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习近平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在各种场合所发表重要讲话为基础,从学术的角度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出形象比喻篇、俗文俚语篇、诗文引用篇,对习近平同志讲话风格和语言力量的研究很到位,是一部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一部力作。
[关键词]习近平 重要讲话风格 一部力作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3-0004-01
为了让广大党员干部吃透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语言风格,从而让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方式方法,少讲官话套话,多讲人民群众听得懂、乐于听、真相信的话语。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组主要成员陈锡喜教授主编的比较“接地气”的生动读本——《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已于2014年11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语言风格着手,选编了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富有特色的理念关键词,将其分为形象比喻、俗文俚语和诗文引用等四个篇章,对其进行语境、语源分析,并阐述其思想内涵、现实意义与社会反响,旨在从语言文化的角度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一个读得进、记得住、用得上的读本。
陈锡喜教授主编的《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是我国第一本专门研究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语言力量的著作。该书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主线清晰
该书体系脉络清晰,编写了自中共十八大召开至2014年5月,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炼出70个词条。开篇分析了习近平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初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强调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阐述,表达了“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华儿女幸福的共同期望。该书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风格分为“形象比喻篇”“俗文俚语篇”“诗文引用篇”。
二、解释透彻
该书详细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包含的70个词条的意蕴及价值,归旨到“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针对每句习总书记的经典讲话,该书更多地或从词源或通过引经据典加以解释,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如,“‘硬骨头’是现代汉语中经常用到的词汇,比喻艰巨的任务。毛泽东曾在《论持久战》中说:‘进攻某一运动中之敌,打早了,暴露了自己,给了敌人以预防条件;打迟了,敌已集中驻止,变为啃硬骨头。’‘险滩’原意指江河中水浅礁石多、水流湍急、行船危险的地方,现比喻前进中的困难和危险因素。”再如,“蛋糕,是我们每个人再熟悉不过的食品了,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分食大蛋糕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在现代汉语里,一般用‘做蛋糕’比喻发展经济,用‘分蛋糕’比喻社会财富的分配”。在该书结尾段落通常都会或者提出具体对策,或者厘清关系。如,“要切实解决好‘总开关’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理想信念问题。其次要常怀敬畏之心,将‘总开关’不断加固、加厚、加牢。再次,要加大对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惩处力度,维护党纪国法的权威性。最后,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深入群众,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不断拧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总开关’”。再如,“‘蹄疾’让人激动,步伐更当稳健。‘蹄疾’而‘步不稳’就会人仰马翻,‘步稳’而‘蹄不疾’则会丧失机遇或半途而废。‘蹄疾而步稳’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全面深入改革的正确方法和节拍。”
三、通俗易懂
该书讲解每条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典讲话时,文笔清新形象,生动又不失哲理的话可谓胜过一切空洞无物的说教。如“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只要农业强了,农村美了,农民富了,全中国人民的饭碗才能端得稳、端得正、端得好。”又如,“各国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站在旁边的人,对别人脚上的鞋子当然也可以评论,但那只是旁观者的感觉。我们不去评说别国的,也希望别人不要恣意评价我们的‘鞋子’合不合脚。”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员干部应该怎样讲话,讲出老百姓喜欢听、真心听的话。这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早在1942年,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批评道:“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该书凸显出习近平的讲话风格,即党员干部讲话就要实事求是,就应“接地气”,而不是用深奥的、老百姓听不懂或不愿听的长篇理论来标榜自己的博学。
该书把习总书记的语气力量归为“平易近人”的特征,让我们感到直言问题实质,说简短有力的话,不是“丢身份”的事情,恰恰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写照。只要我們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像习总书记那样,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思考,对老百姓所关切的问题做到胸中有数,就能够胸有成竹地讲出质朴而又不失哲理的话语。这会极大地拉近干群关系,因为老百姓喜欢既能说出他们所渴望的事(谓之“点对题”),又能指出怎么做(谓之“解对题”)的党员干部。该书使党员干部懂得了创造什么样的政绩和如何正确创造政绩这个根本性问题。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习近平 重要讲话风格 一部力作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3-0004-01
为了让广大党员干部吃透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领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语言风格,从而让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方式方法,少讲官话套话,多讲人民群众听得懂、乐于听、真相信的话语。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组主要成员陈锡喜教授主编的比较“接地气”的生动读本——《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已于2014年11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语言风格着手,选编了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富有特色的理念关键词,将其分为形象比喻、俗文俚语和诗文引用等四个篇章,对其进行语境、语源分析,并阐述其思想内涵、现实意义与社会反响,旨在从语言文化的角度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一个读得进、记得住、用得上的读本。
陈锡喜教授主编的《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是我国第一本专门研究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语言力量的著作。该书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主线清晰
该书体系脉络清晰,编写了自中共十八大召开至2014年5月,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炼出70个词条。开篇分析了习近平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初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强调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阐述,表达了“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华儿女幸福的共同期望。该书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风格分为“形象比喻篇”“俗文俚语篇”“诗文引用篇”。
二、解释透彻
该书详细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包含的70个词条的意蕴及价值,归旨到“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针对每句习总书记的经典讲话,该书更多地或从词源或通过引经据典加以解释,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如,“‘硬骨头’是现代汉语中经常用到的词汇,比喻艰巨的任务。毛泽东曾在《论持久战》中说:‘进攻某一运动中之敌,打早了,暴露了自己,给了敌人以预防条件;打迟了,敌已集中驻止,变为啃硬骨头。’‘险滩’原意指江河中水浅礁石多、水流湍急、行船危险的地方,现比喻前进中的困难和危险因素。”再如,“蛋糕,是我们每个人再熟悉不过的食品了,亲朋好友聚会的时候,分食大蛋糕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在现代汉语里,一般用‘做蛋糕’比喻发展经济,用‘分蛋糕’比喻社会财富的分配”。在该书结尾段落通常都会或者提出具体对策,或者厘清关系。如,“要切实解决好‘总开关’问题,首先需要解决理想信念问题。其次要常怀敬畏之心,将‘总开关’不断加固、加厚、加牢。再次,要加大对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惩处力度,维护党纪国法的权威性。最后,党员干部要身体力行,深入群众,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不断拧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总开关’”。再如,“‘蹄疾’让人激动,步伐更当稳健。‘蹄疾’而‘步不稳’就会人仰马翻,‘步稳’而‘蹄不疾’则会丧失机遇或半途而废。‘蹄疾而步稳’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全面深入改革的正确方法和节拍。”
三、通俗易懂
该书讲解每条习近平总书记的经典讲话时,文笔清新形象,生动又不失哲理的话可谓胜过一切空洞无物的说教。如“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只要农业强了,农村美了,农民富了,全中国人民的饭碗才能端得稳、端得正、端得好。”又如,“各国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站在旁边的人,对别人脚上的鞋子当然也可以评论,但那只是旁观者的感觉。我们不去评说别国的,也希望别人不要恣意评价我们的‘鞋子’合不合脚。”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员干部应该怎样讲话,讲出老百姓喜欢听、真心听的话。这是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早在1942年,毛主席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批评道:“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为什么一定要写得那么长,又那么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且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该书凸显出习近平的讲话风格,即党员干部讲话就要实事求是,就应“接地气”,而不是用深奥的、老百姓听不懂或不愿听的长篇理论来标榜自己的博学。
该书把习总书记的语气力量归为“平易近人”的特征,让我们感到直言问题实质,说简短有力的话,不是“丢身份”的事情,恰恰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具体写照。只要我們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像习总书记那样,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思考,对老百姓所关切的问题做到胸中有数,就能够胸有成竹地讲出质朴而又不失哲理的话语。这会极大地拉近干群关系,因为老百姓喜欢既能说出他们所渴望的事(谓之“点对题”),又能指出怎么做(谓之“解对题”)的党员干部。该书使党员干部懂得了创造什么样的政绩和如何正确创造政绩这个根本性问题。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