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西安市某院校女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讨论和分析了女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相关研究,旨在指出情感教育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产生积极效应:女大学生对情感问题产生困惑后,能通过讲座和访谈有效缓解女大学生因情感问题而导致的心理危机,并及时有效的干预个体因情感失落而产生的过激行为。
[关键词]高校 女大学生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4-0220-01
一、研究调查对象及方法
为了解女大学生对于情感教育的理解,本研究针对当前高校女大学生在恋爱观方面的问题,自编女大学生恋爱观量表调查。本次调查以西安市高校某学院的女大学生作为主要调查对象,研究利用百分比的方式和总积分的方式来进行调研和数据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在大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中,针对择偶取向、恋爱动机、依恋方式、恋爱中的性行为四个方面对问卷进行了设计,编制了共60个问题的问卷。所有项目采用李克特式五点记分制,并且采用单选迫选形式,其中“非常重要”记5分,“比较重要”记4分,“一般”记3分,“比较不重要”记2分,“不重要”记1分。[1]
根据第一部分的择偶取向的积分,将女大学生分为“以貌取人”注重外在型和“才高八斗”注重内涵型。结果表明,女大学生更注重外在型的占到所研究女生人数的23%,而相对更注重内在品德、感情付出型的则占到46%,注重其他的,如家境、财富等则占到31%。
根据第二部分恋爱中的性行为的积分,所接受调查的90后女大学生对恋爱过程中的性行为持传统意向(性保守),即在婚前不发生性行为的占55%,而持性开放观念,即在恋爱阶段可以发生性行为的则占45%。
根据第三部分恋爱动机的积分,女大学生更注重精神层面,即注重心灵沟通及语言交流的人数占女生总数的52%,而更注重物质层面,即带来富足的物质满足的人数则占总数的48%,这与女性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相一致。[2]
根据第四部分依恋方式的积分,恋爱中处于依附对方,即缺乏安全感的女生占总人数比例的63%,高于在恋爱中相对处于人格独立、学业自信的女生比例占总人数的37%。
三、讨论
首先,在择偶取向中更注重外貌的女生,很容易在恋爱后出现审美疲劳,或当面容更好的男性出现后产生移情,恋爱状态不稳定,较之于这类学生,更应该注重对爱情观的引导和对爱情三要素的讲解。而对于恋爱中的性行为,大学生普遍的恋爱状况,女性在恋爱过程中受到伤害的程度往往大于男性。在我所调查的女大学生中,对于已发生性行为,并且在感情中遇到问题和困难的女大学生将重点观察,应给与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做好可能失恋后的情感安抚疏导,干预潜在危机和问题的发生概率。
其次,以往的研究重点是问题的解决,而女大学生情感教育的落脚点则是问题的预警,引导、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通过数据的对比我们发现,参加此项活动后的女大学生由情感问题引发的生活应激因子减少了,而自信自爱等积极因素则有明显提高。通过对女大学生情感教育及适时干预女大学生心理危机,可以及时有效的防止女大学生由情感所导致的生活应激和情感应激。
再次,情感危机预警及预防。在对女大学生情感教育及训练时,及时发现个体意识薄弱、自卑人格突出、情绪波动较大等问题突出的个别女大学生。我们都积极关注,注重培养她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帮助女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秀品格,有效开发她们的心理潜能,帮助女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做好个体心理问题识别与自我调适技能培训,实现心理自救,有效减少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最后,对于在依恋方式中缺乏安全感的女生,应给予其正确的情感教育和恋爱引导。通过对女大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引导和关注,让90后的新时代女性能够重新正视和认识到作为当代女性自身的优缺点,克服恋爱从众心理和不健康的情感误区,理智对待爱情,既不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也不过分夸大失恋的悲。努力塑造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女大学生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和自爱自信的人格品质,培养她们克服悲观情绪和提升韧性等积极优秀品质,促进女大学生情感积极、健康的发展。[3]
四、结语
情感教育是关于幸福的科学,女大学生的情感教育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的一种优势体现。女大学生情感教育对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管理将会产生积极效应:女大学生对情感问题产生困惑后,能通过讲座和访谈有效缓解女大学生因情感问题而导致的心理危机,并及时有效的干预个体因情感失落而产生的过激行为。基于这一实证参数,可以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焦文洁.高校女大学生爱的教育研究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3(6).
[2]范梅.从心理学视角看女大学生恋爱[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赵然,方晓义,金玛丽,双赫.女大学生情感现状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高校 女大学生 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4-0220-01
一、研究调查对象及方法
为了解女大学生对于情感教育的理解,本研究针对当前高校女大学生在恋爱观方面的问题,自编女大学生恋爱观量表调查。本次调查以西安市高校某学院的女大学生作为主要调查对象,研究利用百分比的方式和总积分的方式来进行调研和数据分析。
二、研究结果分析
在大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中,针对择偶取向、恋爱动机、依恋方式、恋爱中的性行为四个方面对问卷进行了设计,编制了共60个问题的问卷。所有项目采用李克特式五点记分制,并且采用单选迫选形式,其中“非常重要”记5分,“比较重要”记4分,“一般”记3分,“比较不重要”记2分,“不重要”记1分。[1]
根据第一部分的择偶取向的积分,将女大学生分为“以貌取人”注重外在型和“才高八斗”注重内涵型。结果表明,女大学生更注重外在型的占到所研究女生人数的23%,而相对更注重内在品德、感情付出型的则占到46%,注重其他的,如家境、财富等则占到31%。
根据第二部分恋爱中的性行为的积分,所接受调查的90后女大学生对恋爱过程中的性行为持传统意向(性保守),即在婚前不发生性行为的占55%,而持性开放观念,即在恋爱阶段可以发生性行为的则占45%。
根据第三部分恋爱动机的积分,女大学生更注重精神层面,即注重心灵沟通及语言交流的人数占女生总数的52%,而更注重物质层面,即带来富足的物质满足的人数则占总数的48%,这与女性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相一致。[2]
根据第四部分依恋方式的积分,恋爱中处于依附对方,即缺乏安全感的女生占总人数比例的63%,高于在恋爱中相对处于人格独立、学业自信的女生比例占总人数的37%。
三、讨论
首先,在择偶取向中更注重外貌的女生,很容易在恋爱后出现审美疲劳,或当面容更好的男性出现后产生移情,恋爱状态不稳定,较之于这类学生,更应该注重对爱情观的引导和对爱情三要素的讲解。而对于恋爱中的性行为,大学生普遍的恋爱状况,女性在恋爱过程中受到伤害的程度往往大于男性。在我所调查的女大学生中,对于已发生性行为,并且在感情中遇到问题和困难的女大学生将重点观察,应给与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做好可能失恋后的情感安抚疏导,干预潜在危机和问题的发生概率。
其次,以往的研究重点是问题的解决,而女大学生情感教育的落脚点则是问题的预警,引导、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恋爱观。通过数据的对比我们发现,参加此项活动后的女大学生由情感问题引发的生活应激因子减少了,而自信自爱等积极因素则有明显提高。通过对女大学生情感教育及适时干预女大学生心理危机,可以及时有效的防止女大学生由情感所导致的生活应激和情感应激。
再次,情感危机预警及预防。在对女大学生情感教育及训练时,及时发现个体意识薄弱、自卑人格突出、情绪波动较大等问题突出的个别女大学生。我们都积极关注,注重培养她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帮助女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秀品格,有效开发她们的心理潜能,帮助女大学生消除心理困惑,增强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珍爱生命。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做好个体心理问题识别与自我调适技能培训,实现心理自救,有效减少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最后,对于在依恋方式中缺乏安全感的女生,应给予其正确的情感教育和恋爱引导。通过对女大学生的情感教育的引导和关注,让90后的新时代女性能够重新正视和认识到作为当代女性自身的优缺点,克服恋爱从众心理和不健康的情感误区,理智对待爱情,既不过分憧憬爱情的美,也不过分夸大失恋的悲。努力塑造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女大学生独立自主的思想意识和自爱自信的人格品质,培养她们克服悲观情绪和提升韧性等积极优秀品质,促进女大学生情感积极、健康的发展。[3]
四、结语
情感教育是关于幸福的科学,女大学生的情感教育研究是积极心理学的一种优势体现。女大学生情感教育对高校女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管理将会产生积极效应:女大学生对情感问题产生困惑后,能通过讲座和访谈有效缓解女大学生因情感问题而导致的心理危机,并及时有效的干预个体因情感失落而产生的过激行为。基于这一实证参数,可以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焦文洁.高校女大学生爱的教育研究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3(6).
[2]范梅.从心理学视角看女大学生恋爱[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3]赵然,方晓义,金玛丽,双赫.女大学生情感现状调查分析及应对策略[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5).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