性多样化的统一。
在建立制度文化的时,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就是以人的健康、自由、尊严作为建设制度文化的出发点与归宿点,要在图书馆管理及服务中营造人文关怀氛围,倾注人文情愫,弘扬人文精神,以实现图书馆制度文化和人文关怀的和谐统一。
3.5 实现图书馆学术文化与休闲文化的和谐统一 高校学术文化的发展现状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学术发展水平。高校图书馆是向广大读者展示学术文化发展现状的重要窗口,其收藏文献信息的质量应紧跟学术文化发展的前沿。同时,作为传播学术文化的服务部门和学术性机构,高校图书馆客观上也存在图书馆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研究的学术性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学术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馆藏文献信息应反映我国当前学术文化发展的水平;二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内部的学术文化建设,即馆员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图书馆是展示学术文化的窗口,但绝不应摒弃休闲文化,实现学术文化与休闲文化的和谐,也是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结束语
建设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需要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是需要为之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图书馆和谐文化的建设不应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通过建设和谐图书馆文化的种种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一种和谐思想和以人为本思想,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和机制,以提升图书馆自身服务能力和品牌特色,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朱红.对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重点学科建设的探讨.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3):20-23.
[2]白兴礼.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图书与情报,2008(1)93-94.
[3]李玉梅.浅论公共图书馆休闲文化功能的发挥.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6):19-21.
关键词:建设 图书馆 和谐文化 科学发展观
0 引言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理论,也是构建和谐高校的根本指南。实现高校的和谐发展,离不开和谐文化的建设。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先进文化的传播地,其本身就是推动高校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所以高校图书馆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文化建设为先导。
1 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的内涵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是指一种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文化现象和文化性状。它包括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多种存在方式。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一方面,它是推动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另一方面,它自身的文化又是校园文化,乃至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个意义讲,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既具有和谐文化的共性,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2 构建高校和谐图书馆文化的基本原则
2.1 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图书馆就是要以读者和馆员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读者和馆员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把“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作为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宗旨,不断探索服务工作的新领域,创新服务工作的新机制,从多个层面上规划好和谐图书馆文化的建设,不断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2.2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图书馆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人际关系文化、学术文化、休闲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并且各个方面的发展还要协调、可持续、和谐适应。
2.3 坚持照统筹兼顾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做到总揽全局,全面做好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管理、服务,让各个方面文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人文特征、持久永续,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全面推进,又重点突破,并将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4 坚持学习与创新相结合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升华;学习是手段,创新是目的;学习与创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建设图书馆和谐文化,就应当在图书馆员中大力倡导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形成学习与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机制,争做学习型馆员。以虚心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学习国外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实情将其融入建设实践中,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
3 构建高校和谐图书馆文化的主要措施
3.1 树立“和谐”思想,确立图书馆的共同愿景,营造和谐馆风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价值目标和最高追求。创建图书馆和谐文化,就要牢固树立“和谐”的思想,以物我和谐为目标,以人我和谐为手段,以自我和谐为基础,用和谐的思想认识事物、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
图书馆的共同愿景就是构建和谐图书馆。只有将构建和谐图书馆作为馆内人人接受的价值理念,才能增强全体馆员的责任感、使命感,才能使和谐图书馆文化具有扎实的群众根基。
3.2 实现图书馆资源、管理、服务的和谐统一 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主要包括文献资源、人力资源、设施与设备资源。就文献资源建设而言,必须建立“以馆藏纸质文献为基础,电子文献为保证,共享文献为补充的三级互补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图书馆管理主要包括对文献实物、文献数据、人力、设施与设备、环境、应用系统等。图书馆服务,要在重视传统服务的同时,更要提供多渠道、深层次的特色服务,如参考咨询、科技查新、学科导航、检索服务等,从而使信息服务由粗放型管理转向学科化、集约化管理。
3.3 实现图书馆环境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和谐统一 图书馆环境文化是指图书馆在处理与外部的自然环境、内部的物质环境、服务环境、心理环境等方面所形成的一种系统的、个性化的文化现象。它是图书馆文化的外在体现,也是人们直接认识、理解并关注图书馆的主要途径。读者对图书馆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图书馆的外在美。因此,高校图书馆建筑要充分体现图书馆的个性,图书馆外观应朴素美观大方,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空间造型上力求突出馆藏的特点,适应读者需求的多变性和多样性,以激发读者对知识的渴望,使他们在安全舒适、整洁、布满绿色、生态型的环境中,陶冶性情,美化心灵。
图书馆精神文化是指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图书馆价值体系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它包括图书馆员的价值观、职业精神、思想、感情、信仰、性格、气质、道德、礼仪等,体现了图书馆员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图书馆环境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外表,而精神文化才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和灵魂。高校图书馆在建设环境文化的同时,必须着力建设优良的精神文化,实现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3.4 实现图书馆制度文化与人文关怀的和谐统一 图书馆制度文化是指图书馆在长期的服务活动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为目的,并以图书馆规章制度为载体的文化现象,它是调节图书馆内外关系和行为方式的规范性文化,是联结图书馆其它文化的关键。它主要包括日常行为规范、部门岗位职责、业务工作细则、奖惩制度、图书借阅规则等各项管理制度。图书馆制度文化是自由与纪律约束的统一,是共性规范化与个性多样化的统一。
在建立制度文化的时,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就是以人的健康、自由、尊严作为建设制度文化的出发点与归宿点,要在图书馆管理及服务中营造人文关怀氛围,倾注人文情愫,弘扬人文精神,以实现图书馆制度文化和人文关怀的和谐统一。
3.5 实现图书馆学术文化与休闲文化的和谐统一 高校学术文化的发展现状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学术发展水平。高校图书馆是向广大读者展示学术文化发展现状的重要窗口,其收藏文献信息的质量应紧跟学术文化发展的前沿。同时,作为传播学术文化的服务部门和学术性机构,高校图书馆客观上也存在图书馆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研究的学术性要求。因此,高校图书馆学术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馆藏文献信息应反映我国当前学术文化发展的水平;二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内部的学术文化建设,即馆员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图书馆是展示学术文化的窗口,但绝不应摒弃休闲文化,实现学术文化与休闲文化的和谐,也是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结束语
建设高校图书馆和谐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需要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是需要为之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图书馆和谐文化的建设不应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通过建设和谐图书馆文化的种种努力,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一种和谐思想和以人为本思想,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和机制,以提升图书馆自身服务能力和品牌特色,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和谐文化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朱红.对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重点学科建设的探讨.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3):20-23.
[2]白兴礼.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图书与情报,2008(1)93-94.
[3]李玉梅.浅论公共图书馆休闲文化功能的发挥.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