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只有快乐地阅读,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才能快乐地成长。”梅子涵教授曾说过。语文教师对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任重而道远,一定要做好小学生经典阅读的引路人。
1.师生共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爱听故事、喜欢有趣味是儿童的天性,放松心情是每个所追求的。在课外的伊始阶段,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一些作品进行共读。如绘本《小猪变形记》《月亮的味道》《逃家小兔》《爱心树》等,这些绘本可以通过投影来共读。像《小猪唏哩呼噜》《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笨狼的故事》等这些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大声地读给学生听。这些经典作品不但画面活泼美丽、人物形象憨鞠可爱、情节有趣吸引人,而且故事耐人寻味富有哲理。在师生的共读中,老师一定要制造轻松的环境,语文老师不能带有语文功利性,哪怕是思想教育也要做得不留痕迹。在这个阶段目的只是让学生愿意亲近书本,让学生在共读的过程中感受课外阅读的愉悦。
2.老师点拨,提升学生阅读品质
在师生共读的阶段中老师读过的书,学生肯定阅读的欲望很高,渐渐地学生会不满足于老师的大声读,他们会自主阅读。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生活经验、理解水平有限,加上对有些作品的时代背景的陌生,所以要他们读懂一个故事、读懂一本书,的确存在着难度,这就需要老师的点拨。
每天安排十几分钟的经典诵读,让学生大声诵读在作品找到的自己认为特别好的句段篇。在中午的午读课时,让学生自由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可以在夜自习时安排半个小时为阅读交流课。在阅读交流课上进行阅读点拨,这种点拨只是一种提纲挈领,一种阅读理解的补充。例如:推荐学生读叶圣陶的《稻草人》,在学生大概浏览了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或说说有什么不懂不会的地方。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和提出的问题,予以点拨:稻草人的善良,大家都会读懂。“为什么稻草人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生活在今天的孩子是无法理解的,“这稻草人可能是当时的谁?”这是学生不曾想,也不会想的,这就需要老师的点拨。
此环节老师的点拨很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质。这点拨会使学生的阅读眼前一亮,阅读的成就感会倍增,阅读的兴趣会更浓。他们的心里也会因阅读而满足。此环节语文老师说不定会在不经意间收获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3.方法指导,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是本课题的最终目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教学的真谛。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法,以一篇带多篇。根据教材安排的训练重点,教师教学一篇课文后,带出类似的、相关的一些文章,让学生自学运用。每周定期召开读书会,进行做旁注、做摘记、写读后感言、作品再创作等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当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时,阅读会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4.成果展示,注重阅读评价
新课标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见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具有积累性、创造性。这积累、创造出来的成果向同学展示更有价值,更能激发阅读兴趣。这个阶段以展出采蜜集(读书摘记)、手抄报、写读后感言、作品再创作等成果为主。在成果展示时,注重阅读评价。
莎士比亚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和一位高尚的人说话。”作为语文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做学生阅读的引路人,让经典文学泽润孩子的童年。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新东方外国语学校
1.师生共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爱听故事、喜欢有趣味是儿童的天性,放松心情是每个所追求的。在课外的伊始阶段,老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一些作品进行共读。如绘本《小猪变形记》《月亮的味道》《逃家小兔》《爱心树》等,这些绘本可以通过投影来共读。像《小猪唏哩呼噜》《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笨狼的故事》等这些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大声地读给学生听。这些经典作品不但画面活泼美丽、人物形象憨鞠可爱、情节有趣吸引人,而且故事耐人寻味富有哲理。在师生的共读中,老师一定要制造轻松的环境,语文老师不能带有语文功利性,哪怕是思想教育也要做得不留痕迹。在这个阶段目的只是让学生愿意亲近书本,让学生在共读的过程中感受课外阅读的愉悦。
2.老师点拨,提升学生阅读品质
在师生共读的阶段中老师读过的书,学生肯定阅读的欲望很高,渐渐地学生会不满足于老师的大声读,他们会自主阅读。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生活经验、理解水平有限,加上对有些作品的时代背景的陌生,所以要他们读懂一个故事、读懂一本书,的确存在着难度,这就需要老师的点拨。
每天安排十几分钟的经典诵读,让学生大声诵读在作品找到的自己认为特别好的句段篇。在中午的午读课时,让学生自由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可以在夜自习时安排半个小时为阅读交流课。在阅读交流课上进行阅读点拨,这种点拨只是一种提纲挈领,一种阅读理解的补充。例如:推荐学生读叶圣陶的《稻草人》,在学生大概浏览了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或说说有什么不懂不会的地方。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和提出的问题,予以点拨:稻草人的善良,大家都会读懂。“为什么稻草人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是生活在今天的孩子是无法理解的,“这稻草人可能是当时的谁?”这是学生不曾想,也不会想的,这就需要老师的点拨。
此环节老师的点拨很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质。这点拨会使学生的阅读眼前一亮,阅读的成就感会倍增,阅读的兴趣会更浓。他们的心里也会因阅读而满足。此环节语文老师说不定会在不经意间收获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3.方法指导,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是本课题的最终目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教学的真谛。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法,以一篇带多篇。根据教材安排的训练重点,教师教学一篇课文后,带出类似的、相关的一些文章,让学生自学运用。每周定期召开读书会,进行做旁注、做摘记、写读后感言、作品再创作等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当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时,阅读会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4.成果展示,注重阅读评价
新课标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可见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具有积累性、创造性。这积累、创造出来的成果向同学展示更有价值,更能激发阅读兴趣。这个阶段以展出采蜜集(读书摘记)、手抄报、写读后感言、作品再创作等成果为主。在成果展示时,注重阅读评价。
莎士比亚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好比和一位高尚的人说话。”作为语文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做学生阅读的引路人,让经典文学泽润孩子的童年。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新东方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