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预习教学的实践研究

来源 :教育界·D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还能有效促成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进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小学语文预习现状、预习价值和高效预习策略几方面入手,对小学语文预习教学展开实践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教学;教学策略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与辅助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建构知识,进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仅要重视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价值,还要不断革新和优化预习策略,使小学生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学习内容,并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这些问题带到课堂上与教师、同学进行讨论,进而有效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助力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1]。基于此,笔者立足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预习进行了研究,以供教育同人参考、交流。
  一、小学生语文预习现状
  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过程中,预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很多教师会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预习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学生只是单纯对课文进行通读,没有进行深入思考。而且教师设置的预习要求也比较笼统,一般只会说:“咱们明天要讲××课,同学们回家预习一下。”但是,预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预习的重点是什么?预习的方法是什么?对这些问题,学生一概不知。教师在教学时总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计划进行授课,常常无意识地忽视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以致学生对预习的态度由最开始的“新鲜”转化为“厌烦”,最终使预习流于形式[2]。
  二、进行有效语文预习的价值
  (一)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本知识
  新课程改革不仅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调整,还对课本内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革新,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成长规律与成长需求,但是其中不乏一些长篇幅的文章,也有一些不在学生知识储备范围的词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主动借助工具书进行查询,解决生字障碍,将文章读通、读顺,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本知识的重点,为后续更深入的探索及更好地突破学习难点奠定基础[3]。
  (二)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有效的课前预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自身的知识水平,有效把握自己的知识理解情况,以及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从而对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在之后的课堂学习中会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存在疑问的知识点上,进而调整学习状态,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4]。这样不仅能够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事半功倍,还能使学生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同时,提升学习效率。
  (三)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小学生的自制力和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在缺乏教师和家长监督的情况下,他们通常不能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但是在课前预习任务的辅助与引领下,学生会自主学习,并发现和解决预习中的实际问题,进而真正促成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读自悟”,使其不再认为学习是一种任务、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在感知语文魅力的同时,认为学习是一种执着的追求。
  三、小学语文高效预习策略
  (一)多引导,助力学生掌握预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小学语文教学也是一样。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学生既有的知识,还要教授给学生学习知识的科学方法。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时,不仅要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还要教给学生有效的预习方法,使其在预习过程中有目标、有方向,在提升学生语文预习效率的同时,也能使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提升。
  例如,教学《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这三首古诗前,在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教师可以先以《山行》这首诗为例,为学生讲解预习方法,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先进行初读感知,解决其中的生字障碍,借助工具书了解古诗的大体意思,再圈画出古诗中不容易理解和串联的字词,如“远上”“寒山”“坐”“晚”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途中为什么会忽然停下车,带领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诗人眼中的秋天的美景,体会诗人对山中秋景的赞美之情。这样,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下“举一反三”,运用教师传授的预习方法对《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两首古诗进行有效预习,在提升预习效率的同时,掌握预习的正确方法。
  (二)多读书,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题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学生进行语文预习的必备技能,它贯穿于语文预习的始终,不仅能够助力学生扫清文章中的生字障碍,还能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5]。因此,在预习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认真阅读,逐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及所蕴含的情感,提升阅读能力,为后续更深入地研读文章、学习语文知识做好铺垫。
  例如,《小真的长头发》是一篇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文章,主要围绕小真想象着自己的长头发可以变成什么、可以做什么来写的,其中不仅有学生没有学过的生字,还有多音字(长、卷等)。因此,在布置预习作业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默读,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知道文章的主人公是谁、文章讲了一个什么事,并找出其中不认识的生字或对发音没有把握的字词(如文中的“长长”“能长多长”等),利用工具书解决这些字词障碍。然后,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大声朗读,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含义的了解。最后,笔者让学生进行第三遍甚至第四遍课文朗读,主要朗读自己不理解或自己非常喜歡的句子或段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与品味的过程中提升对文章的赏析能力。
  (三)多合作,有效提升预习实效性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预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预习,使其在完成预习任务时互相监督,在遇到预习问题时能互相交流,在出现不同看法时互相“切磋”,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预习内容,解决预习问题,使预习成为一件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事。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还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达成会学、乐学的教育目标。
  例如,在教学《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篇课文前,笔者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任务:(1)准确认读文中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成语、多音字等(接连不断、唉声叹气、垂头丧气……);(2)引导学生找出表演前后描写“我”的心理变化的词语和句子;(3)想一想为什么“我”对演出过程一点都记不起来了?(4)思考文中的“我”真的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吗?(5)回想自己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自己当时的想法是什么?笔者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预习,并抽出半节课的时间让各小组就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在组内交流完毕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预习成果,由教师进行最后的补充和总结。在合作预习中,学生不仅调动了预习积极性,还有效锻炼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团结协作的过程中高效学习,并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综上所述,预习是辅助教师上好语文课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设置预习作业,还要有计划、有意识地优化预习教学策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能够重视预习、学会预习、有效预习,从而充分发挥预习的价值,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及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步提升。
  【参考文献】
  都双庆.浅谈小学语文预习方法指导的策略[J].软件(教学),2015(08):151.
  王芳.科学预习,高效学习:浅谈小学语文预习策略[J].好家长,2015(34):176-177.
  李虎.互联网环境下的小学语文预习作业设计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10):49-50.
  何波.学之道, 预则立:小学语文预习教学分析[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8):68.
  张萍.关注预习  强化学法  高效展示:小学语文自主性学习培养的三部曲[J].名师在线,2016(12):14-15.
其他文献
患者,女,71岁.于2012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出血及齿龈出血,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WBC 1.4×109/L,HGB 78 g/L,PLT 37×109/L;免疫固定电泳提示M蛋白阳性;免疫球蛋白:IgG 45.30 g/L,IgA0.13 g/L,IgM 0.28 g/L,尿κ轻链23.6 mg/L,尿λ轻链491.0 mg/L;骨髓象:原始+幼稚浆细胞占0.280;诊断为多发性骨髓
期刊
目的 研究SET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141例初发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SET基因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和疗效的关系.结果 141例初发AML患者均检测到SET基因的表达,中位表达水平为0.86(0.02~15.69).SET基因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FAB分型及NPM1和FL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病理亚型,占成人淋巴瘤的30%~40%,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PET-CT在DLBCL诊断及分期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公认[1-4],但是中期PET-CT对DLBCL患者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的作用存在一定的争议.我们回顾性分析68例DLBCL患者化疗前及化疗中的18F-
期刊
目的 研究糖酵解抑制剂3-溴丙酮酸(3-BrPA)对单向混合培养的异基因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以BALB/c(H-2d)小鼠脾细胞为刺激细胞,以C57BL/6(H-2b)小鼠脾细胞为反应细胞,建立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系,给予不同浓度3-BrPA(0~200 μmol/L)处理后,采用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MLC体系中反应细胞CD3、CD4、CD8
为了深入探讨淋巴肿瘤临床诊断、治疗和转化医学研究进展,进一步提高我国淋巴肿瘤的整体诊疗水平,由《中华血液学杂志》杂志社和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江苏省医学会主办的“2014年第二届《中华血液学杂志》论坛暨金陵淋巴肿瘤论坛”拟定于2014年5月23-25日在南京市召开。
期刊
【摘要】小学体育作为基础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体质体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许多农村小学普遍不重视体能训练,导致学生身体素质较弱。鉴于此,本文从小学足球体能训练的概念和重要性出发,着重探讨与研究了农村小学足球运动的体能训练策略,以期对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村小学生的体能水平有所助益。  【关键词】农村小学;足球教学;体能训练;教学策略  足球运动是融技术、战术、体
MYC基因家族包括L-MYC、N-MYC和C-MYC[1-2],在伯基特淋巴瘤中发现的特征性染色体易位及其导致的MYC突变标志着新的人类癌基因研究的开端.MYC基因在70%的肿瘤中存在过表达或突变,是最常见的高度扩增的癌基因之一.MYC高表达与前列腺肿瘤和三阴乳腺癌的侵袭性相关,MYC突变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发生率也很高[3-4]。
期刊
约有10%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未发现典型的t(15;17),但分子水平表现为小的插入或复杂变异易位.最近我们发现1例罕见的t(17;15)变异型插入易位,即ins(17;15),并且同时伴有t(11;19)异常的APL患者,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分析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获得性TT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raphPad Prism5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1例患者中男17例、女34例,中位年龄41(13~90)岁;仅18例(35.29%)表现为典型五联征,以血小板减少(100.00%)、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92.16%)、神经精神症状(88.24%)较为
目的 报告1例α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新型大片段缺失的患者,并对其家系进行分析,以提高对地贫发病机制及其诊断的认识.方法 采用血细胞分析和血红蛋白电泳进行地贫筛查,采用跨越缺口PCR(Gap-PCR)检测中国人常见的3种缺失型α地贫基因,采用PCR-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中国人常见的3种非缺失型α地贫基因和17种β地贫基因点突变.对于常规地贫基因分析仍未能明确诊断的样本,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