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意图:
生活处处有数学,数数活动也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比如:每天早上幼儿和老师一起数一数来了多少小朋友,进区玩游戏时数一数区域里已经有几位小朋友,过渡环节玩一玩数数的手指游戏……
绘本《数一数:有几只鸟?》中蕴合了大量的数学元素,有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鸟儿。每种鸟儿的排列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鸟儿散落在各个角落,有的鸟儿按群排列,有的鸟儿是左右分布的……每页上还有对应的数字。我们借绘本《数一数:有几只乌?》中幼儿对鸟儿数量最直接的视觉感受,在活动中步步追问,启发幼儿说一说是怎么看出每页鸟儿的总数的,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计数方法进行准确计数,然后在结伴游戏环节的实践中尝试不同的计数方法,获得多种准确计数的关键经验。
大班幼儿已经认识1~10的数字,并学会了目测、点数等不同计数策略,但在计数的速度和准确性上还需继续练习。此绘本有20页,每页有数量递增的鸟儿,还配有相应的数字。考虑到集体活动的容量,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计数能力和已有经验等情况,我们选取绘本第5~16页,即数量为1~10的鸟儿的画面进行感知,引导幼儿学习准确计数。此外,为了体现数学集体活动的操作性和游戏性,我们以绘本为基础设计了“比眼力”的游戏,使幼儿在合作、竞争的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学习不同计数方法,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不同的计数方法感知1~10的数量。
2.在阅读绘本及“比眼力”的游戏中,通过同伴和教师的启发学习不同的计数方法。
3.喜欢和同伴一起合作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1.绘本PPT,教师事先遮盖画面上的数字,调整为鼠标单击飘入。
2.幼儿操作材料2组:贴画卡片(数量1~10,贴画以横、竖、圈、斜、无规则等多种排列方式呈现),绘本卡片,每组卡片背后贴上数字(1~10)并用纸覆盖(用于幼儿自我检查)。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感知不同计数方法。
师(出示封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在这本书的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师:有多少只天鹅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到底有几只鸟儿呢?怎么才能知道我们说得对不对呢?怎样数才能不重不漏呢?
教师请一名幼儿上前数数并提问:一共多少只啊?你们刚才说得对吗?
[说明]本环节主要通过观察封面、猜测数量,激发幼儿计数的兴趣,感知不同的计数方法。
2.师幼共同阅读绘本1~16页,学习准确计数。
师:有多少只鸟?你是怎么数的?
[說明]此环节有选择性地进行分重点式阅读,数量为1~5的鸟儿,大部分幼儿能够目测感知,因此教师和幼儿阅读一遍画面中的文字即可。从数量6开始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计数方法。数量7-8引导幼儿尝试进行整群计数,即学习按乌儿不同的排列方式计数,如7只鸟儿的排列方式是左边2只,右边5只;8只鸟儿的排列方式是下面3只,中间2只,上面3只。集中观察计数可以让幼儿对鸟儿总数计数的方法有更多思路,也给幼儿一个全面、多样地感受数量总数的机会。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计算总数的方法,不仅能帮助他们体会和运用恰当的词语(语言)表达自己看到的现象,也为后面让其他幼儿尝试新方法做了准备。
3.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游戏,巩固不同的计数方法。
(1)教师和一名幼儿示范合作游戏,理解游戏规则。
师:这是什么呀?(卡片)上面有什么?有几个呢?
师:这个游戏叫“比眼力”,要两个人合作一起玩,先把卡片全都反过来,两人轮流翻卡片,比比谁先正确地报出数,如果先报出总数的人说对了,就可以赢得这张卡片,如果先报出来的人说错了,就不能得到这张卡片,就要把它压到这套卡片的最下面,重新开始游戏。这样一直玩下去,直到比完所有卡片。最后谁的手里卡片最多,谁就是胜利者。
师:那怎么知道先报出总数的人说得对部队呢?(卡片背面有个纸条,纸条下面藏着这张卡片上鸟儿的总数,报完总数后自己翻开检查。)
教师和一名幼儿示范游戏一次。
(2)幼儿分组操作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引导幼儿两两合作游戏,先报出总数的人翻面进行自我检查,教师观察幼儿不同的计数方法。
师(指着10个东西的卡片):这个怎么又快又准地说出总数呢?除了一个个数,还有什么办法?你可以试试同伴的方法。
[说明]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时实践操作前面环节中讨论的计数方法,进而尝试、挑战不同层次的计数策略。
4.交流评价,分享自己的计数经验。
师:刚刚你和谁一起玩的?谁赢的卡片多?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总数的。
[说明]通过交流评价培养幼儿自我反思、评价的能力。总结有效的计数方法,提高自我完善的意识。
活动延伸:
1.将绘本《数一数:有几只鸟?》中11~20数量的画面,彩打制做成卡片(遮盖画面上的数字,在背面贴上数字并用纸条遮盖),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操作游戏。
2.老师制作1~20卡片投放区域,卡片分为四个层次:1~5(横竖排列),6~10(左右分布排列),11~15(内外圈排列),16~20(斜线排列),每套颜色不同,便于幼儿区分,颜色越深难度越大。
3.幼儿用贴画自制卡片,教师引导幼儿尝试贴出不同的排列方式、数量,完成后与同伴一起玩“比眼力”的游戏。
[说明]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数量的卡片时,我们给幼儿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相应层次的卡片,当然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给自己提升活动难度,不断挑战自己,在和同伴的游戏中,继续巩固计数经验;我们还给幼儿自己制作“比眼力”卡片的机会,幼儿在实践中体验自制材料,自主、合作游戏的乐趣。
生活处处有数学,数数活动也存在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比如:每天早上幼儿和老师一起数一数来了多少小朋友,进区玩游戏时数一数区域里已经有几位小朋友,过渡环节玩一玩数数的手指游戏……
绘本《数一数:有几只鸟?》中蕴合了大量的数学元素,有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鸟儿。每种鸟儿的排列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鸟儿散落在各个角落,有的鸟儿按群排列,有的鸟儿是左右分布的……每页上还有对应的数字。我们借绘本《数一数:有几只乌?》中幼儿对鸟儿数量最直接的视觉感受,在活动中步步追问,启发幼儿说一说是怎么看出每页鸟儿的总数的,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计数方法进行准确计数,然后在结伴游戏环节的实践中尝试不同的计数方法,获得多种准确计数的关键经验。
大班幼儿已经认识1~10的数字,并学会了目测、点数等不同计数策略,但在计数的速度和准确性上还需继续练习。此绘本有20页,每页有数量递增的鸟儿,还配有相应的数字。考虑到集体活动的容量,以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计数能力和已有经验等情况,我们选取绘本第5~16页,即数量为1~10的鸟儿的画面进行感知,引导幼儿学习准确计数。此外,为了体现数学集体活动的操作性和游戏性,我们以绘本为基础设计了“比眼力”的游戏,使幼儿在合作、竞争的游戏中进一步巩固学习不同计数方法,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不同的计数方法感知1~10的数量。
2.在阅读绘本及“比眼力”的游戏中,通过同伴和教师的启发学习不同的计数方法。
3.喜欢和同伴一起合作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活动准备:
1.绘本PPT,教师事先遮盖画面上的数字,调整为鼠标单击飘入。
2.幼儿操作材料2组:贴画卡片(数量1~10,贴画以横、竖、圈、斜、无规则等多种排列方式呈现),绘本卡片,每组卡片背后贴上数字(1~10)并用纸覆盖(用于幼儿自我检查)。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感知不同计数方法。
师(出示封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书,在这本书的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师:有多少只天鹅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到底有几只鸟儿呢?怎么才能知道我们说得对不对呢?怎样数才能不重不漏呢?
教师请一名幼儿上前数数并提问:一共多少只啊?你们刚才说得对吗?
[说明]本环节主要通过观察封面、猜测数量,激发幼儿计数的兴趣,感知不同的计数方法。
2.师幼共同阅读绘本1~16页,学习准确计数。
师:有多少只鸟?你是怎么数的?
[說明]此环节有选择性地进行分重点式阅读,数量为1~5的鸟儿,大部分幼儿能够目测感知,因此教师和幼儿阅读一遍画面中的文字即可。从数量6开始教师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计数方法。数量7-8引导幼儿尝试进行整群计数,即学习按乌儿不同的排列方式计数,如7只鸟儿的排列方式是左边2只,右边5只;8只鸟儿的排列方式是下面3只,中间2只,上面3只。集中观察计数可以让幼儿对鸟儿总数计数的方法有更多思路,也给幼儿一个全面、多样地感受数量总数的机会。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计算总数的方法,不仅能帮助他们体会和运用恰当的词语(语言)表达自己看到的现象,也为后面让其他幼儿尝试新方法做了准备。
3.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游戏,巩固不同的计数方法。
(1)教师和一名幼儿示范合作游戏,理解游戏规则。
师:这是什么呀?(卡片)上面有什么?有几个呢?
师:这个游戏叫“比眼力”,要两个人合作一起玩,先把卡片全都反过来,两人轮流翻卡片,比比谁先正确地报出数,如果先报出总数的人说对了,就可以赢得这张卡片,如果先报出来的人说错了,就不能得到这张卡片,就要把它压到这套卡片的最下面,重新开始游戏。这样一直玩下去,直到比完所有卡片。最后谁的手里卡片最多,谁就是胜利者。
师:那怎么知道先报出总数的人说得对部队呢?(卡片背面有个纸条,纸条下面藏着这张卡片上鸟儿的总数,报完总数后自己翻开检查。)
教师和一名幼儿示范游戏一次。
(2)幼儿分组操作游戏,教师观察指导。
教师引导幼儿两两合作游戏,先报出总数的人翻面进行自我检查,教师观察幼儿不同的计数方法。
师(指着10个东西的卡片):这个怎么又快又准地说出总数呢?除了一个个数,还有什么办法?你可以试试同伴的方法。
[说明]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时实践操作前面环节中讨论的计数方法,进而尝试、挑战不同层次的计数策略。
4.交流评价,分享自己的计数经验。
师:刚刚你和谁一起玩的?谁赢的卡片多?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总数的。
[说明]通过交流评价培养幼儿自我反思、评价的能力。总结有效的计数方法,提高自我完善的意识。
活动延伸:
1.将绘本《数一数:有几只鸟?》中11~20数量的画面,彩打制做成卡片(遮盖画面上的数字,在背面贴上数字并用纸条遮盖),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操作游戏。
2.老师制作1~20卡片投放区域,卡片分为四个层次:1~5(横竖排列),6~10(左右分布排列),11~15(内外圈排列),16~20(斜线排列),每套颜色不同,便于幼儿区分,颜色越深难度越大。
3.幼儿用贴画自制卡片,教师引导幼儿尝试贴出不同的排列方式、数量,完成后与同伴一起玩“比眼力”的游戏。
[说明]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数量的卡片时,我们给幼儿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相应层次的卡片,当然幼儿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给自己提升活动难度,不断挑战自己,在和同伴的游戏中,继续巩固计数经验;我们还给幼儿自己制作“比眼力”卡片的机会,幼儿在实践中体验自制材料,自主、合作游戏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