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深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结构化思维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ik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内外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学科结构化的研究愈发深入,再加上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学科结构化思维的重要性。数学教师也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深度教学去培养学生的数学结构化思维,使学生利用数学结构化思维去解释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文章主要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对利用深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结构化思维的相关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结构化思维;培养;深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6-2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6-0053-02
  一、引言
  所谓“结构化思维”,是以探究事物结构为根本目标,建构事物构成部分之间的关联并得出事物发展基本规律的思维方法。简而言之,对结构的学习即对事物是如何互相关联的学习。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推行,如今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尤为看重,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重视对学生构建清晰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的引导,以助力其良好数学素养的形成,所以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结构化思维。数学结构化思维的养成,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完整地去思考,善于利用数学思维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结构化思维的紧迫性。
  二、亲历探究过程,促进数学思维形成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亲历探究过程是不可缺失的,这一做法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完整建构。当然,探究的对象可以是数学问题,也可以是数学定理、数学公式等,有着不确定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探究对象着手,立足生活经验与已掌握的知识经验,对该知识的形成过程展开探究,从而在探究过程中形成数学思维。
  比如,很多教师在教学“圆周长公式”这个知识点时,会以“祖冲之测量车轮周长而推算出圆周率”的故事进行课堂教学导入,让学生尝试利用细线去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亲历圆周长公式的探究过程,进而在探究中掌握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从教学效果来看,这种教学方式有着一定的可行性,对学生数学结构化思维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们同样可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在导入环节可将故事换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亲身经历“猜想→测量→记录→分析→验证→应用→评价”的探究过程,更有助于学生数学结构化思维的形成。所以,优化后的教学过程为:①提出问题:“教室中圆形物体的周长为哪一部分?它与其他图形的周长存在怎样的区别?”通过问题去引出圆的周长这一知识点;②提出实验探究任务:“假如你手上有一条细线、一支笔、一把直尺,你将采取怎样的做法去测量圆形物体的周长呢?”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③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与哪些因素相关?”同时提出“圆的周长与直径、半径相关,两者越长则周长越长”的猜想;④要求学生自行选择方法对身边圆形物体的周长进行测量,记录好数据并通过分析去验证猜想;⑤要求学生结合数据去推算出圆的周长与半径、直径的比值,然后与π的数值进行比较,进而体悟圆周率的由来;⑥介绍祖冲之的故事,渗透数学文化;⑦设计现实生活问题,让学生结合已掌握的圆的周长知识去解答,并且分享该节课的收获。
  三、反思追问学生,深入挖掘数学本质
  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结构化思维,除了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外,还要保证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保持同步。众所周知,学生的知识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一步步层层递进地去学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学生对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不进行深入思考,自然就难以触及数学知识的本质。因此,我们往往看到有些学生虽然在课堂上能够积极且正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是在课后练习中却经常出错,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反思意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强调反思,找准时机对学生进行追问,使其更加深入地思考,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找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关内容作为平面几何知识中的关键点,不仅是对长方形、正方形知识的承接,同时也是后续学习梯形面积相关知识的基础,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构起平面图形的知识体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采取“割补法”去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去认识面积公式的由来。从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认知依旧停留在“面积=底×高”这个层面,所以教师有必要进行深入追问:“为什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将其转化为长方形?”“将平行四边形均分为两部分,可以分成怎样的图形?”“使用割补法后,平行四边形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同学们,你们还能用其他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通过深度教学去深化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认知,使其在一系列追问下去深挖知识的本质,有利于学生数学结构化思维的发展。
  四、分类解读教材,促进学生思维结构化
  数学学科知识点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内在联系,本质上同属于一个整体,但是为了教学活动的需要,应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划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立足全局去审视教材,对教材有整体性的把握。在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时,教师需要了解到该知识点是如何被划分至不同阶段教材中的,要清楚各年级教材对这一知识点的侧重点在哪里,这样安排的意义是什么,最后以更清晰的思路去开展教学。教师通过将同类知识点汇总,可以构建起同类课程的思维模式与方法,让学生接触与认识到这种结构,从而促进其数学思维结构化发展,有利于其自主学习。
  比如,在讲解“小数的加减法”相關内容时,教师一般会按照教材内容的安排去开展教学活动,但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这一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极易造成学生的知识断层。因此,教师在教学该知识点时,应当先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材进行翻阅,了解该知识点的分布情况,汇总学生之前学过以及之后要学的知识,结合学生现有知识掌握情况,对原先设定好的教学大纲展开微调。具体来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学过的已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倘若大多数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则要对教学目标做出调整,更多地进行巩固性练习。如果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还不错,则可基于课程内容去做一些延伸。简而言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基于整体去把握教材,对“小数”知识点进行系统讲解,将三年级的“小数加减法”与四年级的“小数”知识进行比对,总结异同,引导学生尝试能否用相同的思路去解答“多位数小数的加减法”相关问题。通过简单的延伸,让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思维结构有清楚认知,从而主动对小数加减法的应用进行探究。形成这样的认知之后,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对整数加减法的知识进行总结,通过比较分析后会发现,均要遵循“相同数位的数进行加减”的法则,甚至还能延伸至高年级的分数加减法。如此一来,数的加减法运算便能形成一个模块大类与一种思维模式,同时纳入学生自身建构的知识体系中。
其他文献
在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一直是一线任课教师所面临的困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并科学合理地进行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加强和创新农村治理对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等意义重大。当前,农村治理实践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境。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农村治理,应从构建
用差示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旧康泰克胶囊中扑尔敏和盐酸苯丙醇胺(PPA)含量.扑尔敏检测波长273nm,0.01~0.07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100.15%,RSD=2.28%;PPA
小班幼儿很喜欢读绘本,但是他们的注意持续时间较短,认知水平较弱,如果让他们反复听老师讲故事、看绘本,很难坚持太久。围裙剧场又称“故事剧场”或“围裙故事”,是表演者用围裙当舞台,手持布偶在围裙上进行故事表演的一种戏剧形式。我们把平面的绘本故事通过围裙剧场这种新颖有趣的戏剧表演形式立体地呈现出来,让绘本阅读更有趣,幼儿更愿意阅读。同时,我们鼓励幼儿在观看表演之后进行故事扮演,通过听、说、画、演等方式把
近年来,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从2004年至今,连续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在实际工作中。中央实行了一系列直接有力的政策措施。从粮食直
我在幼教岗位上已经第12年了。  回想当初刚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时,由于专业能力的匮乏,我不太敢与家长交流,也不知道如何交流,很少的一些交流往往是家长主动发起的。  但是我一直抱着学习的心态去旁观搭班老教师如何与家长沟通,听听家长会说些什么,老教师又是怎么沟通的。就在我默默的观察中,我慢慢体会到老师在家长心中的地位和权威性。当时我对搭班老师无比佩服,感觉家长的什么问题到她手上都能轻松解决。如果遇到我
本文首先分析了辽宁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有待进一步强化,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接着提出了不断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质量,加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