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評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一环节,看似平常,其实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教师如果能有艺术地评价学生的答问,往往可以对学生起到激励、反馈、调控、导向的作用,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艺术性的评价呢?下面我结合我的语文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尊重个性,因人施评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的活动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要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于漪老师早就大声疾呼:“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卓越的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强调指出:“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发展个性必须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环节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给每个学生不同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因人施评”的尝试。如“虽然你没有把问题答对,但你能善于动脑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很了不起,勇气可嘉。”“今天你读课文没有错字,一定是认真预习了。”教学中我发现他们听了我对他们的评价后,能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愿望。因此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二、把握时机,真情激励
在这方面,我有一个成功的教例,不妨请大家欣赏一下,领略一下激励性评价的魅力。2010春学期我班上的一位学困生,从前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考试不及格。在学古诗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将一个简单的问题先提别人答,紧急着让他答,答错了,全班哄笑,我马上制止,说:“徐飞刚才没听,听了,他准会答,不信?再来一遍,你可听好了。”还是同一个简单的问题先提别人答,紧接着让他答。咦!答对了,及时表扬他:“恭喜你!答对了!你真不错!”这下可把他乐坏了,憨厚的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从此,上课听讲认真多了,作业也交了,期中考试一结束,马上来说:“老师,默写古诗我都写对了。”期中考试成绩果真由原来的四十多分上升到六十多分,期中总结会上,他还主动上台发言,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三、因境而异,随机应变
有一次,我正上语文课,就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时候,突然天色变暗,空中飘下鹅毛大雪。学生的视线几乎全部转向窗外,只有孙丹、张艳艳等几人在聚精会神地读着。我灵机一动:"同学们,这场大雪在为我班孙丹、张艳艳等同学祝福呢!你们看她们读得多么认真呀!简直被书中的语句所吸引,竟然没有发现窗外世界的变化。而你们呢,对外面的大雪很感兴趣,咱们把这节课上完,下节课我们上节观察课,满足你们的好奇心,好不好……”这时学生又积极地练读起来,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
四、委婉批评,精当指导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渗透,保护学生自尊心,焕发他们的心理自信,激励性评价在课堂上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同。但是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过多的表扬会让他们习以为常,导致“是非准则”的丢失,助长学生爱听好话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批评表现出漠然的态度。因此,教师要善于扮演一个“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正视问题,在激励评价的同时能委婉地指出不同(当然要讲究方式,注意艺术),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
五、评价方式应是多元化的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听、说、读、演、写等学习活动给予鼓励、表扬、欣赏和肯定的评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多数老师习惯于口头语言评价方式,如果再能适当地穿插形体语言的评价和实物评价,教学效果就更好了。只要教师加强教学评价艺术的修养,正确运用评价语言和方式,用心去品评学生的语言,一定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一定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建阳小学
一、尊重个性,因人施评教育,说到底是培养人的活动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知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欲望要求,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于漪老师早就大声疾呼:“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卓越的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强调指出:“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发展个性必须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环节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给每个学生不同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乐于求知、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主动健康的学习心理。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因人施评”的尝试。如“虽然你没有把问题答对,但你能善于动脑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很了不起,勇气可嘉。”“今天你读课文没有错字,一定是认真预习了。”教学中我发现他们听了我对他们的评价后,能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愿望。因此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评价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二、把握时机,真情激励
在这方面,我有一个成功的教例,不妨请大家欣赏一下,领略一下激励性评价的魅力。2010春学期我班上的一位学困生,从前上课不听讲,不做作业,考试不及格。在学古诗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将一个简单的问题先提别人答,紧急着让他答,答错了,全班哄笑,我马上制止,说:“徐飞刚才没听,听了,他准会答,不信?再来一遍,你可听好了。”还是同一个简单的问题先提别人答,紧接着让他答。咦!答对了,及时表扬他:“恭喜你!答对了!你真不错!”这下可把他乐坏了,憨厚的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从此,上课听讲认真多了,作业也交了,期中考试一结束,马上来说:“老师,默写古诗我都写对了。”期中考试成绩果真由原来的四十多分上升到六十多分,期中总结会上,他还主动上台发言,赢得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三、因境而异,随机应变
有一次,我正上语文课,就在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时候,突然天色变暗,空中飘下鹅毛大雪。学生的视线几乎全部转向窗外,只有孙丹、张艳艳等几人在聚精会神地读着。我灵机一动:"同学们,这场大雪在为我班孙丹、张艳艳等同学祝福呢!你们看她们读得多么认真呀!简直被书中的语句所吸引,竟然没有发现窗外世界的变化。而你们呢,对外面的大雪很感兴趣,咱们把这节课上完,下节课我们上节观察课,满足你们的好奇心,好不好……”这时学生又积极地练读起来,不知不觉中又形成了一个教学高潮。
四、委婉批评,精当指导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渗透,保护学生自尊心,焕发他们的心理自信,激励性评价在课堂上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认同。但是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过多的表扬会让他们习以为常,导致“是非准则”的丢失,助长学生爱听好话的心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批评表现出漠然的态度。因此,教师要善于扮演一个“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判决”,正视问题,在激励评价的同时能委婉地指出不同(当然要讲究方式,注意艺术),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正确的估计并进而明确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
五、评价方式应是多元化的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听、说、读、演、写等学习活动给予鼓励、表扬、欣赏和肯定的评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多数老师习惯于口头语言评价方式,如果再能适当地穿插形体语言的评价和实物评价,教学效果就更好了。只要教师加强教学评价艺术的修养,正确运用评价语言和方式,用心去品评学生的语言,一定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一定能使课堂充满生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建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