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incent_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农业大国,以世界7%的土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可见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的科技推广工作,由干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技推广工作喜忧参半,有的早已被事实证明成效显著的新技术,如旱育秧及机械化插秧等,但推广多年覆盖面仍然不够理想。可以说,普遍存在农技推广难的现象。
  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问题
  1.农技推广体制不顺,队伍不稳
  由于农业服务体系经过改革后,农业服务中心的大部分职能都由乡镇管理,农业局只有职称评定的这唯一权利,不能对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实实在在的管理.多种业务活动相对受到较大削弱,不能很好地从事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一些农技人员由于受“工作”的限制,不能很好地经营自己的服务网络.不能很好地运用现有的资源,壮大自己的服务网络和经济实力,从而很好的服务干农业。
  资金短缺,工作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技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但实际上,农技推广经费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经费严重短缺,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无站无址,更谈不上技术设备。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也使一些新的综合配套技术无法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大量的试验、示范不能正常开展,整体工作长期置于弱势的低谷中,使农技推广人员有心无力,有能无力,严重制约了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基础设施不全。信息和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最活跃的生产力,由于农技推广经费不足,部分地区农技推广设施设备严重滞后,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无法配备。只有尽快配置现代化的设备,打通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将农业服务的触角真正延伸到村户,变“一张嘴、两条腿”为“三电合一”的现代推广模式,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缺技术、少信息、盼服务的难题。
  2.农技人员及农民的素质亟待提高
  首先是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农技推广工作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生活清贫,过去多年培养起来的农业技术人员有些离开了工作岗位,使从事农技推广的专业人员逐年减少,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不愿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使农技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所下降。其次是农民群众的素质亟待提高,农民群众是农业推广的受体和基础,农民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民学习和应用科技的能力。近几年,由于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弱妇幼,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技术能力差,农技人员下乡组织培训班都存在一定难度,农技推广处于尴尬的境地。
  二、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措施
  针对当前农业技术推广难的实际,我们认为必须从农业两个根本转变的需要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普及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做出贡献。为此,我们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努力使农民接受农业科技由被动变为主动
  首先,要把农技推广工作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很好地结合起来,与逐步建立高产优质高教农业体系结合起来,致力于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和尽快改变农业弱质产业的形象,促使人们自觉地加大农技推广工作的力度,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其次,要加强宣传舆论导向,采取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兴趣和热情一再次,要改变行政命令型的农技推广服务模式,通过说服引导、签订技术承包合同等方法,将农户和农技部门的责权利结合起来,形成双方自愿、利益同享、风险共担的约束机制,提高农民采纳推广部门建议和技术措施的积极性。
  2.进一步抓好科技示范,努力使农民了解农业生产新技术由间接变为直接
  由于大多数农民是现实主义者,不愿花资金去应用自己尚不完全了解的新技术,所以,每一项新技术推广的初期,农民大都抱观望态度。为此,农技推广部门要着力抓好科技示范工作,对增产潜力大、效益高、推广面大的农业技术项目,区、镇、村、组都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
  3.进一步加强技术培训,努力使农民应用科技由外行变为内行
  根据目前农村经济和农民素质现状.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应突出层次性和实用性。例如:基层农技培训可以通过三级网络(区、镇、村)、3个层次(领导干部.科技人员、农民)、多种形式(办班培训、邀请专家教授讲课、广播电视讲座.函授及充分利用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等),实施“绿色证书”培训项目。对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农民,可根据农事季节的特点,采取办培训班与现场示范相结合的办法,以增强他们的科技意识,提高运用农技进行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加强对那些没有正规学历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的学历教育,通过多种渠道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4.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努力使农技推广机构由“空心”变为 “实心”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搞活农技推广工作,增强实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农技推广部门要改革旧的推廣模式,在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结合,技术开发、推广与经营结合等方面走出一条新路。要遵循“立足推广搞服务、搞好服务促推广”的原则。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立足推广工作的优势,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开展良种统繁统供、化肥统测统配、植保统防统治和农产品贮运加销一条龙的系列化服务,开拓农技推广产业化服务领薪。农机人员要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发挥各自的技术特长,开展个人或集团技术承包,实行技术推广与经济报酬挂钩.调动农技人员推广农业科技的积极性,增强农技推广机构的经济实力,使基层推广机构不断巩固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东伟,朱润身.试论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创新[J].科研管理,2006(3).
  [2]杜丽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11(11).
  [3]王胜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2).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氮沉降增加对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方法】对阔叶红松林进行模拟氮沉降实验,设置对照(N0,0 kg/(hm~2·a))、低氮(N1,30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作者以麻沿林场森林资源的经营历程与现状为出发点,总结了该场从营林生产到生态公益林建设阶段的成效与问题,旨在通过对森林资源的汇总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借鉴.
【目的】探究喀斯特森林土壤氮矿化特征及供氮能力。【方法】以贵州喀斯特原生乔木林和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脂芯法,原位连续培养测定土壤氮矿化/硝化动态特征。【结果】(
1.大量堆积而发热腐烂的多汁蔬菜、甜菜和青草:青饲料堆放时间过长,发霉腐败或煮开焖在锅、缸里过夜,都会使其中的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青饲料煮熟焖在锅里保存24~48小时,其
从可持续发展的慨念出发,对影响工业企业的经济、环境和企业素质3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分指标层4个层次,主要由发展现状、发展协调度、发
期刊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通过分析“互联网+”对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影响,提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素质教育、新课改的背景下,有效课堂的构建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话题.基于数学学科的特殊性,数学学习和训练时学生容易出错.小学数学知识内容逐渐丰富,学习难度大幅度提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