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上的意外可以说成是“节外生枝”、“奇思异想”,是正常的现象,这是学生思维花朵的盛开,也是学生学习自主的表现,更是学生在课堂上生命之花的涌动。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课堂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意外的出现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关键在于你如何对待。意外是课程的生长点,是好课的亮点;意外是能让人的眼睛一亮,是能让人砰然心动的情节。意外的出现证明了教师为学生搭建的舞台是宽广的,学生才有了创造的苗头;意外的出现也为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机遇,教师才有了自由挥洒的天空,从而使你的课堂更精彩更有效!
【关键词】有效课堂;意外事件;释放真诚;善待意外;开放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有效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思维的流动不是一味由教师流向学生,而是师生相互碰撞,师生相互接纳,生生相互接纳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在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事故”,如学生的回答或发问出乎教师的意料,学生的行为令教师尴尬等等。那么,如何使你的课堂更真实,更有效呢?这需教师处理好教学中的意外事件。
一、蹲下身来,释放教师真诚——不回避意外
我在一次公开课的教学中出现了这样的意外:假如我们班47人去东湖游玩,门票每人15元,50人以上可以买团体票,每人12元。你认为怎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是多少钱?当学生A设计出买50张票花600元,然后把剩下的3张票卖给其他游客,可以得到45元,相当于买47张票只花了555元后,我满足于学生已将问题圆满解决,片面的认为培养了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于是对他表扬一番,还说他真有经济头脑。话音刚落,没想到一名学生B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老师,他这样买虽然省钱,但是他违反了国家法规,法规规定禁止倒卖车票、门票,不能从中获利。他按团体票买进却按个人票卖出,不是挣了一笔吗?这违反了法规。”我一下子脸涨的通红,真想臭骂那个同学一顿,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让我出丑下不了台,可以课后跟我说啊!沉思了片刻说:“对,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学的知识也真不少,还懂得法律法规,我们应该向你学习,老师更应该向你学习,谢谢你,不然老师和刚才那位同学就要犯错了。老师也有错误和缺点,希望同学们以后多提意见。那么现在你们知道这道题应该如何买票最省钱了吧?”学生A举起了手说:“老师,我知道了,联合其他游客3人(或3人以上)购买50张(或50张以上)票,这样全班买47张票共花12×50﹣3×12﹦564(元),这样不仅我们得到了好处别人也得到了好处。”学生B笑了,大家都笑了……
事后我庆幸自己没发火,避免了教师就是权威,居高临下,神圣而不可侵犯,从而作出错误的判断,使学生唯命是从,或把学生的学习引入误区我们要多听学生的想法和心声,再作合理的评价和判断。这样做一方面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诚恳的语言拉近了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正是这种蹲下身来的真诚,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宽松的环境,为师生的平等交流,生生的合作互动,搭建了宽阔的平台。
二、善待意外,让学生个性飞扬——给意外喝彩
学生的个性经历和发展水平的差异,都会为课堂教学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可能。从生成性资源的角度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定会产生这样或那样创新的思维火花,教师如果能有效捕捉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并很好地加以利用,对师生的成长都会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比如在教学第五册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练习课上,我让学生练习这样一道题:(用多种方法计算)一根铁丝围成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现在改围成长方形,要求长为12厘米,那么宽应是多少?学生们基本上能用这两种方法解答:①(10×4﹣12×2)÷2﹦8厘米,② 10×4÷2-12=8厘米。也有个别成绩好的学生这样计算:10×2-12=8厘米。
这道题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我环视四周几乎没有一个人举手,我也认为除了用方程外应该没有其它方法了。我正准备放弃时,突然听到平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轻声念道:“谁说没有其它方法了,我还有一种很简便的方法呢!”正好被我听到,我用惊奇的目光看着他,笑着说:“哦,是吗,你是怎么算的,能把你的想法做在黑板上吗?”可能是受到了我的鼓励,他快步的走到讲台上,在黑板上写下:10-(12-10)=8厘米。他刚写好,下边就有同学在喊:“错了,错了,这怎么能算方法呢?是胡乱凑出来的吧!”只见××同学满脸通红,不好意思地低下头。错了吗?我仔细地看着他的算式,眼前一亮,终于发现了他算法中可贵的闪光点,真是太棒了。于是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做,能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吗?”他低声回答:“把正方形拉成长方形须把一条边长拉长,另一条边长缩短,12减10等于2就是一条边长多了2厘米,那么另一条边长就要缩短2厘米就是10减2等于8厘米。”多好的回答啊!我让他大声地为同学们再讲解一遍。我为他的精彩鼓起掌来,其他同学一起大声喊道:“棒!棒!棒!你真棒!”我大力地表扬了××一番,他的脸上洋溢着骄傲和自豪,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使其他同学增强了创新意识。
课后,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面对这次的“节外生枝”,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述说自己的想法,解释自己的推断。学生则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了富有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是他创新学习,发散思维的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个体经验的积累与交流。为学生搭建个体经验交流的平台,并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加以指导和培养。从学生的精彩的回答,飞扬的神情中获知,留给学生解释的机会并没有浪费时间,反而引出一次精彩,掀起一个高潮。这样的教学才不会创伤一个躲在背后的幼小心灵,才能确保所有的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生成更有价值的见解。
三、开放教学,生成课堂精彩——创造意外事件
我们不仅要处理好意外事件,更要创造意外事件。学生的思维不能深入,与教师的引导有密切关系。很多时候,在教学中为了便于控制课堂,为了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内容,为学生铺平“探究活动”的路。没有了坎坷的探究,问题是教师的问题,过程是教师的预设的过程,学生冲其量就是“验证老师讲课结论”的一个工具。
比如:我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进行了两次设计,第一次设计先复习(在一班教学)。
出示:①买5个热水瓶需要80元,每个热水瓶要多少元?
②买一个热水瓶16元,320元可以买几个?
接着出示:买5个热水瓶需要80元,照这样计算,320元钱可以买几个?
学生的解法几乎千篇一律320÷(80÷5)。于是我努力启发引导他们:“还有其他的解法吗?”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有一个学生说出了另一种方法:320÷80×5。
上完这节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这样设计虽然学生掌握的不错,但却造成学生思维的单一呆板、思路狭窄,不易产生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解法。于是我进行了第二次设计(在二班教学),如下:直接出示例题:买5个热水瓶需要80元,照这样计算,320元钱可以买几个?
然后让学生尝试做。生1:320÷(80÷5)。我问道:你能解释为什么这样做吗?生1:我先求一个要几元,再求320元能买几个。谁有不同的解法吗?生2:320÷80×5。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吗?生2:我先求出320元是80元的4倍,80元能买5个,那么320元能买的个数就是4的5倍。谁还有不同的解法?生3:320×(5÷80)。全班同学一下子大叫起来:“5怎么能除以80呢?”我让他们安静下来,听听这位同学的解释。生3:5÷80求的是一元可以买几个,再乘320就是320元可以买几个。同学们鼓起了热烈的掌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不要受“步步为营”的程序限制,要充分相信学生,要巧妙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奇思异想,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唤醒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生成课堂精彩。
因此,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课堂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意外的出现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关键在于你如何对待。意外是课程的生长点,是好课的亮点;意外是能让人的眼睛一亮,是能让人砰然心动的情节。意外的出现证明了教师为学生搭建的舞台是宽广的,学生才有了创造的苗头;意外的出现也为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机遇,教师才有了自由挥洒的天空,从而使你的课堂更精彩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师 2006第6期.上海教育出版社。
[2]小学教学设计2006第2期.山西教育报刊社。
[3]用智慧善待意外,让意外生成精彩http://blog.sina.com.cn。
【关键词】有效课堂;意外事件;释放真诚;善待意外;开放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有效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相互探讨的互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中,思维的流动不是一味由教师流向学生,而是师生相互碰撞,师生相互接纳,生生相互接纳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在课堂上随时可能发生一些事先没有预料的“意外事故”,如学生的回答或发问出乎教师的意料,学生的行为令教师尴尬等等。那么,如何使你的课堂更真实,更有效呢?这需教师处理好教学中的意外事件。
一、蹲下身来,释放教师真诚——不回避意外
我在一次公开课的教学中出现了这样的意外:假如我们班47人去东湖游玩,门票每人15元,50人以上可以买团体票,每人12元。你认为怎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是多少钱?当学生A设计出买50张票花600元,然后把剩下的3张票卖给其他游客,可以得到45元,相当于买47张票只花了555元后,我满足于学生已将问题圆满解决,片面的认为培养了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于是对他表扬一番,还说他真有经济头脑。话音刚落,没想到一名学生B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老师,他这样买虽然省钱,但是他违反了国家法规,法规规定禁止倒卖车票、门票,不能从中获利。他按团体票买进却按个人票卖出,不是挣了一笔吗?这违反了法规。”我一下子脸涨的通红,真想臭骂那个同学一顿,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让我出丑下不了台,可以课后跟我说啊!沉思了片刻说:“对,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学的知识也真不少,还懂得法律法规,我们应该向你学习,老师更应该向你学习,谢谢你,不然老师和刚才那位同学就要犯错了。老师也有错误和缺点,希望同学们以后多提意见。那么现在你们知道这道题应该如何买票最省钱了吧?”学生A举起了手说:“老师,我知道了,联合其他游客3人(或3人以上)购买50张(或50张以上)票,这样全班买47张票共花12×50﹣3×12﹦564(元),这样不仅我们得到了好处别人也得到了好处。”学生B笑了,大家都笑了……
事后我庆幸自己没发火,避免了教师就是权威,居高临下,神圣而不可侵犯,从而作出错误的判断,使学生唯命是从,或把学生的学习引入误区我们要多听学生的想法和心声,再作合理的评价和判断。这样做一方面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诚恳的语言拉近了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正是这种蹲下身来的真诚,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宽松的环境,为师生的平等交流,生生的合作互动,搭建了宽阔的平台。
二、善待意外,让学生个性飞扬——给意外喝彩
学生的个性经历和发展水平的差异,都会为课堂教学带来各种意想不到的可能。从生成性资源的角度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一定会产生这样或那样创新的思维火花,教师如果能有效捕捉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并很好地加以利用,对师生的成长都会有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比如在教学第五册数学《长方形的周长计算》练习课上,我让学生练习这样一道题:(用多种方法计算)一根铁丝围成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现在改围成长方形,要求长为12厘米,那么宽应是多少?学生们基本上能用这两种方法解答:①(10×4﹣12×2)÷2﹦8厘米,② 10×4÷2-12=8厘米。也有个别成绩好的学生这样计算:10×2-12=8厘米。
这道题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我环视四周几乎没有一个人举手,我也认为除了用方程外应该没有其它方法了。我正准备放弃时,突然听到平时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的××同学轻声念道:“谁说没有其它方法了,我还有一种很简便的方法呢!”正好被我听到,我用惊奇的目光看着他,笑着说:“哦,是吗,你是怎么算的,能把你的想法做在黑板上吗?”可能是受到了我的鼓励,他快步的走到讲台上,在黑板上写下:10-(12-10)=8厘米。他刚写好,下边就有同学在喊:“错了,错了,这怎么能算方法呢?是胡乱凑出来的吧!”只见××同学满脸通红,不好意思地低下头。错了吗?我仔细地看着他的算式,眼前一亮,终于发现了他算法中可贵的闪光点,真是太棒了。于是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做,能解释一下是什么意思吗?”他低声回答:“把正方形拉成长方形须把一条边长拉长,另一条边长缩短,12减10等于2就是一条边长多了2厘米,那么另一条边长就要缩短2厘米就是10减2等于8厘米。”多好的回答啊!我让他大声地为同学们再讲解一遍。我为他的精彩鼓起掌来,其他同学一起大声喊道:“棒!棒!棒!你真棒!”我大力地表扬了××一番,他的脸上洋溢着骄傲和自豪,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使其他同学增强了创新意识。
课后,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反思:面对这次的“节外生枝”,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述说自己的想法,解释自己的推断。学生则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了富有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是他创新学习,发散思维的表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个体经验的积累与交流。为学生搭建个体经验交流的平台,并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加以指导和培养。从学生的精彩的回答,飞扬的神情中获知,留给学生解释的机会并没有浪费时间,反而引出一次精彩,掀起一个高潮。这样的教学才不会创伤一个躲在背后的幼小心灵,才能确保所有的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生成更有价值的见解。
三、开放教学,生成课堂精彩——创造意外事件
我们不仅要处理好意外事件,更要创造意外事件。学生的思维不能深入,与教师的引导有密切关系。很多时候,在教学中为了便于控制课堂,为了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内容,为学生铺平“探究活动”的路。没有了坎坷的探究,问题是教师的问题,过程是教师的预设的过程,学生冲其量就是“验证老师讲课结论”的一个工具。
比如:我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进行了两次设计,第一次设计先复习(在一班教学)。
出示:①买5个热水瓶需要80元,每个热水瓶要多少元?
②买一个热水瓶16元,320元可以买几个?
接着出示:买5个热水瓶需要80元,照这样计算,320元钱可以买几个?
学生的解法几乎千篇一律320÷(80÷5)。于是我努力启发引导他们:“还有其他的解法吗?”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有一个学生说出了另一种方法:320÷80×5。
上完这节课后,我及时进行了反思:这样设计虽然学生掌握的不错,但却造成学生思维的单一呆板、思路狭窄,不易产生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解法。于是我进行了第二次设计(在二班教学),如下:直接出示例题:买5个热水瓶需要80元,照这样计算,320元钱可以买几个?
然后让学生尝试做。生1:320÷(80÷5)。我问道:你能解释为什么这样做吗?生1:我先求一个要几元,再求320元能买几个。谁有不同的解法吗?生2:320÷80×5。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做吗?生2:我先求出320元是80元的4倍,80元能买5个,那么320元能买的个数就是4的5倍。谁还有不同的解法?生3:320×(5÷80)。全班同学一下子大叫起来:“5怎么能除以80呢?”我让他们安静下来,听听这位同学的解释。生3:5÷80求的是一元可以买几个,再乘320就是320元可以买几个。同学们鼓起了热烈的掌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不要受“步步为营”的程序限制,要充分相信学生,要巧妙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奇思异想,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唤醒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生成课堂精彩。
因此,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课堂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意外的出现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关键在于你如何对待。意外是课程的生长点,是好课的亮点;意外是能让人的眼睛一亮,是能让人砰然心动的情节。意外的出现证明了教师为学生搭建的舞台是宽广的,学生才有了创造的苗头;意外的出现也为教师发挥聪明才智提供了机遇,教师才有了自由挥洒的天空,从而使你的课堂更精彩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师 2006第6期.上海教育出版社。
[2]小学教学设计2006第2期.山西教育报刊社。
[3]用智慧善待意外,让意外生成精彩http://blog.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