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乏力之探究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book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在科学理性的指导和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学校教育大多只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使情感教育不是停留在应付检查的形式上,就是滞留于装点门面的层面上。情感教育之所以出现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局面,除了旧有的教育观念影响外,还有其不可忽视的原因。
  一是情感教育的策略尚显乏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倡导“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记》里也提出了“道而弗牵则和”的要求,这些都体现了情感教育的思想。上世纪八十年代,教育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明确主张实行“和谐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随后以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教授为代表的学者对情感教育进行了研究。但总的来看,关注此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还不多,而广大教师的教学亟待情感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指导。理论研究成果的不足,这就给情感教育的实际效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二是情感教育的主体尚未廓清。人们对情感教育的涵义早已耳熟能详,但究竟谁来充当主体却认识模糊,大多数一线教学人员都知道情感教育责无旁贷,而忽略了面广量大的教育对象。实践告诉我们,仅仅教师挖空心思的自我对照、自我挖潜、自编自导,显然是不够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结果只能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三是教师情感素质不高。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积极参与情感教育之中,教师必须首先是一个富有丰富情感资源的人。教师如果缺乏良好的情感修养,就无法实现自身行为的感染力和教育力,就谈不上成功实现情感教育。教师的情感素质是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王加绵在《辽宁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检测报告》中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52.23﹪。其中32.12﹪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教师的心理问题、情感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教师的情感调节。
  四是学校教育功利性的驱使。学校教育功利性的驱使,直接影响教师情感教育的探究。教师的个人情感受到其所处环境的影响,只要学校进行情感性教育管理,就能有助于教师的情绪、情感保持在一种良好的状态。但事实是巨大的升学压力和学校生存压力,致使当前的学校管理普遍忽视教师教育工作场所,忽视教师的生存状态,忽视教师的教育过程,他们只关注教师的教育成果。比成绩,比优秀率,比升学率,成为绝大多数学校管理者不成文的规定,在这无形的功利主义指挥棒的驱使下,有的教师心中惟有任务观,眼睛盯着知识点,手中忙于编教案;有的教师课中偏于满堂灌,课后还得拼命补;有的教师学校家庭连轴转,身体透支无休止。这一切“物化”而非“人本”的管理,不仅造成对教师情感和生命的忽视,而且致使教师无暇顾及对情感教育的探究与实施。
  情感教育有着认知教育不具备的功能,两者又是缺一不可的,学校教育应该是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相统一的教育。我们不仅要看到情感教育对认知教育的促进作用,也要看到认知教育对情感教育的深化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因此,情感教育不应只是形式,而应落实到实处。
  那么,在实施认知教育的同时究竟如何实施情感教育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探究。
  首先,践行情感教育,要切实革除旧弊。我国的科举制度起源于隋代,到了唐代渐趋成熟,这一制度在封建社会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学而优则仕”的影响,成为人们参与政治、追逐功名、耀祖光宗的唯一途径。进入新社会,尤其是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在政治制度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人可以参政议政。在教育制度上已经彻底弃旧图新: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遍实施,高等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与普通教育并驾齐驱,人人受教育,个个有发展,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就业制度上,政府为人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无论普通高校毕业生,还是职业学校毕业生,无论工人、农民,还是其他职业的人员,都可以在政府提供的用人平台上公平竞争,施展才华……凡此种种,足以充分证明,那种为出人头地而不惜一切代价的追名逐利行为实在是不明智之举。相反,宽松的社会环境已为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只要各级各类的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高瞻远瞩,胸怀大局,制定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统一的方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情感教育是完全可以得到贯彻的。
  其次,踐行情感教育,要注重师德为先。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湖北大学李鸿副教授在临终前曾深情地感言:“在我45年执教历程中,体会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师德是教师的灵魂,二是师德是教师的本质。”由此可见,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离不开师德。教育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重点是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程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要实现新课程提出的目标,教师肩负着重任,唯有教师在实施认知与情感教育中,摒弃教师中心论,追求师生人格平等,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地位上,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蹲下身子与学生说话,这样才有情感教育的基础。某校曾经统计过一组骇人的数字,29.3﹪的学生被罚过站于课堂,18.6﹪的学生被罚抄过。一位有15年教龄的教师,在领导和同事的心目中一直是兢兢业业的教学骨干,而喜欢他的学生人数只占9﹪。这一反差现象令人反思,但愿这组数字仅为个案。试想,这样的师德如何担当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统一的重担!
  再次,践行情感教育,要真诚发扬民主。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我们倡导教学民主,并非让教师放任不管,由学生各行其是;我们主张尊重学生个性人格,并非排除教师对学生畸形性格的矫正与引导;我们反对师道尊严,并非全盘否定教师的作用。只是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面对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不同的学生,要一视同仁,等量齐观。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搞“一言堂”,而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以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豁达的心胸,引领学生去学海遨游,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营造教育民主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主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畅想空间,唤起内在的智力潜能,产生强烈的认知需求。
  第四,践行情感教育,教师要全身心投入。认知与情感教育的统一,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否全身心投入,事关教学成果的优劣。在践行情感教育方面,教师更应勇担重任。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了什么。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情感、思想和行为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也是学生的朋友,教师的人格示范、知识传承,将使学生终身受用。因此,教师应当记住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的话:“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教师的不学无术。”有鉴于此,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树立责任意识履职,要带着危机情感上岗,对每一课的教学设计都要心存高远想大局,把握文意重精华,启发心智多挖掘,问答有方求最佳。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把每一堂课上成公开课、示范课,将自己的知识之桶装满水,倒入学生如饥似渴的杯中。
  总之,情感教育应当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植根于教师高尚人格的心田间,成长于融融的师爱氛围中,建立于民主平等的对话里。它能否成功实施,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的成效。如何克服当前学校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乏力现象,使得情感教育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本人的片言只语是难以解读的,它需要理论工作者及广大教师以满腔热情的投入,潜心研究,用心探索,努力实践。我相信,有了万千园丁的辛勤耕耘和浇灌,这朵情感教育之花定会迎来美好的春天。
其他文献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育关注人的发展,“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以往“目中无人”的传统式教学,改变过去那种以学科为本位,把生动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隘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的教学。新课改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改变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播的倾向,
摘 要:传统的单元教学是以教材中某一单元为对象,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提出问题,学生参与活动、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文章突破教材中的“单元”桎梏,将有内在逻辑关系与通过野外考察获得的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等知识进行“单元重构”,建立“自然景观大单元”;并以济南馒头山为例,采用项目式教学和野外实践方式,由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核心知识、关键能力,自主提出问题、设计活动,完成预设的探究任务,从而促进学生地理学科核
2019年7月12日,在深交所,三只松鼠的卡通人偶敲响了上市的钟声,正式宣告这家成立不过7年多的休闲零食企业站上资本市场。  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但是成功背后却是各种辛酸,以下分享一篇章燎原早期的文章,一起品尝一家企业上市前的酸甜苦辣。  “臭小子,你下来!” 迎面走来一群醉酒的年轻人,嘴里咬着牙签,耳朵上别一支烟,章燎原眼睛一瞪,“有多远滚多远!”  你没有看错,那是章燎原,芜
热点一:欧洲难民潮  热点综述  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2015年前8个月已有30多万难民和非法移民横渡地中海进入欧洲,途中意外死亡的难民人数超过2 600人。据联合国保守估计,2015年到2016年两年间,至少将有85万难民渡过地中海前往欧洲寻求庇护。欧洲正遭遇二战以来最大难民潮。  模拟训练  图1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1~2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解惑。惑之不解,何以为师?我们的阅读水平大致可分为复述性、解释性、评价性、创造性四个层次,而我们的阅读教学大多只是停留在“复述性、解释性”的层面,无怪乎学生会对语文课堂生厌。对于一篇新课文,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预习,对文本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却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地带着学生分析,怎能不令人生厌?如何让我们执教者摆脱这种尴尬的局面?笔者认为
今年7月1日是香港迎来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日。从1997到2017,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年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香港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这个被历史称颂的智慧,香港用它解开了百年难题。  如今,香港与内地共命运,同出发,沿着“一国两制”的航道驶向新的航程。纵观过去二十年,香港和内地共命运的发展历程,这背后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而这其中就包含
摘 要:研学旅行是旅游与教育教学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地方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特色宝藏,具有重要的研学旅行实践价值,但目前地方文化研学旅行活动实践尚未受到重视。文章以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为研学地,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蕴,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设定研学目标与活动内容,探索青果巷文化之兴、伟人之灵、建筑之美和新颜之魅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地方文化;研学旅行;青果巷  2016年,教育部等
发明家为百无聊赖的小社区留下了剪刀手爱德华,上帝为色彩单调的人类带来了“手拿剪刀的莎士比亚”——维达·沙宣。  机器人爱德华用自己一双独特的剪刀手为小区的邻居们设计了独特的发型,维达·沙宣则用创造性的双手带来了发型界的革命。  当维达·沙宣以84岁高龄辞世,谁也不能把这样一位耄耋老人同时尚的美发界分开。他是宝洁旗下后起之秀沙宣品牌的创始人,他是流行百年的“波波头”的改良者,他创办了美发培训学校和维
地理教学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提问这一环很重要。那么,如何设计科学的、有效的课堂提问呢?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提问  这种提问的设计,由于是借助学生已知的知识范畴来完成知识的迁移,所以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独立思考、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例如高一地理中关于“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内容,我是这样设计提问的:我们居住的柳州市的市区面积不断
人地关系是地理教育的永恒主题,是地理学最重要的思想。正确人地观知、情、意的有效达成是地理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何为人地观的知、情、意?知,即是认识、理解和掌握,是情和意的依据;情,即情绪态度,内心体验;意,即所做的自觉努力,支配行为的力量。根据课标要求,主要表现为能够正确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发展观,形成协调人地和谐相处的基本技能,并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