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专业分工:从行政约束到主动追求

来源 :现代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独具中国特色的出版专业分工,在管理过程中时而强制约束时而淡出放任,人们对此褒贬不一。我国出版专业分工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选择过程。剖析当今出版分工现状,专业化依然是一条可取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出版专业分工;市场经济;专业化发展
  一、我国出版专业分工的源起和独特性
  我国大陆出版单位实行专业分工的行政约束由来已久。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新中国出版界领导人就提出,出版部门应“各专一类”。1950年,政务院发布《政务院关于改进和发展全国出版事业的指示》明确规定:“为了便于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专营出版工作的出版社,首先是公营出版社,应当按出版物的性质而逐步实行大致的分工……以克服出版工作中的盲目竞争和重复浪费现象。”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要求:“抓好各类出版单位的合理分工和统筹安排的工作。”“不同性质的出版社,要按照各自的分工和特点,确定出书范围。”1997年,国家将解决超专业分工范围出书列为出版业治散、治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曾处罚过一些超分工范围出书且情节严重的出版单位。即使在完成体制改革后的今天,出版社在年检、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确定、选题申报中,基本上也还是执行了这一规定。
  笔者曾接待了台湾“行政院政府出版品管理处”的几名官员。交谈中,笔者介绍了大陆出版社的专业分工特点,不料,台湾客人对此十分感兴趣。我们知道,在海外,出版社出书没有选题申报、专业分工这一做法。一般的商业出版社完全根据市场需求自我调节,而有些大学、社会团体或财团所办的出版社,在保证充裕的资金前提下,会专心做某一专业的出版物。对于大陆出版社的专业分工政策,台湾客人虽不是首次听说,但经过双方系统地交流后,他们还是对这一举措的积极作用产生极大的兴趣。
  事实上,60多年来,独具中国特色的出版专业分工,因其时而强制约束,时而淡出放任的管理,一直是人们热衷讨论的话题。
  二、出版专业分工由被动实施到主动追求的认知过程
  我国专业分工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现有的出版社,一大批是近30年来按照某一部门、某一学科领域的需要创办的。这些出版社成立之初,恰逢市场经济大潮来临之际,他们大多从主办单位获得少许的开办费后,即面临如何应对市场竞争,如何生存下去的问题。笔者也亲身经历了出版社初创阶段的艰难,那种缺钱的窘境、内心的挣扎,是旁人很难体会的。此时要求出版社坚持“专业分工”,对许多出版社而言,是“饱汉不知饿汉饥”的叫喊。为了生存,他们是一定要想尽办法打“擦边球”,千方百计逾越红线。
  从中外出版的历史看,专业分工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必然结果。而我国的出版专业分工是与新中国出版框架同时建立的,并随之同步扩大。也就是说,我国实行的出版社专业分工并不是在社会主义出版事业高度发展之后,通过行业竞争逐步实现的,而是与生俱来的。这种专业分工的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管理的方便,客观上对其实施带来极大的阻力。
  经过30多年的有序或无序的竞争,我国各家出版社都不同程度获得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基础上,出版人也在不断地探索并基本达成共识,即出版社的发展之路应按专业化的方向,建立一支有自己专业优势的编辑队伍,培养和吸引一批有关专业的作者队伍,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出书特色。坚持专业化办社方针,把出版社办得更有特色和权威。这是繁荣出版的有效途径,是中国出版业的主要成长之路。
  笔者认为,出版社从被动地受专业分工约束到主动追求专业化发展,是一个不可逾越的认知过程,符合出版发展的客观规律。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出版人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起到关键作用。
  三、出版社要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坚持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
  纵观我国出版专业分工形成的历史与客观条件,我们可以看出,出版社专业分工的行政约束,虽然有先天不足之处,却是我国出版工作实行宏观管理的一项行之有效的重要制度。出版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尤其是读者在面对海量信息不知所措时,编辑能给他们提供相对准确、科学的信息,这就是出版的价值。因为其专业才不易为其他行业取代。
  近几年,随着出版业改革的深入,特别是鼓励出版社实行兼并、联营、合资、重组以后,虽然未见明文废止专业分工,但各家出版社似乎都认为,只要图书内容不出问题,好像出什么书不再会受到限制。有的出版社改制后,开始经营房地产、金融、教育培训或艺术品等其他领域,对此,笔者不禁感慨良多。
  在中国这样一个年出新书量达到40多万种的出版大国,没有专业优势和出版特色,是很难在市场上立足的。目前,专业分工有所淡出,但并不表明出版社出书就可以不要章法了。那种见什么书畅销,就一窝蜂都跟风去抢出同类书的做法,不仅短视,而且绝非都能尝到甜头。至于涉猎出版业外资源的经营行为,将终因非己所长而难有持久后劲。笔者以为,围绕主业谋发展,不过多涉足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应是企业经营的普遍规律。房地产、金融行业虽然看上去很美,但凡是相对成熟的行业,都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在那里开拓逐利,外行进入,往往成为行家的垫脚石。
  作为有追求的出版社,为长久生存计,还是要努力营造和积累自己的出版特色,在自己所长之处用足优势,追求你无我有、你弱我强,有了这样的特色,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笔者一直以为,对于大多数中小型出版社,所谓“做大做强”,就是在某个专业领域,你的产品最齐全、最权威、最有影响力。厦门大学出版社长期以来在台湾问题研究、南洋问题研究等优势学科不断耕耘,形成了品牌产品,得到学界的认可,对此我们是深有体会。我国众多发展成熟的出版社,在这方面都有太多的实例,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
  透过出版专业分工的发展历史分析,我们再来关注目前数字出版的风起云涌之现象,可以断定,在数字出版发展的前期,千军万马竞相厮杀,互相倾轧的乱象,虽是可以理解的,却是不能长久的。数字出版要得到健康发展,一定会呼唤其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如有专家呼吁,电子书不要求“高大全”,把过多内容放进去,“交互性适当就好”,这就是对专业化的要求。对于期望发展数字出版的有识之士来说,寻找自己的专业定位,尤其是利用传统出版社的专业优势来发展数字出版,应该是一条可取的发展之路。
  (蒋东明,厦门大学出版社社长)
  参考文献:
  [1] 杨牧之. 37万种与专业分工[N]. 中国新闻出版报, 2013-7-15.
  [2] 陆本瑞. 出版社的专业分工问题[J]. 中国出版,1995(7).
  [3] 李大星. 关于出版社专业分工[J]. 编辑之友,1999(5).
  [4] 潘俊桐, 张凤瑞. 关于出版社专业分工的思考[J]. 出版发行研究,1993(6).
其他文献
对转基因植株常用分子检测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作了简要概述。
应用2005—2007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资料,对金农油1号进行产量联合方差、回归系数及生态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金龙油1号综合性状好,丰产稳产性较强,在有利环境
20世纪70年代,由台湾留美学生发起的保钓与统一运动持续了十年左右.这期间,丰富的钓运和统运刊物得以出版.其中,揭露日本侵略中国领土钓鱼岛列岛是保钓刊物文章的主要内容,对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迅猛发展,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也呈现出许多亮点,作为教学改革重要载体的教材建设也呈现了不少特色。其中,任务驱动式教材作为表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引起了职业教育专家、教师、学生、出版社等的关注。本文从出版单位的角度出发,以实证调研的方式对这种教材进行了介绍,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职业院校
“编辑是为人作嫁衣”,如何更好地为作者和作品做好“嫁衣”,是编辑工作应该持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但编辑仅仅做“裁缝”是不够的,一定要做“设计师”。即不能只针对样稿、定稿进行修修补补,一定要介入成稿的前期策划和写作之中。本文探讨了编辑介入书稿写作的时间和方法,以期通过编辑对书稿的“隐形介入”和前期操作,更好地提升书稿质量,提高书稿运作效率。  一、编辑何时介入书稿写作  编辑介入书稿写作,要基于书稿的
摘要:中国远程教材的研发存在一些弊端,如远程特征不够突出、实践性不强、教材内容存在版权隐患、开发的前端环节有些冗长等。马里兰学院大学的教材研发模式启示有三:一是编辑人员早期介入的效果明显;二是教材内容符合远程特点,实践性强;三是教材研发周期短,效率高。  关键词:远程教育;远程教材研发模式;编辑  教学资源的研发与建设是远程教育的核心工作。世界各地的开放大学都以自身的办学特点为依据,形成了不同特色
"要下雨了!""天黑黑,要落雨,阿公仔举锄头,要掘芋……"哪怕离家千里,变天的时候,我也总习惯性地轻哼儿时的这支童谣。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孩子会唱这首《天黑黑》,应该不太多了
摘要:新媒介环境下如何创新数字出版发展模式,拓展数字出版消费市场,是海峡两岸出版界亟待探索的共同课题。台湾出版人在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培养数字化工作能力团队,建立适应读者需求的新型内容生产方式、出版载体和发行渠道方面做了许多大胆且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不乏值得大陆出版人借鉴和学习的理念与经验。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数字出版转型;内容资源;城邦出版集团    面对数字出版大潮,全球出版业正在发生重
摘要:一名优秀的策划编辑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牢牢把握市场动向,运作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精品图书。  关键词:策划编辑;核心竞争力  出版产业是内容产业,因此,第一条件是有内容创造力及有能力经营这个创造过程的人,其中起核心作用的是优秀的作者和优秀的策划编辑。基于此,不少国外出版机构和国内成功民营出版企业的组织结构都是围绕着选题策划展开的,而对案头编辑等工作则采取
2013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将网络传播行为区分为作品提供行为与网络服务提供行为,但并未规定如何区分作品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