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满天下,且行且歌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830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位一线教师,无论是否做班主任,都会碰到学生管理问题,管理不得当,教育和教学工作难以开展。入职两年以来,我深刻认识到正确管理方法的重要性。我认为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饱含爱心,温柔对待,以爱为器。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一、友善待生,打开心扉
  学生课堂表现不一,接受知识速度有别。但老师应始终怀有一颗宽容友善之心,像暖暖春风一样融化学生冰冻的心灵。
  我班有个可爱的小姑娘,但她学习汉语拼音很吃力。每次检查读音过关时,她漂亮的眉毛都会皱成一团,有时候小脸都能吓白。期中考试,语文竟然没有及格,说实话,我也为她着急,于是我把她的妈妈请来学校。在与妈妈交流过程中,我了解到爸爸妈妈哥哥汉语拼音都不太好,所以家里没人能给予小姑娘拼音方面的辅导。孩子母亲说到这一情况也是满脸无奈,我先安慰了一下,随后为她学习提出了一些建议。此时,她静静地守在边上,我对她说:“你很可爱,也很聪明,但是在学习上不是凭一些小聪明就可以取得成绩的,你要多加努力,相信以后你会越来越棒的!”她惊喜地看着我,大声说:“老师你说的是真的吗?我真的很聪明吗?”我摸摸她的头,肯定地告诉她:“当然咯,老师是不会骗人的哟!”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每天都会抽出半小时给她做辅导,经常与孩子的父母电话交流学习情况。在学期末的考试中,她不光及格了,成绩还提高了不少。
  教育是一种智慧,宽容是一把钥匙。我们应常怀宽容之心,打开学生的智慧大门,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
  二、真情实意,充满关爱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深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学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沟通和情的交流,就难以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方法。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班上有一名孩子特别调皮,为了保护孩子,姑且称他学生A。学生A上课东张西望,下课疯赶打闹,作业更是经常不做,偶尔兴致来了写点,也全是错的。这的确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差生”,所以我找来了小A的爸爸,看看能不能找些办法。但没想到小A的爸爸一上来就呵斥孩子,吼急了直接动手,更是称其为“笨蛋”、“废物”,我急忙劝止了家长。和家长聊了聊孩子在家的情况后,明白孩子从小缺少鼓励,家长更是没时间教育孩子,所以小A不爱学习,更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意味。于是我问小A:“在你眼里,你觉得自己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啊?”“差学生!”小A想都不想就回答。“但在老师眼里,你是一名好学生啊!你看你只是贪玩调皮一些,但老师觉得你很聪明机灵呢。”孩子什么都没说,抬头看着我的眼神里除了惊讶,还有一些不一样的光芒在闪烁。在后面的一个月里,我上课经常点小A回答问题,如此一来,孩子怕答不上来丢脸,上课自然不再东张西望,再加上时常表扬一下孩子,上课时更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我,久而久之,反倒积极发言了,作业按时完成,还变得工整漂亮起来。那天我随手翻了翻他的课本,竟然全预习完了。最关键的是我渐渐发现小A是个有想象力的聪明孩子,无论课堂还是作业,答案经常天马行空,又符合问题要求。上次考试更是前进了11名。
  因此,用真情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小心翼翼触及年轻的心灵,消除阻碍他们进步的屏障,让他们变得自信。
  三、走进家庭,抚平创伤
  陶行知先生曾说:“要和学生的家庭联络。把学校和家庭构成一体,彼此可以来往,教师不再孤立,学校也不再和社会隔膜,而能真正通出教育电流碰出教育的火花,发出教育的力量。”是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息息相关,想要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必须走进孩子的家庭生活。
  一年级刚开学的时候,班里有很多欢乐的“小猴子”,上课的时候时而起立、时而说话。经过几个星期的常规教育之后,大多数同学都已“改邪归正”。但仍有一个孩子本色不改(我们就叫他C),开学都几周了还是坐不住,上课的时候不停下位,即便老师提醒了还是“腿不自禁”。除此之外,他还爱管闲事打报告,而且说起话来没完没了,几个接触他的老师几乎被他噼里啪啦的话语弄得脑壳疼。在多次教育无果情况下,我找来了孩子的家长。我把C在学校的情况跟他爷爷说了之后,他爷爷许诺回家后会好好教育他。随即我问起孩子父母的情况,老人隐晦地说出孩子父母已离婚。我的心里一颤,原来他是一个受了伤的孩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对C格外照顾。上课多次提问,平时嘘寒问暖。除此之外,我还经常与孩子家长沟通。除了和学生爷爷交流之外,还打电话让孩子的父亲来了一次学校。我发现通过沟通,C的爸爸开始接送他上下学了。与此同时,C的脸上开始洋溢幸福的神采,不再像以前那样爱打小报告。渐渐地,我又发现C的妈妈的身影,着实为他高兴。C在接下来的时间上课总是正襟危坐,成绩也突飞猛进。
  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走进孩子的家庭,抚平心灵的忧伤。
  四、树立榜样,为生师表
  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除了要钻研教学方法之外,更要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出表率。
  “老师,我的这道题改错了!”一次讲评语文习题册的时候,张阳清脆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停止讲解,拿过他的作业看了看,发现还真是改错了。我满怀歉意地说道:“老师改得着急,不小心改错了。”停了一下又说道:“大家可别像老师这样粗心哦!”本以为这件事到这就可以过去了。谁料张阳响亮的声音又在耳际响起:“老师,你怎么也粗心啊?”我一时语塞,心想:是啊,平时总是告诫孩子做题时要认真,自己却马虎起来。想起来每次学生犯错误,我总是让他们改正5遍。身为人师,更应该以身作则。于是我给自己也定了个规定:凡是老师犯的错误,也改正5遍。从此,学生改正错题越来越有主动性。榜样的力量是无形的,行动的语言是无声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管理不应是生硬的命令,而应是春风化雨、温柔对待。
  以爱为器,让教育之树硕果累累。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探索了教室消息广播系统的现状,根据现状提出了解决方案,并从技术角度设计了基于LED的教室消息广播系统的实用方案。本系统分为上位机和下位机,下位机采用基于ARM的LINUX实时操作系统,上位机采用X86架构的Windows系统。经过论证,该系统能满足教室实时消息传播的需求。  关键词: 有线通信 无线通信 ARM ZigBee 时间同步  1.教室消息广播系统现状  1.1与选题相关的
期刊
摘 要: 陪读,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历史上“孟母三迁”,即为孩子选择好的学习环境,其实就是陪读,所以,陪读不是新问题。陪读是为了给孩子选择好环境、好学校、好老师而产生的现象,是新环境、新形势下城镇化建设影响下的特殊教育现象,是人们重视教育的表现。一般的陪读是指农村的孩子到城镇或县城、省城或者外国等就读,家长陪同读书的现象。这种现象现在很普遍,所以这类家庭的教育问题现实存在,小城镇环境影响对教育教学管
期刊
摘 要: 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作为高效课堂的实施者,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变,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 高效课堂 教师角色 角色观念 教学行为 评价指导  高效课堂包括三层含义: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所谓高效率,就是花最少的时间学最多的内容;高效益是指单位
期刊
摘 要: 通过对当前各校及本校导学案的使用分析,发现导学案的框架设计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导学案的共性与教师的个性结合,知识的系统性;教师对导学案的依赖性,导学案的指导性,导学案的评价体系完整性等。鉴于以上问题,本文从导学案的框架设计出发,全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学案导学 导学案 框架设计  教学实践证明,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导学课堂,可以实现这样的转化,但需要一个长期
期刊
摘 要: 课堂教学成败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课堂教学主体的课堂表现又是决定课堂成败的关键。是否关注学生至关重要,让学生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是教师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做好以下三点很重要:一是备课关注,二是情绪关注,三是课堂关注。  关键词: 高效 关注 学生  课堂教学有法可循,不能无法,否则就会乱套。跟着感觉走必然会摔跟头,将教学置于无效。教学无定法,事实上也难以定法,千篇一律、千师一面、千课
期刊
【案例背景】:  目前,许多科学课过于重视科学知识传授,科学课堂显得呆板,科学内容枯燥,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课外实践机会相对较少,学习科学兴趣较低。需要科学教师在进行科学教育时不能局限于教材,必须利用和开发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从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关注孩子生活环境,充分利用孩子身边的课程资源对其开展科学教育,那么科学对学生而言就不再冰冷和僵硬。用孩子亲历的过程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