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英语文学中的隐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dou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隐喻在应用中,可以提升语篇的联系以及关联性,对于隐喻的学习中,需要注重观察以及提升语法的使用,进而提升语言的表达水平,提升语言的整体创造力。因此,本文主要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英语语法的隐喻进行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隐喻;英语文学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53-01
  引言
  传统的语言教学方法在大众的观念中,认为,隐喻一般是文学作品写作中的一种修辞手段,是提升文章文学色彩的重要方法以及途径。人们在进行隐喻的机理研究中,发现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同时也是对人们的价值观形成的路径的一种总结。人们对于语言的学习以及认识过程中,隐喻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作用。根据一项统计数据得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语言有将近七成都有隐喻或者隐喻的概念,因此,隐喻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人们通过隐喻来进行概念系统的建立,隐喻成为一种概念化认知的形式。我们通过语言的隐喻思维,探寻人类认识世界的路径,因此,隐喻在我们认识事物以及描述事物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
  一、英语文学中培养隐喻思维的意义
  隐喻的研究,在传统语言学研究中抑或是现代语言学研究中,都是研究的一个关键性要点。如果说二者的区别,那么就是由原有的从修辞手段的层面上转移到语言学的层面上,因此,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隐喻从通俗的角度上来看,就是用熟知事物进行新事物的探索,通过一个概念域映射出很多种的概念域,这一模式,和我们认识新鲜事物的途径是不谋而合的。通过隐喻思维的利用,对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加以创造。由于人们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的借鉴,从而产生了新的隐喻认知以及思考。因此,提升詞语的语用能力,对词语进行在创造。语言和隐喻思维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学生对于隐喻思维以及英语词汇而言,就是要将隐喻思维在应用学习中加以应用,不是像之前一样使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英语词汇等相关知识,而是根据一些相关规律,通过关联进行记忆。隐喻思维就是像一条条的网线一般,将应用词汇和相关的文化进行编制联系,学习者深入其中,通过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英语这门语言的学习技巧。
  二、英语文学中的隐喻表现
  1.体现语言的互动性
  认知语言学中,互动观是其重要的一个观点,指的就是人们在进行世界的感知以及认知中,不断进行加工最终形成的,是一种主观和客观互动的结果。人们存在于环境之中,同时也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和他人互动的这一过程中,就是一个不断相互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以及理解中,取得了理解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认知语法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囊括的范围较大,互动管对人认知客观世界的这一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起到强调作用。认为,不同的人,认知上存在着差异,其概念结构也就存在着差异,形成的范畴、认知模型以及图式也就有着不同之处,因此,在语言表达上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2.体现认知域的转换
  认知域就是对语义结构所涉及的概念域加以描绘的,人类所掌握的不同的概念以及知识系统,可以构成一个具有层次的认知域网络,也就是我们所说到的百科知识体系,就是人们对于语言结构的意义进行描写中,需要参考的背景知识。在这个认知域网络中,人们是参照已认知事物的概念,进而形成未认知事物概念而不断形成的。一般情况下,一个语言结构的意义,一般会从参照多种认知域加以描写,因此,认知域可以看作是语言结构相关的多个认知域联系,进而形成的一个知识网络。例如,人们对于“一个足球”的语义理解,不仅仅是足球的形状,同时足球的材料、颜色、吃醋才能以及足球作为一个体育项目需要遵守的规定等,这就是认知域形成的一个知识体系。在这个认知过程中,人们通常使用的一个常见的能力就是类比能力。类比活动可以在很多认知域之间存在,从认知学的角度来看,类比是隐喻思维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我们可以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创造某种相似性,进而将两种任意的事物加以关联,通过研究发现,名词化作动词的这一语法的隐喻,就是这一特征的具体体现。因此,人们在进行人们在进行语言输出时,采用语法隐喻进而提升大脑的类比功能,不断培养语言表达的丰富多样性。
  三、结束语
  隐喻具有意象功能,尤其是名词化语法隐喻和动词化语法隐喻。我们在语言进行输出中,需要将语法隐喻加以适当的应用,不断提升语言的意象功能。
  参考文献
  [1]白巧.英语文学中的隐喻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No.18721:227.10.13612/j.cnki.cntp.2010.21.152.
  [2]辛燕.对英语文学中隐喻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35-137+169.10.13985/j.cnki.34-1227/c.2012.06.020.
  [3]林烨.英语文学中的隐喻——一种美丽的模糊语言[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v.31;No.22807:102-103.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一、二年级是学生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特殊时期的重要性,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遵循学生本位、教师主导的原则,成功地将艺术性、愉悦性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促使单一乏味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把传授课堂知识与快乐教学有效地結合起来,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形式点燃学生对课堂的求知欲望,让课堂语言更具情趣,让学生的智慧更具魅力,真正实现教与学的融合,最终达到教学相长、优势互补
【摘要】顺应社会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的任务即是为企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但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都离不开知识面广,理论功底扎实的员工。这就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模式,调整教学理念,多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有潜力的建设人才。  【关键词】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O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46-02  物理不仅是高
【摘要】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结构,拓宽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为小学语文全面落实课改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文就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应用策略;注意问题  【中图分类号】
【关键词】兴趣;预习;思考;合作;发现;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45-02  在几十年的数学教学中,积累了许多方面的教学经验,今天就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方面,谈一点个人粗浅的看法,与大家一起探讨分享。  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
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税收征管,而有效的税收征管又依赖于一定的税收征管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税收征管经历了若干重大变革。从“一员进厂,各税统管,征
【摘要】差异作为教育工作的起点与重点,其是现阶段教育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类型、不同基础,可以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方法与路径,这对于学生不同特长、志趣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先对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背景、意义进行探讨,并进一步研究如何利用初中数学分层作业,来提升教学成绩。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作业;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摘要】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不能适用于现在的数学教学,很难再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达到良好的发挥。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后,应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模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6-0250
【摘要】探究教学模式是现阶段我国教学所广泛应用的一种模式,对和谐良好教学氛围的构建、学生自主性的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而物理的教学从本质上来看本就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这也就要求高中的物理教师能遵循探究教学模式的应用原则将其运用到教学中。  【关键词】探究教学模式;高中物理;原则;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