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喜剧字幕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bje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美国情景喜剧,作为美国价值观与美国文化传播的载体,在以轻松的节奏、幽默的对白吸引世界范围内的无数观众的同时,译者的字幕翻译不可置疑地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摩登家庭》为例,归纳情景喜剧中字幕翻译的风格和特征,并分析归化和异化翻译理念在其中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情景喜剧 字幕翻译 《摩登家庭》 归化异化
   情景喜剧,通常被定位为盛行于美国国家广播黄金时代的一种喜剧形式。最开始的情景喜剧基本通过广播的方式呈现,如今则大多被搬至大荧幕。它通常围绕一个或多个固定场景(如家庭或办公室)使用固定演员阵容、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一般情况下,情景喜剧里的各个角色是独立的个体,这意味着角色基本上是靜态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基本固定,每个独立的故事在当集结束时得到解决,其中的典型就是美国情景动画喜剧《辛普森一家》;有些片子也拥有一个一直延续开展的故事线,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十分火热的电视剧《老友记》,十季里以多个故事同时发展,共同作为主线的方式来支撑剧情,并且每一季都以悬念结尾。在家庭情景喜剧中,还有一种在这种类型的美剧中惯用的手法:在经历几个时间段后,家庭通常会以新生儿的方式来增加新成员[1]。如本文的研究样本《摩登家庭》,在第三季结尾和第四季开头,崭新的角色Joe作为Jay和Gloria夫妇的孩子登上舞台,此后Joe作为此剧的角色之一,被编剧赋予了鲜活的性格特点。
   一.《摩登家庭》简介
   作为情景喜剧,《摩登家庭》(Modern Family)采用伪纪录片形式叙述和录制整个故事[2]。该剧从一位父亲及他的两位孩子展开,塑造了三个各具特色的美国家庭——橱柜大亨父亲Jay和他60岁时迎娶的年轻美丽的哥伦比亚妻子Gloria,以及Gloria带来的11岁的孩子Manny(第四季迎来了Jay和Gloria的儿子Joe);长女Claire和丈夫Phil和其育有的三个孩子——拥有一张漂亮脸蛋、处于青春期活泼张扬的长女Haley,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又毒舌率真的次女Alex以及天真可爱、调皮单纯的小儿子Luke;Jay的同性恋次子Mitchell和丈夫Cam,以及他们领养的越南女儿Lily。一个国际忘年恋重组家庭,一个美国中产家庭,一个同志家庭,三组家庭可以说得上是美国“大熔炉”的社会缩影,编剧用发生在这个大家庭里的一个个小故事讲述了人生的大道理,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展现了亲情和爱情的温暖。自2009年首播以来吸引了世界各地无数观众与忠实粉丝,更是斩获了金球奖、艾美奖等多项重量级奖项。
   二.情景喜剧字幕翻译特点——以《摩登家庭》为例
   1.口语化。由于情景喜剧本身由角色的对白推动故事的发展,因此台词本身大多以口语为主;再加之美国典型的低语境文化背景,对于字幕翻译的首要要求就算口语化,不应该使用文绉绉的书面表达,通过口语化的字幕翻译,观众能更好地理解剧情,更有代入感。《摩登家庭》的主创对这一作品的定位就是“我那在加州的一大家子美国亲戚”,剧情的生活化以及人物形象的真实普通,使得对译者在字幕翻译时“口语化”这一点的要求更高。
   2.个性化。情景喜剧中的故事冲突、高潮大部分由个性鲜明的各个人物推动,他们的语言风格、行为举止自然各不相同,这些不同之处使得剧中角色形象的丰满真实。因此翻译字幕时需根据不同的角色特点,在保证不改变句子本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添加角色的个人特色,不仅可以保持人物形象原本的鲜活,水平高的译者还能做到锦上添花,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e.g.在《摩登家庭》中,二姐Alex是一个优秀的学神级存在,她聪明伶俐的同时又有些毒舌,常常能把大姐和三弟呛得说不出一句话。但在第一季17集中,她却反被三弟Luke捉弄,遭到了大家的“嘲笑”。最后她终于找到机会“复仇”后对大姐说了一句:
  “The empire shakes back.”
   这里译者翻译成:“姐全力回击。”一下就把二姐的霸气体现得淋漓尽致,二姐的形象也因这句发言而变得更加鲜活。
   3.瞬时性和同步性。这是影视作品翻译的一个共同特点。与文学作品不同,影视作品的画面和声音会随着剧情同步推进,不能像文学作品一样按照读者的节奏反复品读,这也就要求了字幕翻译的简洁凝练,能保证观众在短时间间理解台词的内容,体会角色的情感。
   三.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介绍
   翻译的归化与异化最早是在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在其作品《译者的隐身》中提出。所谓“归化”,是要把源语本土化,从目标语或译文读者的角度考虑,使用目标语及读者所惯用的表达方式来传递原文大意。归化翻译要求译者尽可能接近目的语的读者,译者必须像本土作者一样措辞,如果读者想要直接和作者交流,译作必须要采用对于读者来说易懂的语言。这种译法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鉴赏性。而所谓“异化”,是“译者可以尽可能选择不去打扰作者,让读者向作者自己靠拢”[3]。在翻译中,它意味着适应外国文化的语言特征,吸收外国语言表达,要求译者接近作者,采用与作者使用的源语言相对应的表达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源语言文化为目的地。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存在,为保留和反映其它民族的语言风格和特点,并保留异国情调,采取异化翻译是不错的方式。[4]
   四.《摩登家庭》案例赏析
   作为一部经典的美国情景剧,《摩登家庭》中自然充斥着大量美国元素,因此如果不做一些巧妙的处理,中国的观众会因为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不能很好地体会美式幽默和编剧想要表达的意思。而“归化”的翻译策略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例一:Oh,well,Alex Dunphy...P-H...not F...Y not E-e...
   “噢,我叫艾利克斯·邓菲,邓超的‘邓’不是凳子的‘凳’,王菲的‘菲’不是非诚勿扰的“非”,右耳旁一个‘又’,草字头下一个……”    这是在第六季的第2集,二姐Alex在去大学参观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男生,她对男生做自我介绍时的台词。由于英文单词由一个个字母组成,而汉字则由笔画构成,在书写上两者完全不同,单独的字母对应的中文词义空缺。而译者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巧妙地将英文字母译成了中文的笔画,同时又加入了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明星,在翻译出原台词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幽默成分,做到了锦上添花。
   例二:Cam! You are not going to the Oprah Show! Don’t get dressed like that.
   小卡!你又不是要去《鲁豫有约》,别穿成这样!
   这是Mitchell发现丈夫Cam为一个聚会打扮得花枝招展时对他说的话。在这里译者将the Oprah Show归化翻译为了《鲁豫有约》。The Oprah Show作为美国一档著名的脱口秀,在美国的知名度就和《鲁豫有约》在中国一样,如果译者直接将其翻译成“奥普拉脱口秀”,那么对于中国的观众来说,则会因为没有相关认识而找不到笑点,反而没有翻译的意义。但是译为《鲁豫有约》,则把源语言本土化,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台词的含义。
   归化策略看似使得译者更好地理解了译文,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和欣赏性,但并不意味着在我们只强调归化而反对异化。相反,异化保留了源语的特色,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同时从文化传播方面看,美剧尤其是情景喜剧的受众以对美国文化感兴趣、想提高英语水平的年轻学生为主,学习英语、了解不同的文化习惯为看剧的首要目的,其次才是放松解压,因此对于情景喜剧的翻译要重视异化策略的使用。在这一点上,劳伦斯·韦努蒂也推崇异化的翻译方法,“对源语和译语来说,异化翻译都是一件好事”。
   例子一:Come on! You will look good growing a beard! It’s sort of Jon Hamm in between projects.
   别害羞,你留胡子一定会很好看的,就像乔·哈姆一样!
   这句话来自《摩登家庭》第四季第1集,“乔·哈姆为《广告狂人》的主演,在戏外常以大胡子形象示人”。在这里,译者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将美国观众熟知而在中国知名度不是很高的人名直接翻译,采用加注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可以使得观众迅速地理解剧情。
   翻译过程中,译者自始至终都面临着异化与归化策略的抉择问题,经过一番推敲使译文处于中国读者和作者之间的“融会点”,使得读者在理解作者表意的同时,保留作者的风格和特色。这个"熔点"是动态的"中间点",它时常更接近作者,又时常接近读者,而能否把握好度则要求译者在翻译的同时有一种“中庸”的思想,即:贴近作者时,不要离读者太远;异化不影响翻译的流畅性,归化也不会失去原文的韵味。同时,要坚持归化策略,处理好异化的文化因素。这样,译文进行作品可兼两策略方法之长而避其短,使两者有存在的空间。因此,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应该相辅相成、辩证统一。[5]在情景喜剧的汉译上,译者更要注意归化异化策略的使用,在翻译出字幕原意的同时,保留源语中的笑点,巧妙地展现台词中的“包袱”,引入经典。
   参考文献
   [1]互联网资源.万维百科.“情景喜剧”
   [2]党明.漫谈摩登家庭[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
   [3]胡建蕊.《计划生育法制》翻译实践报告[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6.
   [4]扁小倩.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J]北方文学:中,2013
   [5]张颖.谈文化因素與翻译中的归化/异化[J]青年时代,2014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含蓄是中国文学的基本特征,含蓄美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传统。本文结合诗歌含蓄产生的美感效应和诗歌创作达到含蓄境界的经验方法,讨论鉴赏古典诗歌时对含蓄美的把握。   关键词:含蓄 朦胧 鉴赏   朦胧美,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种具有特殊表现力的美感效应。其主要特征是:某种深邃的丰富的内容通过某种朦胧的美的形式含蓄的表现出来,成为一种暗示,一种象征,使欣赏者凭借联想和想象获得强烈的审美愉悦。  
内容摘要: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诗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先秦时期到清朝末年,诗歌以其源远流长的特点在历史的长河中更新换代,不同朝代具有不同的诗歌。如唐诗、宋词、元曲,同时古代诗歌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对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该篇文章则是对统编版小学教材的古诗选编进行分析及进行教学对学生具有的意义。   关键词:部编本 古诗词 教材分
内容摘要:当下影视作品呈现出回归个人的时代特征。贾樟柯电影聚焦中国社会底层现实人物,以部分底层人物的人生为缩影,为生活在大时代下的普通人树碑立传,表现中国社会变革中个人的生存现状。贾樟柯用影像记录社会历史发展,纪实性地呈现社会发展的历史现场,冷静而深刻地对整个时代进行在场式的整体表达,折射出中国人精神思想的转变。贾樟柯将电影回归到电影艺术本身,通过好的作品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成为真实的时代讲述者。
内容摘要:本文以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和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为理论框架,分析作品《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以此来揭示对话中人物违背合作准则和礼貌准则背后的会话含义。从而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 《红楼梦》 礼貌准则   在交往过程中,人们受语境因素和谈话目的的影响会刻意地违反“合作”和“礼貌”原则。格莱斯表示在交际的过程中,人们常常发现对方会故意违反会话原则,这个时候他
内容摘要:近年来以《盘龙》为代表的网络小说“走红”欧美,进而涌现出上百家海外网站翻译中国网络文学,这种民间自发译介方式的成功给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很大的启发。本文从市场、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媒介几个方面分析《盘龙》类网络文学“走红”海外的原因,以期对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有所裨益。通过译介较传统经典较浅显易读、更贴合数字阅读时代受众需求的网络小说,由浅入深地培育海外受众市场不失为现阶段可行的中国文
内容摘要:长沙方言话中有大量的特色宗教词汇,这些词对于指导人类生产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和长沙特色文化的传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长沙方言词典》中归纳的89个宗教词汇进行认知语义方面的研究,探究其在隐喻上所具有的特点,同时归纳出长沙话中宗教词的概念整合,从这两个层面对其进行研究。   关键词:长沙话 宗教词 认知语义 隐喻   作為一个历史悠久的名城,长沙市内寺庙林立,宗教色彩比较浓厚。而其
内容摘要:明清小说私塾书写具有双重显著倾向:一重表现上层社会私塾生活荒唐逸乐、子弟顽劣放纵;一重表现下层社会私塾生活压抑冷清、学生勤勉清苦。塾师教学态度与学生求学态度呈现出三种断裂的情况:一是塾师认真细致、学生贪玩放纵;二是塾师平庸狡诈、学生聪慧勤奋;三是塾师落魄贪财、学生难遇良师。私塾与鬼怪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塾师与鬼怪身份的融合:鬼怪学问化、塾师化,塾师成为鬼怪知识的掌握者。   关键词:明清小说
内容摘要:新写实小说的突破,不能纠结于文字上的创新,但也不是意境上的深入,有时候甚至会觉得有些曲折,失去了原来的不少色彩,但它始终是突破了,尽管这样的突破点并不明确,甚至有着些许尴尬。新旧写实小说的对比,其实差别不算大,那么为什么带着“新”呢?本质原因在于对于现象的彰显有了另外的方式,不再固执一词,或许从全新的角度看待事物便是新写实小说的创作色彩吧。本文主要对新写实小说的突破展开了研究,并提出了一
内容摘要:“人文生态”的理念重视人与生态的关系,将自然与人紧密结合。这种“人文生态”系统的视野为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使之注重将人物与自然相融合,从而呈现出人物更加丰富、主题更加深刻、意蕴更加绵长的艺术价值。本文将从电视剧《德雷尔一家》的解读、审美移情的视听体现、对国产剧的启示三方面,试析电视剧《德雷尔一家》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人文生态 电视剧《德雷尔一家》 审美移情 视听体现 对国产
内容摘要:“知不道”和“不知道”在使用者语感上几乎等同,但实际上“知不道”和“不知道”结构不同,在演变源流中的路线也不同。本文分别分析了二者的结构并提出了“知不道”有词汇化和语法化趋势的可能。   关键词:知不道 不知道 知不到 语法化 词汇化   “知不道”在北方方言区使用人数众多,地域分布范围广。从意义上说,大致与普通话中的“不知道”一致,但在形式上却多有不同。刘忠华(2003)指出了陕西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