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阅读之美 让生命浸润书香

来源 :教育界·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er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人们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师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素养,让学生深入阅读而获得心灵的滋养。本文以“感悟阅读之美,让生命浸润书香”为题,就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内外整合;教学策略
  文学作品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学生通过阅读能够了解多姿多彩的现实世界,也能够在现实的基础上有所思考,从而提升人格魅力与人文素养。然而,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文本是有限的,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1]。所以,如何在做好教材文本阅读教学的基础上融入课外阅读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师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从自身实践和经验出发,就如何开展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研究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以供借鉴。
  一、阅读对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
  苏轼曾说:“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这句话说明了读书的重要价值。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研究和讨论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重要话题。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能够带领学生遨游在思想海洋中,让生命焕发别样的生机和活力,并使学生在多样的阅读体验中获得更多的人生感悟,让人生更加丰盈[2]。小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了解社会运行的规则和准则,形成自己的思维认知体系,提升自身的人格修养。阅读的过程,是语言形成的过程,是思维创造的过程,是审美感悟的过程,也是文化积累的过程。它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文化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融合现状
  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下,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广大语文教师开始重新思考語文教学的目的和价值,提出了课内外阅读整合的教学理念,致力于在多样的阅读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当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融合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教师阅读整合意识薄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依然停留在阅读文本讲解阶段,并没有对阅读教学进行有效拓展和延伸[3]。其二,课内外阅读整合形式较为单一。关于课内外阅读整合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教师还未找到有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风格进行相关的课堂活动,因而难以确保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其三,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阅读需要全神贯注、深入思考,许多学生在阅读中常常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丧失阅读兴趣,阅读质量难以提高[4]。
  三、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策略研究
  (一)构建趣味阅读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源。在兴趣的支持下,学生会全身心投入某一活动中,尽情享受其中的快乐。小学生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产生思想和行为上的改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喜好构建趣味化的阅读课堂,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5]。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感受秋雨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秋雨的图片并配以优美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伴随着乐声走入那清凉而温柔的秋雨中。在讲述文章中有关秋雨的优美句子时,教师可以“关于秋雨,你能够有不同的表达吗?”这一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表达自己心中有关秋雨的景象和感受。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秋雨,悄然无声地飘落着,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密密地斜织着,凄凉幽怨早已显露出来。”“雨改变了天空的颜色。阳光下,天空就是一望无际的蓝。但是,在雨中,天空却变得灰蒙蒙的。”等课外阅读内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制订高效阅读计划,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有效的阅读计划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中应给学生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让学生按时完成阅读计划中的阅读任务,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6]。《课程标准》提出,三、四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字数要在40万字左右。笔者根据这一要求,设计了相应的阅读目标:(1)每周背诵一首古诗,本学年计划背诵36首。(2)每天早晨利用晨读20分钟时间,让学生背诵古诗。(3)每周设置一节课外阅读课,目的是拓展阅读范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得到心灵的启迪。(4)课上利用3分钟时间挑选一名学生分享读书感悟。(5)让学生每周填写课外阅读积累卡。
  (三)设计多样阅读活动,启发学生个性阅读
  小学生乐于接触新鲜、有趣的事物,喜欢在多样的活动中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不同的阅读活动具有不同的阅读主题,能够发挥不同的教育价值。每个学生都是独立而完整的个体,其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思考也不尽相同。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课内外阅读内容设计多样的阅读活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自主思考,鼓励学生勇敢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从而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7]。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课内外阅读有效整合,开展“阅读知识竞赛”活动,设计多样的知识竞赛题目,并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抢答,如“在《不会叫的狗》中,猎人为什么朝狗开枪?”“《守株待兔》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望庐山瀑布》是谁写的?”等等。通过对不同问题的思考,学生能够真正内化所学知识,进行自主阅读和思考。
  (四)注重讲解阅读方法,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任何事情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样如此。小学语文教师可先以课内阅读为基础向学生传授一些阅读方法,如精读法、比较阅读法、浏览法等,然后以课外阅读为拓展让学生进行阅读练习,从而使学生在多样的阅读练习中提升阅读能力[8]。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首先,教师让学生粗略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引导学生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种辣椒》《蒙蒙的小雨》《碗》等课外阅读文本,让学生略读这些文本,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层次划分。通过有趣而多样的阅读训练,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世界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书籍犹如一艘智慧之船,满载着知识,将知识传递给一代又一代人。我们在品读一本书时,必然会因为其中的故事情节变化而产生情感的变化,通过了解一个个人物的不同经历获得不同的人生体验[9]。小学语文教师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积极拓展阅读内容,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美、品味美、享受美。
  【参考文献】
  赵伯珍.从平等交易想开去: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课内外阅读整合有效策略初探[J].时代教育,2016(20):228-229.
  江寿喜.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整合及意义探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25):86-87.
  盛书霞.“整合”有道亦有术:“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相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5(10):61-63.
  丁闪闪.大语文教育以学生为本:浅谈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整合问题[J].中国农村教育,2017(32):101-102.
  蒋木香.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12):48,50.
  张德琴.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教学衔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9):164-165.
  白玉婧.依托教材,搭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平台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170.
  夏巧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结合课内外阅读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0):188.
  李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名师在线,2016(07):41-42.
其他文献
MYC基因家族包括L-MYC、N-MYC和C-MYC[1-2],在伯基特淋巴瘤中发现的特征性染色体易位及其导致的MYC突变标志着新的人类癌基因研究的开端.MYC基因在70%的肿瘤中存在过表达或突变,是最常见的高度扩增的癌基因之一.MYC高表达与前列腺肿瘤和三阴乳腺癌的侵袭性相关,MYC突变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发生率也很高[3-4]。
期刊
约有10%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未发现典型的t(15;17),但分子水平表现为小的插入或复杂变异易位.最近我们发现1例罕见的t(17;15)变异型插入易位,即ins(17;15),并且同时伴有t(11;19)异常的APL患者,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分析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获得性TT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raphPad Prism5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1例患者中男17例、女34例,中位年龄41(13~90)岁;仅18例(35.29%)表现为典型五联征,以血小板减少(100.00%)、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92.16%)、神经精神症状(88.24%)较为
目的 报告1例α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新型大片段缺失的患者,并对其家系进行分析,以提高对地贫发病机制及其诊断的认识.方法 采用血细胞分析和血红蛋白电泳进行地贫筛查,采用跨越缺口PCR(Gap-PCR)检测中国人常见的3种缺失型α地贫基因,采用PCR-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中国人常见的3种非缺失型α地贫基因和17种β地贫基因点突变.对于常规地贫基因分析仍未能明确诊断的样本,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
【摘要】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还能有效促成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预习现状、预习价值和高效预习策略几方面入手,对小学语文预习教学展开实践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教学;教学策略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
研究表明,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微环境对MM细胞增殖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乏氧被认为是影响肿瘤细胞增殖的一个重要微环境因素,其为许多实体瘤的共同特征,可通过促进靶基因的转录,引起新生血管的形成、糖酵解和红细胞生成增加[2].但乏氧状态对MM细胞增殖及凋亡影响的机制仍不清楚.已有文献表明:恶性肿瘤组织不同部位PO2不同,有良好脉管的区域PO2大约为5%,而坏死区域可能完全无氧,肿瘤组织平均P
期刊
期刊
患者,男,33岁.2011年12月下旬因“间断发热伴皮肤斑疹1周”至武汉某医院,查血常规示:WBC 12×109/L,PLT2× 109/L,HGB 102 g/L;12月21日骨髓象:增生略减低,淋巴细胞占0.164,单核细胞异常增生,占0.472,其中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占0.424,胞体较大,核形多不规则,常凹陷折叠,染色质细,胞质丰富,POX多为阴性;12月22日复查骨髓象:增生活跃,淋巴细
期刊
目的 研究吡柔比星为主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前瞻性、开放性研究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应用TAE方案(吡柔比星+阿糖胞苷+依托泊苷),对照组应用MAE方案(米托蒽醌+阿糖胞苷+依托泊苷),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多中心共56例复发难治性AML患者进入临床研究,TAE组完全缓解(CR)率为79.0%,总
目的 比较18F-FDG PET/CT和大范围弥散磁共振成像(DWI)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9例初诊且病理证实NHL患者进行PET/CT、大范围DWI、骨髓病理检查,以骨髓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对比PET/CT与大范围DWI对淋巴瘤骨髓浸润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并分析各部位、各亚型NHL骨髓浸润的情况.结果 79例NHL患者中,骨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