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酒生产和消费大省河南,也曾经在中国酒业版图上拥有过辉煌的历史,麾下不仅豪取三个中国名酒(宋河、宝丰、民权干白葡萄酒),而且还打造出五个中国优质名酒(张弓、林河、伊川杜康、汝阳杜康、民权葡萄酒),同时还有一个中国名牌(金星啤酒),四个中国驰名商标(宋河、仰韶、杜康、金星啤酒)以及22个河南名牌产品等一大批名优产品,白酒年产销量最高时曾突破60万吨名列全国第四。
但上世纪末,一直以中国酒业主力板块自居的豫酒由于受体制束缚、营销方式落后等因素制约竞争力削弱。尤其在近些年崛起的川酒、苏酒、徽酒等新势力排压下,豫酒逐渐退守本土,开始了长达10年的内战。同室操戈导致集体失语,豫酒走入低谷。
但这并不等于说豫酒打算偃旗息鼓。痛定思痛后,豫酒积聚能量开始发力。在“豫满中国”、“抱团作战”同一杆大旗下,豫酒企业之间合纵连横抱团出击,开始了绝地反击。现在,虽然和其他白酒板块相比,豫酒整体品牌影响力尚存差距,但是豫酒的觉醒与团结,昭示着豫酒在进步与崛起。
“豫满中国”开启复兴路
《酒世界》:熊会长,您好!近年来,一度沉寂的豫酒开始走向复兴之路,打出“豫满中国”的大旗,并以集体名义出现在行业和消费者的视野当中。作为首要倡导者,河南省酒业协会在其中寄予了什么样的希望?
熊玉亮:近年来,不仅是我,不仅是我们整个协会,而且是整个豫酒,都致力于豫酒的复兴。“豫满中国”是我的心愿,也是河南省酒业协会同仁共同的心声,更是全省百万豫酒人共同的期盼。我们现在的“豫满中国”,还相对比较狭隘,只是想让豫酒走向全国,这是我们的初衷。无论是我们组织召开中部糖酒商品交易会,还是参加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无论是推介宣传豫酒,还是推进河南酒类立法,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豫满中国”。
《酒世界》:“豫满中国”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现在来看,这种联合是否起到了我们当初预想的作用?
熊玉亮:进入21世纪,最初的几年里,河南酒业由高潮走向低迷。为扭转豫酒发展的不利形势,2000年10月,河南省酿酒工业协会(河南省酒业协会前身)针对河南省白酒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一些国有地方名酒骨干企业相继停产和半停产,生产经营与发展极不平衡等问题,与河南经贸委、河南省轻工办对豫东、豫西、豫南13家国有白酒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同时,豫酒行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曾多次向省政府、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递交关于豫酒发展的议案。从2005年开始,河南省酒业协会每年都会举办“首届豫酒复兴高峰论坛”。为了全方位促进豫酒的振兴与繁荣,2005年7月,河南省酒业协会以“豫酒抱团打天下”的形式组织8家省内名优酒企业,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广东国际酒饮博览会”,从此拉开了河南酒业抱团参加全国大型展会的序幕。
2006年9月,河南省酒业协会组织全省12家名优酒企业首次打出“豫满中国”的旗帜,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开启了豫酒抱团取暖的先河。之后,河南省酒业协会以“豫满中国”为主题,以团体特装展示的形式,先后七次以“豫满中国”的形式集体参加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目前,“豫满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糖酒商品业会展的一道靓丽风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
《酒世界》:如今,抱团战略已显现成效,为了提升豫酒的整体影响力,未来还会有什么大的动作?
熊玉亮:起初的“豫满中国”,我们只是组织豫酒企业,抱团参加全国重要的展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豫酒发展的需要,我们不断拓展“豫满中国”的内涵和外延。除了在会展业上抱团参展,还在本质上使其有所重大突破,希望“豫满中国”最终实现豫酒产品和豫酒文化“豫满中国”。比如我们将于今年6月份在河南省漯河市举办的第九届中部糖酒商品交易会暨首届进口酒展,就是为豫酒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搭建一个舞台,也为全国、世界更多地了解豫酒提供一个窗口。
整合将促进豫酒新一轮腾飞
《酒世界》: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江苏省白酒产业进行了资源整合,洋河收购双沟40%的股份,开启了苏酒的整合之路?这件事对中国酒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同时,这种整合对豫酒发展有什么影响?
熊玉亮:这两年苏酒的发展势头相当猛,成绩相当突出,去年11月份,我们协会组织宋河、张弓、宝丰、赊店、杜康、棠河等河南名优白酒骨干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先后到江苏双沟酒业、洋河酒业、今世缘酒业考察学习,对我们的感触非常大。尤其是看了今世缘酒业,我说了两句话:一句是“震撼”,一句是“没有想到”。前不久,业界报出洋河收购双沟40%的股份,并组建苏酒集团,今年两家苏酒企业销售收入直逼100亿元。那是什么概念,不客气地说,几乎是河南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全年销售收入的三分之二。这个规模在全国除了五粮液、茅台外,恐怕就是苏酒集团了。仅洋河2009年在河南的销售额直逼3亿元,双沟在河南的销售额也突破了2亿元,两家企业整合以后,营销资源也将有大的调整,在河南的营销力度势必加强,对河南地产酒销售的影响可见一斑。
《酒世界》:目前,国内区域强势白酒品牌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为了推动豫酒的发展,豫酒是否会出现像洋河双沟的现象呢?
熊玉亮:资源整合、集约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从目前河南酒业发展的实际来看,两极分化发展愈来愈突出。从今年春节豫酒的销售形势来看,有媒体用“东边日出西边雨”来形容,我认为恰如其分。大的白酒企业,如宋河、宝丰、仰韶、赊店发展迅速,并且整个经营形势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而一些小的白酒企业,连最起码的生存也难以维系,只能靠贴牌加工等。我们也曾多次议论整合豫酒的事,但进展尚不明显。
从豫酒发展的长远来看,像洋河、双沟那样的整合也是豫酒发展的大势所在,必将促进豫酒新一轮的复兴。但由于河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酒业发展实际,固有的观念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打破,因此,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也许两三年,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
有潜力的小企业会是被整合对象
《酒世界》:近年来,从我国酒业发展较快的省市相比,豫酒发展明显滞后,您认为制约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是什么?
熊玉亮:豫酒近年来的发展和自己相比,确实进步不小,但是和四川、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酒业发展强省相比,差距在逐步拉大是不容置疑的现实。制约豫酒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有三个:一是豫酒品质在某些方面还不稳定。正如沈怡方说的那样,品质不稳定,是自己砸自己的牌子。前些年,一些企业急功近利,从外地购一些原酒回来勾兑,加点水贴上自己的商标就上市,质量、口味自己把握不了,都是控制在别人手里,你拿什么和人家竞争。值得庆幸的是,现在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像宋河、宝丰、赊店、杜康、张弓等都在扩大窖池加大原酒生产的力度,这为稳定豫酒质量和口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二是与经销商关系不和谐。在河南各地的市场看看,全国各地酒比比皆是,一些外省品牌的酒在河南一年卖两三亿元的有好几个,而河南自己的酒却没有几个能卖过两三亿元。这一方面受品质稳定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豫酒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之间关系不和谐,出现河南经销商不卖河南酒,这应该引起每家豫酒企业的重视。大家要善待经销商,保持经常与经销商沟通。三是豫酒推介宣传力度和引导力薄弱。在某种意义上,豫酒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产品质量是非常稳定的。我们河南有几十位国家级酒类评委,这在其他省是不多见的,他们都在基层生产一线,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确保产品质量和口味稳定。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不能到我们这辈人手里给葬送掉。我们要加强宣传,形成人人关心豫酒发展,人人关注豫酒振兴,河南人卖河南酒,河南人喝河南酒的浓厚氛围。
《酒世界》:如果豫酒出现区域内部整合,哪些酒企具备这样的条件?什么企业又成为被整合的对象?
熊玉亮:区域整合不是哪个人说了算,重要的是企业认识到,政府意识到,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只有企业认识到整合的益处,才能走到一起。
我还想强调一点,走集约化发展是未来酒业发展的趋势。一些经营规模不大、产品市场有一定潜力、受资金困扰的企业,很可能成为被整合的对象,这也是一些企业低成本扩张的最佳选择。
《酒世界》:从联合到整合过程中,河南省酒业协会作为行业协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联合的层面上,河南省酒业协会起到了组织作用;而在整合层面上,河南省酒业协会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熊玉亮:协会是个民间组织,但是河南省酒业协会的地位有点特殊,它是1984年由河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事业单位,26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宗旨”(即服务)、增强两个实力(即经济实力和业务实力)、树立三个权威(信息权威、协调权威和指导权威)的办会理念,千方百计提高协会的服务深度、广度、力度和质量,首创校会合作,订单式培育豫酒实用人才;首创区域同业协会合作,促进区域同业的交流和资源共享;首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促进全行业可持续发展;首创豫满中国会展经济和中国酒业千商大会的论坛经济,拓宽协会的服务职能,做强协会品牌,提升协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执行力,更好地为政府、行业、企业服务,推进河南酒业又好又快发展。过去是这样,今后我们协会依然这样,未来,协会仍将围绕这个服务理念,上为政府分忧,下为豫酒发展解难,成为政府和豫酒沟通的桥梁。
但上世纪末,一直以中国酒业主力板块自居的豫酒由于受体制束缚、营销方式落后等因素制约竞争力削弱。尤其在近些年崛起的川酒、苏酒、徽酒等新势力排压下,豫酒逐渐退守本土,开始了长达10年的内战。同室操戈导致集体失语,豫酒走入低谷。
但这并不等于说豫酒打算偃旗息鼓。痛定思痛后,豫酒积聚能量开始发力。在“豫满中国”、“抱团作战”同一杆大旗下,豫酒企业之间合纵连横抱团出击,开始了绝地反击。现在,虽然和其他白酒板块相比,豫酒整体品牌影响力尚存差距,但是豫酒的觉醒与团结,昭示着豫酒在进步与崛起。
“豫满中国”开启复兴路
《酒世界》:熊会长,您好!近年来,一度沉寂的豫酒开始走向复兴之路,打出“豫满中国”的大旗,并以集体名义出现在行业和消费者的视野当中。作为首要倡导者,河南省酒业协会在其中寄予了什么样的希望?
熊玉亮:近年来,不仅是我,不仅是我们整个协会,而且是整个豫酒,都致力于豫酒的复兴。“豫满中国”是我的心愿,也是河南省酒业协会同仁共同的心声,更是全省百万豫酒人共同的期盼。我们现在的“豫满中国”,还相对比较狭隘,只是想让豫酒走向全国,这是我们的初衷。无论是我们组织召开中部糖酒商品交易会,还是参加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无论是推介宣传豫酒,还是推进河南酒类立法,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豫满中国”。
《酒世界》:“豫满中国”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现在来看,这种联合是否起到了我们当初预想的作用?
熊玉亮:进入21世纪,最初的几年里,河南酒业由高潮走向低迷。为扭转豫酒发展的不利形势,2000年10月,河南省酿酒工业协会(河南省酒业协会前身)针对河南省白酒行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一些国有地方名酒骨干企业相继停产和半停产,生产经营与发展极不平衡等问题,与河南经贸委、河南省轻工办对豫东、豫西、豫南13家国有白酒企业进行了深入调查。同时,豫酒行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曾多次向省政府、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递交关于豫酒发展的议案。从2005年开始,河南省酒业协会每年都会举办“首届豫酒复兴高峰论坛”。为了全方位促进豫酒的振兴与繁荣,2005年7月,河南省酒业协会以“豫酒抱团打天下”的形式组织8家省内名优酒企业,参加在广州举行的“广东国际酒饮博览会”,从此拉开了河南酒业抱团参加全国大型展会的序幕。
2006年9月,河南省酒业协会组织全省12家名优酒企业首次打出“豫满中国”的旗帜,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开启了豫酒抱团取暖的先河。之后,河南省酒业协会以“豫满中国”为主题,以团体特装展示的形式,先后七次以“豫满中国”的形式集体参加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目前,“豫满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糖酒商品业会展的一道靓丽风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
《酒世界》:如今,抱团战略已显现成效,为了提升豫酒的整体影响力,未来还会有什么大的动作?
熊玉亮:起初的“豫满中国”,我们只是组织豫酒企业,抱团参加全国重要的展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豫酒发展的需要,我们不断拓展“豫满中国”的内涵和外延。除了在会展业上抱团参展,还在本质上使其有所重大突破,希望“豫满中国”最终实现豫酒产品和豫酒文化“豫满中国”。比如我们将于今年6月份在河南省漯河市举办的第九届中部糖酒商品交易会暨首届进口酒展,就是为豫酒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搭建一个舞台,也为全国、世界更多地了解豫酒提供一个窗口。
整合将促进豫酒新一轮腾飞
《酒世界》: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江苏省白酒产业进行了资源整合,洋河收购双沟40%的股份,开启了苏酒的整合之路?这件事对中国酒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同时,这种整合对豫酒发展有什么影响?
熊玉亮:这两年苏酒的发展势头相当猛,成绩相当突出,去年11月份,我们协会组织宋河、张弓、宝丰、赊店、杜康、棠河等河南名优白酒骨干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先后到江苏双沟酒业、洋河酒业、今世缘酒业考察学习,对我们的感触非常大。尤其是看了今世缘酒业,我说了两句话:一句是“震撼”,一句是“没有想到”。前不久,业界报出洋河收购双沟40%的股份,并组建苏酒集团,今年两家苏酒企业销售收入直逼100亿元。那是什么概念,不客气地说,几乎是河南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全年销售收入的三分之二。这个规模在全国除了五粮液、茅台外,恐怕就是苏酒集团了。仅洋河2009年在河南的销售额直逼3亿元,双沟在河南的销售额也突破了2亿元,两家企业整合以后,营销资源也将有大的调整,在河南的营销力度势必加强,对河南地产酒销售的影响可见一斑。
《酒世界》:目前,国内区域强势白酒品牌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为了推动豫酒的发展,豫酒是否会出现像洋河双沟的现象呢?
熊玉亮:资源整合、集约化发展是大势所趋。从目前河南酒业发展的实际来看,两极分化发展愈来愈突出。从今年春节豫酒的销售形势来看,有媒体用“东边日出西边雨”来形容,我认为恰如其分。大的白酒企业,如宋河、宝丰、仰韶、赊店发展迅速,并且整个经营形势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而一些小的白酒企业,连最起码的生存也难以维系,只能靠贴牌加工等。我们也曾多次议论整合豫酒的事,但进展尚不明显。
从豫酒发展的长远来看,像洋河、双沟那样的整合也是豫酒发展的大势所在,必将促进豫酒新一轮的复兴。但由于河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酒业发展实际,固有的观念很难在短时间内被打破,因此,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也许两三年,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
有潜力的小企业会是被整合对象
《酒世界》:近年来,从我国酒业发展较快的省市相比,豫酒发展明显滞后,您认为制约发展的最根本因素是什么?
熊玉亮:豫酒近年来的发展和自己相比,确实进步不小,但是和四川、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酒业发展强省相比,差距在逐步拉大是不容置疑的现实。制约豫酒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有三个:一是豫酒品质在某些方面还不稳定。正如沈怡方说的那样,品质不稳定,是自己砸自己的牌子。前些年,一些企业急功近利,从外地购一些原酒回来勾兑,加点水贴上自己的商标就上市,质量、口味自己把握不了,都是控制在别人手里,你拿什么和人家竞争。值得庆幸的是,现在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像宋河、宝丰、赊店、杜康、张弓等都在扩大窖池加大原酒生产的力度,这为稳定豫酒质量和口味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二是与经销商关系不和谐。在河南各地的市场看看,全国各地酒比比皆是,一些外省品牌的酒在河南一年卖两三亿元的有好几个,而河南自己的酒却没有几个能卖过两三亿元。这一方面受品质稳定因素的影响,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豫酒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之间关系不和谐,出现河南经销商不卖河南酒,这应该引起每家豫酒企业的重视。大家要善待经销商,保持经常与经销商沟通。三是豫酒推介宣传力度和引导力薄弱。在某种意义上,豫酒企业中大部分企业的产品质量是非常稳定的。我们河南有几十位国家级酒类评委,这在其他省是不多见的,他们都在基层生产一线,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确保产品质量和口味稳定。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不能到我们这辈人手里给葬送掉。我们要加强宣传,形成人人关心豫酒发展,人人关注豫酒振兴,河南人卖河南酒,河南人喝河南酒的浓厚氛围。
《酒世界》:如果豫酒出现区域内部整合,哪些酒企具备这样的条件?什么企业又成为被整合的对象?
熊玉亮:区域整合不是哪个人说了算,重要的是企业认识到,政府意识到,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只有企业认识到整合的益处,才能走到一起。
我还想强调一点,走集约化发展是未来酒业发展的趋势。一些经营规模不大、产品市场有一定潜力、受资金困扰的企业,很可能成为被整合的对象,这也是一些企业低成本扩张的最佳选择。
《酒世界》:从联合到整合过程中,河南省酒业协会作为行业协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联合的层面上,河南省酒业协会起到了组织作用;而在整合层面上,河南省酒业协会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熊玉亮:协会是个民间组织,但是河南省酒业协会的地位有点特殊,它是1984年由河南省政府批准成立的事业单位,26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宗旨”(即服务)、增强两个实力(即经济实力和业务实力)、树立三个权威(信息权威、协调权威和指导权威)的办会理念,千方百计提高协会的服务深度、广度、力度和质量,首创校会合作,订单式培育豫酒实用人才;首创区域同业协会合作,促进区域同业的交流和资源共享;首创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促进全行业可持续发展;首创豫满中国会展经济和中国酒业千商大会的论坛经济,拓宽协会的服务职能,做强协会品牌,提升协会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执行力,更好地为政府、行业、企业服务,推进河南酒业又好又快发展。过去是这样,今后我们协会依然这样,未来,协会仍将围绕这个服务理念,上为政府分忧,下为豫酒发展解难,成为政府和豫酒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