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作文放射“人文性”的光辉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i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营造良好氛围,优化写作心境
  教育学家赞科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到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时候,才能产生出儿童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作文课是心灵接触最微妙的阵地,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营造真正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环境,使师生沉浸在一种丰富、和谐、光明、温暖、纯洁、疏明、博大的氛围之中。一次作文课上,我一走进教室便用粉笔画了条线,之后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孩子们都兴趣高涨,纷纷举起小手回答:“这是小姑娘的头发”“这是爷爷的胡须”“这是柳枝”“这是绳子”……一个看起来很寻常的问题,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内容,还激发了孩子们的情趣,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还有一次作文课,我让同学们排好队伍跟我绕校园走了一圈,几十双发亮的眼睛都充满惊奇,回到教室我让同学们把刚才的所见所感用文字表达出来。话刚落音,大家就已唰唰唰地在写了。类似作文,改变了以往教师命题,确定作文的要点,用同一思路逼着学生就范的老套路,高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一个人物,一句话,一点回忆,一个场景等,都可以触动学生的思绪,成为作文的“心境”。有了这个“心境”,头脑中杂乱无章的生活积累突然会变得有序,一个原本平凡的事件突然会闪耀着光彩,几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人物、事情,突然会产生特殊的联系。我国当代作家何大霖曾打了一个比方:“好像有一堆柴在那里冒烟,就是烧不起来。”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拨弄、引导”,为学生作文提供绝佳的“心境”。
  二、置身挑战,培养良好个性
  许多中学生,由于个性受压抑,使个性没有得到全面、健康发展,因而只会去说别人说过的话,做别人做过的事,而不敢去说别人没说过的话,做别人没做过的事。在这样窒息、压抑的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又怎会有另辟蹊径的创造性?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还很普通。依然用很多时间来指导《暑假里一件难忘的事》《难忘的一个人》《课间十分钟》等一些老套的千篇一律的题目,学生一看到这些乏味的作文,都赖得动笔,更无法发挥想象,创造出新的内容。导致了本该生动、鲜活、充满生机和意蕴丰富的教学,作文教学中,我常打破常规,设计些能唤起学生兴趣的作文题。如《相约2025年》《我登上了万里长城》《2 018年的我》等,题目一出现,学生都兴致勃勃,大胆展开想象:想象2 02 5年相聚时的气氛和老师、同学们的变化;我登上万里长城时的心情、感受;想象2 0 l 8年自己的外貌、职业......等一系列我意想不到的好文章。类似的想象作文,不仅唤醒了学生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创新能力。
  三、反弹琵琶,“求异”创新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作文最忌的就是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例如杨朔的《荔枝蜜》由“不大喜欢”蜜蜂起笔,接着是吃蜂蜜而“动情”,听蜜蜂事迹而“心颤”,最后愿“自己也变成一只小蜜蜂”。欲扬先抑,波澜起伏。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写出人人心中皆有,而个个笔底全无的文章。如指导学生写《爱》一文,我就启发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爱,有爱才有温暖,才有幸福的生活,才有美好的未来……有的学生说,我多么希望得到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爱——无论是父母的,还是老师的,或者是人与人的;也有学生说,我得到了爱,因为生活中已经有人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它带来了信心、力量和勇气。而最令人赞美的是,一位学生用了逆向思维:我不需要父母或老师过分的爱,因为过分的爱限制了我的发展,过分的爱使我与同学朋友之间产生隔阂,希望父母不溺爱,老师能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这样的立意避免了单一与狭窄,显得新颖、独特,高人一筹。
  其实,这种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的手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以意料之外的惊人手法,达到深刻表现的目的。巴尔扎克说得好:“艺术家的使命在于找出两种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在于能从两种最平常的事物的对比中引出令人惊奇的效果”。巴氏道出了逆笔的奥妙:看似不合情理,实则相反相成,顺理成章,是一种巧妙运思方法。当然教师在启发学生时,应加以强调,不能随心所欲,随意逆向,毫无根据地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在立意求新时不脱离实际。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摈弃陈规,发前人所未发,立意求异。文学史上有许多求异创新的成功范例。毛泽东的《卜算子
其他文献
【摘要】合作学习是课程标准确定的学习方式之一,其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间的互助合作的学习活动。本人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实践了学生合作学习模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应用研究    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已经有几年了,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学生以及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数学课程标准》多处提到合作学习,在教学建议部分,大量写有“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生生互动”等字样。看来实
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我一直有个困惑:学生学习很认真,笔记做的比较全面,作业都能按质按量完成,可以说他们非常刻苦,但在检测中他们的成绩却很不理想,和我的想象相差较远。于是我在教学中就不断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的去实践和反思。最终我认识到:教学小结是深化物理课堂教学的关键。因为课堂教学小结不止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简要归纳,更具有促进学生学习“质”的飞跃的作用。  课堂教学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学校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借助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研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正在各学校的课堂内外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网络下的研究性学习更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和超时空性等优势开辟了一个新型、开放的学习环境。探索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对提高学效率、实施创新教育有着重要意义。但如何在网络资源下有效
一、设计思想  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对于高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已具有较独立的思维能力,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并乐于表达。在电脑知识方面,已熟悉汉字录入,学习并掌握了画图软件、Word、Powerpoint软件。本课时通过设计一广告来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设计广告中,进一步巩固常用软件中图片、文字的处理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活动训练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东岳杯”广告设计大赛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目标之一,它与学生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情感态度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科学素养,立志于服务社会的接班人,
【摘要】课堂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态度、科学的自然观的一种非常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及方法。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充分认识其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实措施,确保课堂实验的有效性,是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课堂实验;有效性;培养;创新精神    一、课堂实验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
【摘要】物理物理知识的存在与应用,能给学生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捕捉教学中的德育契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加德育艺术技巧,培养学生学有所用的品德,力求德育全方位渗透。  【关键词】德育教育 捕捉 思想品德 契机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与生活密切相联系,它从同学们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展现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存在与应用,能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我在平时作文评析教学中,尝试了“六步评析法”:即“激思自评——示范选评——赏析互评——推优组评——悟得班评——深度自改”。改变以往“先改后评”的滞后做法,自始至终贯彻“先评后改” 思维,强调学生对作文语言阅读的直觉和感悟,让学生把握习作评析的要求,禁写笼统抽象的套话空话,不设条条框框,学生可自由发挥、创造,写出独具个性的评语,以读悟写,以评促写。    一、
【摘 要】本文在深入分析《管理学基础》公选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管理学基础》公选课程的培养目标与要求,从《管理学基础》公选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入手,初步探讨适应《管理学基础》公选课程培养目标与要求的教学模式的调整思路。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程 《管理学基础》 教学模式    公共选修课程(以下简称公选课),是面向全校学生、根据学生兴趣和师资结构而开设的一类课程。其主要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优化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学生学习方式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即“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新课标的精髓。自主学习的能力是适应未来学习化社会的必要条件。如何认识并付诸于实践,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在此,我根据实践谈谈粗浅认识。  一、课上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