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数一数,有几只鸟

来源 :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haohuo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生活处处有数学,数数活动也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比如:每天早上幼儿和老师一起数一数来了多少小朋友,进区玩游戏时数一数区域里已经有几位小朋友,过渡环节玩一玩数数的手指游戏……
  绘本《数一数:有几只鸟?》中蕴合了大量的数学元素,有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鸟儿。每种鸟儿的排列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鸟儿散落在各个角落,有的鸟儿按群排列,有的鸟儿是左右分布的……每页上还有对应的数字。我们借绘本《数一数:有几只乌?》中幼儿对鸟儿数量最直接的视觉感受,在活动中步步追问,启发幼儿说一说是怎么看出每页鸟儿的总数的,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计数方法进行准确计数,然后在结伴游戏环节的实践中尝试不同的计数方法,获得多种准确计数的关键经验。
  大班幼儿已经认识1~10的数字,并学会了目测、点数等不同计数策略,但在计数的速度和准确性上还需继续练习。此绘本有20页,每页有数量递增的鸟儿,还配有相应的数字。考虑到集体活动的容量,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计数能力和已有经验等情况,我们选取绘本第5~16页,即数量为1~10的鸟儿的画面进行感知,引导幼儿学习准确计数。此外,为了体现数学集体活动的操作性和游戏性,我们以绘本为基础设计了“比眼力”的游戏,使幼儿在合作、竞争的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学习不同计数方法,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不同的计数方法感知1~10的数量。
  2.在阅读绘本及“比眼力”的游戏中,通过同伴和教师的启发学习不同的计数方法。
  3.喜欢和同伴一起合作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1.绘本PPT,教师事先遮盖画面上的数字,调整为鼠标单击飘入。
  2.幼儿操作材料2组:贴画卡片(数量1~10,贴画以横、竖、圈、斜、无规则等多种排列方式呈现),绘本卡片,每组卡片背后贴上数字(1~10)并用纸覆盖(用于幼儿自我检查)。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感知不同计数方法。
  师(出示封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在这本书的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师:有多少只天鹅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到底有几只鸟儿呢?怎么才能知道我们说得对不对呢?怎样数才能不重不漏呢?
  教师请一名幼儿上前数数并提问:一共多少只啊?你们刚才说得对吗?
  [说明]本环节主要通过观察封面、猜测数量,激发幼儿计数的兴趣,感知不同的计数方法。
  2.师幼共同阅读绘本1~16页,学习准确计数。
  师:有多少只鸟?你是怎么数的?
  [說明]此环节有选择性地进行分重点式阅读,数量为1~5的鸟儿,大部分幼儿能够目测感知,因此教师和幼儿阅读一遍画面中的文字即可。从数量6开始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计数方法。数量7-8引导幼儿尝试进行整群计数,即学习按乌儿不同的排列方式计数,如7只鸟儿的排列方式是左边2只,右边5只;8只鸟儿的排列方式是下面3只,中间2只,上面3只。集中观察计数可以让幼儿对鸟儿总数计数的方法有更多思路,也给幼儿一个全面、多样地感受数量总数的机会。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计算总数的方法,不仅能帮助他们体会和运用恰当的词语(语言)表达自己看到的现象,也为后面让其他幼儿尝试新方法做了准备。
  3.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游戏,巩固不同的计数方法。
  (1)教师和一名幼儿示范合作游戏,理解游戏规则。
  师:这是什么呀?(卡片)上面有什么?有几个呢?
  师:这个游戏叫“比眼力”,要两个人合作一起玩,先把卡片全都反过来,两人轮流翻卡片,比比谁先正确地报出数,如果先报出总数的人说对了,就可以赢得这张卡片,如果先报出来的人说错了,就不能得到这张卡片,就要把它压到这套卡片的最下面,重新开始游戏。这样一直玩下去,直到比完所有卡片。最后谁的手里卡片最多,谁就是胜利者。
  师:那怎么知道先报出总数的人说得对部队呢?(卡片背面有个纸条,纸条下面藏着这张卡片上鸟儿的总数,报完总数后自己翻开检查。)
  教师和一名幼儿示范游戏一次。
  (2)幼儿分组操作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引导幼儿两两合作游戏,先报出总数的人翻面进行自我检查,教师观察幼儿不同的计数方法。
  师(指着10个东西的卡片):这个怎么又快又准地说出总数呢?除了一个个数,还有什么办法?你可以试试同伴的方法。
  [说明]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时实践操作前面环节中讨论的计数方法,进而尝试、挑战不同层次的计数策略。
  4.交流评价,分享自己的计数经验。
  师:刚刚你和谁一起玩的?谁赢的卡片多?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总数的。
  [说明]通过交流评价培养幼儿自我反思、评价的能力。总结有效的计数方法,提高自我完善的意识。
  活动延伸:
  1.将绘本《数一数:有几只鸟?》中11~20数量的画面,彩打制做成卡片(遮盖画面上的数字,在背面贴上数字并用纸条遮盖),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操作游戏。
  2.老师制作1~20卡片投放区域,卡片分为四个层次:1~5(横竖排列),6~10(左右分布排列),11~15(内外圈排列),16~20(斜线排列),每套颜色不同,便于幼儿区分,颜色越深难度越大。
  3.幼儿用贴画自制卡片,教师引导幼儿尝试贴出不同的排列方式、数量,完成后与同伴一起玩“比眼力”的游戏。
  [说明]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数量的卡片时,我们给幼儿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相应层次的卡片,当然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给自己提升活动难度,不断挑战自己,在和同伴的游戏中,继续巩固计数经验;我们还给幼儿自己制作“比眼力”卡片的机会,幼儿在实践中体验自制材料,自主、合作游戏的乐趣。
其他文献
论述了<食品加工机械与设备>辅助学习软件的开发设计.本软件利用动画技术生动、形象、直观地再现教学内容的实际形象,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能力.通过对设
教学目标:  1.运用自主阅读、集体阅读等方式了解故事的发展线索。  2.通过模仿表演、推理猜测感受九色鹿救助他人不求回报的品质。  3.知道这则民间故事的寓意,懂得人要善良、守信。  教学准备:  1.《九色鹿》绘本PPT。  2.落水声、马蹄声、射箭声音频;音频播放器一个。  3.故事中采药人、九色鹿、国王人物头饰各一个;鲜花若干。  4.王后、采药人、九色鹿、国王、小鸟图片各一张。  教学过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有着很强的模仿能力,对身边发生的事情无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充满了好奇。儿歌中的小鹿做好事得到小花奖励,与幼儿在幼儿园中得到教师的贴花奖励情境是大致相同的,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设想通过一个有趣的儿歌来激发幼儿做好事的愿望,同时也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哪些是好事、哪些是坏事,帮助幼儿建立良好道德意识。  活动目标:  1.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儿歌内容,并在边念边做动作中体会儿歌的押韵
设计意图:  小班的孩子喜欢色彩鲜艳的、富有美感的东西,而梅花就符合这一特性。梅花在生活中很常见,在初春迎着寒风开放,先开花后长叶,圆圆的花朵像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即便如此,幼儿也鲜有机会仔细去观察梅花。他们的观察活动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引导他们调用各种感官学会有序地观察。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围绕梅花展开活动,本活动分两个课时来进行,第一课时以观察感受为主,第二课时以艺术表现为主。  活动
我国国有企业效率普遍偏低,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经济体制、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改革中存在某些失误以及国有企业承担了过高的改革成本;政企不分和国有企业产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要实施科学的保育与教育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小班幼儿卫生意识不强,动手能力比较弱,在幼儿园经常发现有的幼儿不勤洗手、不会洗手。然而,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单纯地说教和提醒往往难有效果,而寓知识和能力于游戏活动之中却是他们最为喜爱的。针对小班幼儿的这—特点,我设计了一系列的健康活动,旨在通过幼儿熟悉且喜爱的小猪佩奇的形象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