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球类“实战比赛”主题下的大单元教学进阶设计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o541018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球类项目作为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培育有着独特的价值与意义。但在小学球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致并不是那么高涨,而是更热衷于课后校外的自发性比赛或是校外机构的球类培训。这促使体育教师重新审视小学球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现行体系。现有体系中,教学内容编排多是6~8个课时的技术小单元,而非18个课时以上的项目大单元;教学方法多是讲解、示范、练习,而非游戏、比赛;教学方式呈现多是碎片化教学,而非结构化教学;单元之间、技术之间、技战术之间的关联不被重视等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如何将球类项目的本源魅力与运动乐趣回归到小学体育课堂,充分发挥球类项目的育体育心育人价值,成为小学球类教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研究以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为例,以“实战比赛”为主题,以18个课时为大单元的基本范畴,从单元的纵、横向度出发,系统分析小学球类大单元教学进阶设计的核心理念、基本思路、内容结构与学习目标,旨在促进小学生进行球类项目的完整体验,享受实战比赛的乐趣,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健全学生人格。
  一、进阶设计的核心理念:“实战比赛”主题大单元教学
  在小学球类“实战比赛”主题大单元教学进阶设计的核心理念中,“实战比赛”指的是面向普通学生的球类实战比赛,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与真实的运动竞赛相联系,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情境组合练习,以赛激趣、以赛代学、以赛促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球类实战能力,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与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的活动。“主题大单元教学”指的是按照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逻辑结构与学生认知规律,以相关主题及任务为线索,开发和重组与主题关联、先后有序的球类教学内容,发展学生运用结构化的知识与技能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完整体验与理解的教学活动。
  因此,基于“实战比赛”主题大单元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小学球类教学沿着面向普通学生实战能力进阶提升的主线,提炼出不同阶段学生进行该运动项目学习的关键性能力达成点,将其作为本单元的主要学习任务,进而确定学习主题,可从游戏到比赛、个人到团队、简单情境到复杂情境、关键性技术到技术组合运用、实战能力进阶等方面进行主题的进阶区分(表1)。
  小学球类“实战比赛”主题大单元教学进阶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帮助学生在小学球类课堂上“玩起来”“乐起来”“一起来”。首先,在小学球类教学整体内容安排上,增加游戏与比赛内容的比重,每节课安排至少5~10min游戏与比赛,课堂学习与练习尽量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如,单一技术、组合技术的学练用游戏、挑战赛,或有条件限制的实战比赛,使学生在“玩耍”的情境中进行排球学习,在组合技术学练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规则意识,提升参与球类项目的积极性。其次,在小学球类教学整体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与体验,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情境中完成小学球类项目学习,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最后,在小学球类教学整体课堂组织中,重视学生的全员参与,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球类项目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展现自身的能力,并获得球类项目学习所带来的乐趣。
  如,在小学排球“实战比赛”主题大单元教学进阶设计中,一、二年级可以进行抛球过网的排球游戏比赛,三、四年级可以开展允许落地1次的排球比赛,到五、六年级就已经能进行多人排球比赛了。同时,球网高度、场地大小、参赛人数,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应关注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心理体验,要求90%以上的学生都能上场参赛,以赛激趣,小学一、二年级嘉年华游戏为主,三、四年级增加技能挑战赛,五、六年级开展小赛季进行多个回合的比赛。
  二、进阶设计的学习目标:凸显“条件”“行为”“标准”三要素
  小学球类“实战比赛”主题大单元教学进阶设计的学习目标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基础,确定完整的学习目标应包括“条件”“行为”“标准”三要素,学习目标的呈现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测评的。如,“80%以上的学生初步掌握正面下手发球技术动作”,按照学习目标制订三要素可以修改为“距离球网4m,运用正面下手发球过1.8m高球网,成功率40%以上”。其中,目标的行为主体指向的是学生个体,而非学生群体,也非教师;“条件”指的是在什么情境中,如,不同的人数、距离、运动状态等条件;“行为”指的是什么样的表现方式,如,不同的动作形式、知识表达、体育品行等表现行为;“标准”指的是学生个体的最终学习结果,是80%以上学生能够达到的合格性标准。学习目标的陈述要多用行为表现的动词,如,说出、做出、画出、判断、叙述、跳出,多用具体的高度、远度、速度等量化的标准,而非以往的初步、进一步、基本、巩固提高、熟练掌握等(表2)。
  学习目标的制訂还要关注不同年级之间的各类行为表现与量化指标的纵向区分度,促使在真正落实学习目标时,充分发挥学习目标导教、导学、导评的作用。如,在小学排球“实战比赛”主题大单元教学进阶设计中,学习目标的制订主要包括抛球的个数到垫球的准确性、传球的次数与发球的远度等方面,均通过趣味的方法趣味的方法赛、趣味的方法评,实现学、赛、评一体化,培养学生的自检、自测能力。小学阶段的排球学习需为初中阶段打下基础,所以重点学习发球与接发球、垫球、传球、扣球等基本技术,并强调在实战中运用所学技术是学习最大的动力,且尽可能每节课都安排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游戏或比赛,在游戏或比赛中检验学习效果,关注实战比赛情境中能够达成的小而实的情感目标。
  三、进阶设计的主要特点:“五大类内容结构”与“实战比赛占比较大”
  小学球类“实战比赛”主题大单元教学进阶设计的主要特点是以“实战比赛”为主题,以围绕普通学生实战能力进阶提升为主线,精选基本知识与技能、技战术运用、专项体能与一般体能、展示与比赛、运动项目完整体验五大类内容,每项内容学习以多数学生需要学习的主要形式与进阶变化来呈现。如,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排球教学,围绕“有条件限制的隔网垫球比赛”主题,精选与主题比赛相关的正面垫球、正面下手发球与接发球等基本技术的动作要领,单一技术学练与组合技术运用,3m移动、立定跳远、心肺耐力、肌肉力量等体能练习,固定场地大小的隔网垫球比赛、规定时间2人隔网抛接球比赛、自垫球比多挑战赛,以及打手出界规则与位置轮转、移动取位垫球意识的内容。而在小学排球“实战比赛”主题大单元教学进阶设计中,小学一、二年级最先接触的是抛接球和双手垫球,通过抛接球培养学生的时空感觉,重点学习与排球技术有关的基本动作、与排球比赛有关的基本意识;小学三、四年级的重点是下手发球和垫球,关注学生球感与对球的正确判断,开始尝试过网游戏比赛,初步了解排球规则与裁判方法;小学五、六年级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上手发球、传球和扣球,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排球运动,并在六年级学习纵跳摸高和3m移动专项体能,与初中排球更好地衔接,夯实专项体能基础。每个年级都安排了大量的游戏和比赛,每节课都安排技术学练、游戏或比赛,让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体验到参与排球运动的乐趣。
  在五大类内容的课时分配中,与实战比赛关联度较高的展示与比赛、运用项目完整体验占比约30%~50%,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呈现出实战比赛课时比重不断增加的趋势,尤其是每个大单元均设计至少3个课时的小赛季、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的运动项目完整体验,旨在让普通学生体验到球类实战比赛的乐趣、知识技能的运用、合作分工的意义、敢于挑战的收获、问题解决的兴奋(表3)。
  比赛是球类项目传承与发展的本源动力,更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最佳方式。球类实战比赛充满着挑战的学习主题、有意义的学习行为、有选择的学习表现、有价值的学习结果、有激励的学习评价。足、篮、排作为典型的开放式运动技能与集体性运动项目,在小学球类课堂教学中,应提供开放的学练空间和比赛情境,回归球类运动的本真。只有在真实的或模拟的比赛情境中,嵌入进攻、对抗、战术、配合的学练情境,学生才能体验到多边性、不可预测性,才能真正提升球类专项运动能力。只有一开始就获得运动项目的完整体验,才能帮助小学生掌握结构化知识与技能,提升真实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享受球类运动的学习乐趣,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庆新,杨帆,武凤鸣,等.基于高中生完整体验式学习的排球项目小赛季进阶设计[J].中国学校体育,2021(2):21-23.
  [2]张庆新,赵卫新.实战情境中的小学足球项目本质特性九维分析[J].校园足球,2019(9):65-67.
  [3]李焕玉,沈鹤军,李卫东,等.美国实战情境课程模式的借鉴与启示[J].体育学研究,2018,1(3):28-36.
   [本文系北京教育学院2020年重点关注课题《小学球类“实战比赛”主题大单元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ZDGZ2020-04)]
其他文献
2019年11月5日,由北京教育学院承担的“国培计划(2019)”——紧缺领域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北京教育学院初中体育教研员班(以下简称“教研员班”)和“国培计划(2019)”体育美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北京教育学院初中体育与健康班(以下简称“体育与健康班”)举行开班式。北京教育学院体育与艺术教育学院院长陈雁飞、副院长韩兵,各项目团队,及来自28个省(区、市)的100名学员参加了开班式。开班式由
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深入挖掘民族民间体育运动资源,丰富中小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和课外活动内容,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17年5月19日,由首都体育学院指导,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运动协会主办、海淀区香山小学承办的北京市民族民间体育进校园研讨会在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小学举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委员王定东、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文化处处长韩书进、中小学体育运动协会会长白荣正、民族事务委员会民族体育协会会长陈
一、校园体育伤害事故的定义  校园体育伤害事故指学生在学校或教师组织的体育教学、大课间活动、学校运动会、体育小竞赛、体育课余训练等从事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包括身体和精神上的损伤。按照责任划分可以分为学校负有全部责任、体育教师或相关组织教师负有全部责任、学生个人责任,以及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中的两者或三者同时各负有一部分责任,具体隋况根据事故发生的原因不同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
一、对“用球拍击球”的理解  研讨中,浙江师范大学孙喜和教授提出,“用球拍击球关注的是击打动作还是技术?”仅关注用球拍向前将球打出,而非关注击球的动作,这是现在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同样是向前将球打出,当关注的是技术时,选择不同力量、高度、角度击打球,改变球飞行的速度和落点,而不是只重视某一单个动作反复练习。当意识到需要打击出不同速度和落点的球时,身体才会进行调整而做出不同的击打动作。如,转腰增加力
体育课是室外开放式课堂(异常天气除外),尤其是多班同时上课时,跑、跳、投的场地设计,器材的运用,同伴间的互相配合,运动本身的危险性等,让体育课堂教学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为切实维护学生身心健康,保障课堂安全有序,作为区体育教研员,笔者同时在学校兼课,本文结合地域特点和教学实践,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课堂环节提出了明确的实施策略,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统一规范教学,规避安全隐患  学期初,区教研中心制
本期话题研讨采用2个案例对比的方式对“操作性动作如何应用”进行探讨,在案例研讨中,参与研讨的教师一致认为案例2设计了更为复杂的运动场域,将传球和射门组合起来,让学生在运动场域中实践脚内侧传球,更加符合足球项目的本质特征。孙喜和指出2个案例都注重了操作方法,没有深入到运动学习的精髓,即教学中没有体现出学生综合、分析和决定的过程。也就是在教学中要根据本节课的目的设计出哪种情况用脚内侧传球,何时用、用完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 [以下简称《课标(2017年版)》] [1]中指出,体育课堂教学要避免在课堂上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知识点或单项技术的教学……重视问题导向、主动活动和比赛情境创设等。显然,根据《课标(2017年版)》的理念探索高中篮球技术教学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努力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欲以篮球持球交叉步突破的教学为例,探寻基于“实战运用”视角
“全员运动会”作为一种全新的学校运动会模式,已经成为许多学校改革学校运动会的首选。“全员运动会”分为2种:一是以袋鼠跳、跳长绳、“两人三足”等趣味体育项目为主的趣味项目全员运动会;二是以篮球、排球、足球等运动项目为主的全员运动会。为了让全员运动会更好地展示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过程,考察学生体育课堂学习的状况,发现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在课堂教学、大课间和运动会等上存在的脱节问题,进而解决全员运动会“展示哪
50m跑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测试学生速度素质的项目,在课堂教学以及测试中发现,学生在50m跑动中身体的稳定性、上下肢协同作用等方面存在问题,从而影响成绩。身体功能性练习是一种高效、科学、系统的练习模式,在此基础上依据小学生生理、心理以及基础运动能力的特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三阶段”功能性练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50m成绩,形成稳定的动作模式,降低运动损伤风险,使学生在50m跑过程中表现出
一、案例背景  太极功夫扇是笔者所在学校的校本课程,内容丰富新颖、难度不大、易学易练,且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和较高的锻炼价值。用于練习的扇子在生活中很常见,且颜色鲜艳、外观优美、开合有声,再加上学生熟悉的《中国功夫》歌曲旋律,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学习内容是第一段的前四个动作,主要是以太极的动作为主。教学中,笔者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