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初期日本“文化国家”构想中的国权与民权论争

来源 :日本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yuefeng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后,日本在占领初期自主提出的“文化国家”构想,是日本最早的国家重建理想形态.围绕“文化国家”是什么以及应当如何实践,在日本政界及思想界形成了保守派与进步派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背后反映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国家重建道路,即以延续近代“国体”为目标的国权立国论与以民众思想启蒙为理想的民权立国论.占领初期日本民主化改革不彻底所造成的“帝国民主主义”现象,正是国权与民权在战后重建中矛盾并存的体现.而与民主化改革背道而驰的国权理念最终主导战后日本重建的现象表明,战后日本国家重建并非由占领当局主导,而是从“文化国家”这一原点出发的日本自我能动性选择及适应的结果.其背后折射出的是日本民众民主化思想启蒙缺失导致国家前途命运由极少数政治、文化精英操控传统的延续.
其他文献
正义是法律的最高价值,正义也应当是民法的最高价值。民法哲学正义观回应民法规范“为什么”和“应当是什么”的问题,是民法中的“法理”。民法典总则编的正义观是民法典正义观的缩影和集中展现。我们应当否弃民法矫正正义一元正义观,树立多元正义观。民法典总则编的正义观并不简单等同于矫正正义,还包括回报正义、公道正义、分配正义、程序正义和代际正义,展现为多元正义观。回报正义在交易生活领域对应交换正义,在非交易生活领域体现为友爱平等观。与回报正义相对应,矫正正义主要对非自愿交易行为进行规制,以矫正因非自愿交易行为所导致当事
黑格尔伦理学说是对近代早期以来一直困扰学界的“群己权界”问题的一种深刻回答.黑格尔认为,社会活动与人际关系均扎根于生活世界整体(伦理实体),而且后者的概念并不在于其自身,而在于更高层面上绝对者的自我实现.这意味着我们既要在实体性根据的意义上看待家庭、市民社会、国家与世界历史,又不能以这些伦理形态为终极根据,误将它们(比如国家)当作世界的归宿.以往对于黑格尔法哲学的研究(从黑格尔同时代人到霍耐特的研究)大都撇开了它的形而上学根据,仅仅就法哲学(或其部分内容)而论断法哲学.菲韦克重视法的形而上学根据,但在对伦
二战后,日本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经过长期的国际实践与国内磨合,已经成为日本外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独特作用.日本地方政府对外交往在助力国家总体外交、打破双边关系僵局、塑造良好国际形象、提高对外援助效率、推动地方国际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地方政府对外交往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功的经验和模式,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价值.中国可借鉴日本经验,从发挥地方政府对外交往的独特作用、建设中国特色地方政府对外交往制度体系、建立高效灵活的半官方机构体系等方面推动地方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发挥更大、更有效的
2021年4月,日本央行数字货币开始概念性验证,标志着日本的CBDC制度建设和实证研究进程步入新阶段.日本政府和央行推动数字货币研发的背景,一是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虚拟货币增加金融监管难度;二是民间数字货币兴起对货币体系形成潜在挑战;三是全球央行数字货币研发成为国际货币竞争新领域;四是数字化成为日本经济增长新动力.从便利性与安全性角度考虑,日本CBDC在技术及制度设计等方面仍面临一系列课题,包括CBDC与民间数字货币的角色分担、CBDC对金融中介机构及金融体系的影响、CBDC对金融政策的影响以及数据利用与
冤假错案的平反和“自白任意性”原则的确立,有效规制了刑讯逼供、威胁等暴力取证方法的使用,但以引诱为典型代表,带有强烈心理或精神强制色彩的“隐性暴力”取证方法日益受到办案机关青睐,与其他取证方法并用,以“组合拳”的形式作为收集证据的“一线手段”。但受限于“引诱”取证的非暴力强制性和权利侵害的隐蔽性,其常被视为侦查谋略,一直未能引起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的重视,立法层面也未能给予积极回应,因而导致实践中采取“引诱”方法收集的证据面临界定难、取证难、排除难的三大困境。何谓“引诱”以及如何将其与威胁、欺骗等概念相区别
随着全球数字贸易的蓬勃发展,围绕数字贸易规则主导权所展开的规则博弈已经成为国际经贸秩序重构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问题.数字贸易是与传统的货物及服务贸易密切关联的,国际经济贸易的区域化导致数字贸易发展的区域化,进而产生了相关贸易规则的区域化.美国和欧盟率先构建了“美式模板”和“欧式模板”的数字贸易规则,意图锁定低技术国家的数字贸易发展空间.东亚地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及外部竞争的加剧,凸显了形成“东亚模板”数字贸易规则的必要性.RCEP的成功缔结生成了“东亚模板”的雏形.但是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局势重大变
日本“排污入海”的决策取向是在其主导、设计和构建的一个历史过程中孕育的,其决策权力是以关系本位为基础、利用过程中国家间关系“孕化”的.“过程构建”和“关系利用”的互动耦合及其演进,形塑了日本决定“排污入海”的生成逻辑.“过程构建”孕育了日本“排污入海”的决策取向,反过来“排污入海”的决策取向又塑造了过程本身,且呈现从“蛰伏的目标”到“公开的决策”的延展图式.从国际层面而言,日本决定“排污入海”的权力主要是在“日美同盟关系”以及“日本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关系”等主要网络平台中孕化的.当然,在国际关系网络平台中孕
清康熙时期,伴随着一系列“文治”举措的实施,文坛基调慢慢发生着变化,逐渐呈现出雍容典雅、中正和平之风。康熙以帝王兼文人的双重身份参与当时的诗文创作,其身边也活跃着一批引领文坛走向的风云人物,他们陪伴康熙吟诗作画、剖析经义,对清初文坛的格局变化影响甚巨。在这个聚集着众多翰苑英才的绵密网络中,高士奇非进士出身,却以“善书”入值南书房,簪笔禁庭15年,为康熙帝讲经解史,编校书籍,从事文字翰墨和其他方面的娱乐消遣与研讨活动。在频繁且长时间的交往互动中,高士奇的审美观念、学术思想潜移默化地启迪着康熙皇帝。同时,作为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简称“七一”重要讲话),是系统梳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及其伟大成就的光辉文献,是全面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及其成功经验的重要文献,是深刻阐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部署的行动纲领,是鲜明表达中国共产党正确主张的政治宣言.在整体理解和把握“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从“主线”“主题”“论题”三个方面,来深入理解和把握贯穿整个“七一”重要讲话中的核心要义,同时从中提炼概括出六大重点和亮点.
基于用工关系法律整体框架,用工责任追偿权应由民法规范和劳动法规范共同构成.我国民法典有关用工责任追偿权的一般性规范未区分不同用工形式及其风险负担规范,在具体适用中存在难题.我国劳动法中用工责任追偿权几乎缺位,且和民法构成的二元调整框架也未能与现实用工形式相对应.在对用工关系体系解构的基础上,将用工责任追偿权类型化为具有从属性用工关系中的用工责任追偿权和独立劳务关系用工责任追偿权,并从劳动纪律基准立法、准从属性劳务关系用工方特殊义务设定、司法审查的关键要素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