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案导学模式下的导学案框架设计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xcatca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过对当前各校及本校导学案的使用分析,发现导学案的框架设计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导学案的共性与教师的个性结合,知识的系统性;教师对导学案的依赖性,导学案的指导性,导学案的评价体系完整性等。鉴于以上问题,本文从导学案的框架设计出发,全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学案导学 导学案 框架设计
  教学实践证明,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导学课堂,可以实现这样的转化,但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
  1.背景分析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自在区域推行以来,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都是以“导学案”为依托进行教学,发现“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满足多种需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能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发展和培养。
  伴随着课改的深入,笔者同时发现周边学校及我校的学案导学课堂在推进过程中同样遇到一些发展瓶颈,其中导学案的编写、使用、修改、评价等所构成的导学案框架系统设计出现一些隐性问题。
  2.问题呈现及诊断
  笔者对区域内的四个学校所编制的导学案进行比较发现以下问题,主要表现为:结构格式化、内容复杂化、设计无序化和评价单一化。
  2.1结构过于格式化
  导学案取代教案,在设计上往往侧重照搬课本,甚至是将课本内容、作业本和辅导资料重新进行“伪包装”,然后美其名曰“导学案”,这样的学案设计其实是达不到很好的效果的。就笔者所能搜集到的导学案,设计大致是这样几种结构:
  第一种: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前自学、课前自学、拓展交流、当堂检测、及时反馈、作业布置;
  第二种: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使用说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当堂检测;
  第三种: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预习导学、课堂研讨、认识新知、学以致用、最后拓展;
  第四种:自主学习目标、课前导学、导出、课后延伸。
  当然,笔者发现某学校在使用导学案之后,无论是科学新概念建立课,还是实验课;无论是新授课、习题课,还是复习课、试卷讲评课,都是一个结构模式。按理说不同的课型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进行设计。事实上,他们并没有这样设计,甚至在一年两年之后,还是使用同样的结构模式,一成不变。笔者有这么个想法:让导学案的开放性更强,针对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结构的导学案,甚至在必要的时候用问题单(任务单)替代导学案。
  2.2内容过于复杂、理想化
  导学案在内容设计上,应该坚持的原则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己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学案内容设计应该从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出发,从学生学的角度思考,教师在设计时应该重点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建议,编写导学案一定要参透教材和教参,研究学法,大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导学案的内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本进行教学设计,真正地把导学案的教学设计转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上。针对不同的课型,强化不同的教学环节。比如《物质的密度》导学案内容的编写可以围绕密度公式的建立,可以采用类比法,从匀速直线运动公式推理出密度公式;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相同体积下比较质量或相同质量比较体积,进而过渡到不同体积、不同质量该如何比较,从而引入密度概念。
  2.3导学案设计无序化
  不同的学校,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前提下,同一节课的导学案不仅可以进行分层设计、自主选择,还可以进行不同风格的设计,以适应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让人匪夷所思的是,由于不同的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甚至是自己的教学特长来进行设计的,同一个内容有可能在不同的导学案中多次出现,导学案设计的无序化,也就是在设计的过程中缺乏系统化。出现这样的情况,不仅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在设计导学案过程中的简单化、无序化,而且让老师感觉到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投入程度不够,从而失去学生的信任。所以在开始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应该进行全盘的考虑,可以将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知识的梳理,尤其是有可能出现的重复知识更应该进行合理的梳理,将这些知识分散出现在不同的导学案中,一旦这样的知识系统化,就不至于出现重复训练的情况。所以,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导学案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掌握,切不可将其格式化,教学目标应该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笔者认为教师设计教案应该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思考,而设计导学案要从教师教的角度进行思考。
  2.4导学案的评价单一化
  从周边学校实施学案导学课堂情况反馈看,导学案的使用评价主要问题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学校、教师对导学案评价还没有深入思考,缺乏理论研究。其二,学校、教师对导学案评价重视度不够。与一些老师交谈发现,老师心中虽然有一个评判标准,但都是个人层面,有些评价点还有一点偏激,甚至错误。从杭州市教育局组织科学导学案的评比方案中可以得出评价的部分细则,内容如下:①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及思维能力的培养;②学习目标与内容相符,清晰、分层;③学习重难点突出,引导得当;④有利于学生暴露、发现、提出问题;⑤学生能对学习效果进行初步自我评价;⑥学习内容难度、所需时间合理;⑦可读性好,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⑧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当学校课教师都明确导学案的评价依据后,编写导学案就有了抓手。
  3.导学案的框架设计构思
  3.1下图为导学案的框架设计
  
  3.2导学案框架设计思考方向
  3.2.1构筑导学案的理论体系
  应用性是导学案的核心特征,需要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目前研究更多的是实践层面的探讨,理论高度不够,今后要对导学案内容及教学模式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吸收课程论、教学论等教育教学的理念,构筑独具特色的导学案理论体系。
  3.2.2导学案共性与教师的个性结合
  导学案通常是集体备课而形成的,作为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的个性。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学情,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风格。今后的研究应该注重教师如何在导学案的基础上彰显个性,以防课堂程式化。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利用导学案给学生提供系统的、差异性的学习方法指导和督促,实现同步课堂、异步学习,以及导学案导学策略与其他课堂教学方法的融合等问题。
  3.2.3导学案的操作性与简约性并重
  设计导学案实施路径必须是具体的、可操作的步骤。具体而言:一要以时间序列设计学习步骤;二要以问题系列体现思考任务;三是对复杂问题要设计出有效方案支持学生顺利达标;四是对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目标要有可操作、可检测的方案。同时,各步骤要避免过于琐碎细化的活动要求、指标,避免对学生思维产生干扰与混乱。
  3.2.4完善导学案的评价体系
  导学案的使用无疑是新课改要求下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载体。如果导学案在编写、修正方面给予及时评价、阶段评价,为后期跟踪指导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这样导学案的内容会更科学,会更适合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
  导学课堂以导学案为载体,不仅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展示交流、团队合作等学习方式,而且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带来新的成长平台。通过撰写此文章,希望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思考,如果给大家带来技术性的支持,那就更好。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学刊.2011.09:68.
  [2]教育科学研究.2012.09:27-30.
  [3]曹宝龙.学习与迁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6.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生是乙肝易发群体,但小学阶段乙肝防治教育在我国还很滞后,并没有在全国真正实施。因此本文提出应加强小学阶段乙肝防治教育,避免小学阶段乙肝防治教育缺失或不规范。  关键词: 小学阶段 乙肝防治 教育  乙型肝炎是由人类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 Viru,HBV)引起的。人类乙型肝炎病毒属于嗜肝病毒家族,其感染具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和组织特异性;易感宿主局限于人及黑猩猩等高级灵长类
期刊
摘 要: 作者的师德追求总体说来是甘为人梯,作为一名一线教教育工作者,对目前教育界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师德 学生 教育  师德是热爱孩子的赤诚之心,师德是热爱岗位的敬业精神,师德是热爱事业的博大胸怀,师德是以身立教的形象之本。以上论述不免有单一拔高之嫌,在实际教学中,广大教师面对的是不一样的工作。教书育人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三言两语的概括往往有误人之嫌疑。  我的师
期刊
摘 要: 本文探索了教室消息广播系统的现状,根据现状提出了解决方案,并从技术角度设计了基于LED的教室消息广播系统的实用方案。本系统分为上位机和下位机,下位机采用基于ARM的LINUX实时操作系统,上位机采用X86架构的Windows系统。经过论证,该系统能满足教室实时消息传播的需求。  关键词: 有线通信 无线通信 ARM ZigBee 时间同步  1.教室消息广播系统现状  1.1与选题相关的
期刊
摘 要: 陪读,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历史上“孟母三迁”,即为孩子选择好的学习环境,其实就是陪读,所以,陪读不是新问题。陪读是为了给孩子选择好环境、好学校、好老师而产生的现象,是新环境、新形势下城镇化建设影响下的特殊教育现象,是人们重视教育的表现。一般的陪读是指农村的孩子到城镇或县城、省城或者外国等就读,家长陪同读书的现象。这种现象现在很普遍,所以这类家庭的教育问题现实存在,小城镇环境影响对教育教学管
期刊
摘 要: 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丰富的情感,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作为高效课堂的实施者,教师要做好角色的转变,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 高效课堂 教师角色 角色观念 教学行为 评价指导  高效课堂包括三层含义: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所谓高效率,就是花最少的时间学最多的内容;高效益是指单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