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改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lmn2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民间游戏是一种通俗易懂,易于操作的游戏活动。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本园以民间游戏的开发与改编为课题,深入开展各年龄班民间游戏活动。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内在需求和主体地位出发,改编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作者总结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 民间游戏 改编 年龄特点 内在需求 主体地位
  民间游戏是一种通俗易懂、易于操作的游戏活动,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不断地发展、完善,深受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喜爱。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快乐健康的童年,我园以民间游戏的开发与改编为课题,深入开展各年龄班民间游戏活动。根据一年多的实践,我们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改编了一部分游戏,在此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一、针对幼儿年龄特点,突出趣味性
  民间游戏不仅简单易行,还有极强的趣味性。小班幼儿好动、爱模仿,在游戏《老鹰捉小鸡》中,老师扮演老鹰和母鸡,让幼儿扮演小鸡,为了避免孩子们在奔跑过程中摔倒,我在游戏中改编情节:母鸡带着小鸡去散步,小鸡非常听话,一会儿排成一列长队,一会儿排成四列方队,它们来到草地上,发现了许多小虫子,小鸡高兴地吃虫子、做游戏。通过这些情节的加入,可以吸引小班幼儿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中班幼儿思维比较具有独创性,活动量有所加大,但是合作性较差。针对这一特点,在改编游戏时,主要着重于材料的多种玩法,如“跳绳”,在传统花样跳绳的基础上,改编出了拉绳子当毛毛虫、踩着绳子练袋鼠跳、把绳子摆成小路练平衡、把绳子围成圈练跳跃等。多种形式的游戏不仅提高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而且发展了幼儿的精细动作,更培养了幼儿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大班幼儿在游戏中更注重合作性、规则性和竞争性,在改编时,多侧重于游戏的规则和形式。“石头、剪刀、布”是孩子们最常玩的游戏,基于大班幼儿的特点,我们将游戏改编为小组淘汰赛、男女对决赛,孩子们更乐意成为胜利的一方,在游戏中自然更投入。在此基础上,改编出用脚上的动作玩“石头、剪刀、布”,两脚左右开立是布,两脚并立是石头,两脚前后开立是剪刀。在训练幼儿反应灵敏的基础上,更体验到了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增强了团队意识。
  二、关注幼儿内在需求,突出随机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可见,游戏是幼儿积极参与体验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一定要关注幼儿的内在需求。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在同一游戏中的需求也有差异,只有关注到幼儿的行为,解读幼儿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
  民间游戏“编花篮”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玩的游戏,刚开始,为了鼓励幼儿参与其中,我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10人拉手围成圆圈,一个一个完成搭腿的动作,只要能全部搭在一起,孩子们就兴奋不已,一些平时比较内向胆小的幼儿也因为这个形式可以参加到集体的游戏中。可时间一长,一些动作方面比较强的幼儿开始不满足于之前的游戏目标,他们想实现单腿跳跃的目标,可是小组里有些小朋友腿部力量不行,没跳几下,就会摔倒,出现了幼儿之间互相排挤的现象。洞察幼儿的行为后,我们讨论出了新的游戏规则,在游戏中脚落地的人要退出游戏,这就要求幼儿在游戏中更加专注、拼搏。事实证明,严格的游戏规则对幼儿参与游戏有更强的吸引力。规则改变后,幼儿更注重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坚持,“编花篮”更受欢迎。
  三、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突出教育性
  在游戏中,幼儿是主体,只有把主动权交给幼儿,才能激活幼儿的主动性、想象力,让游戏体现出教育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幼儿成为游戏活动的主体。传统的游戏活动方式都以集体活动为主,大多数时间是幼儿围着老师转,在老师预计好的内容环节中幼儿锻炼,失去了自主权利。我们在民间游戏的改编中更多地加入了幼儿的分散活动,采取分散集中有机结合的方法,让幼儿获得更多的锻炼机会,充分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在“城门城门几丈高”的组织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以开放的形式鼓励幼儿自己创编游戏,通过游戏规则指导幼儿的游戏行为。幼儿接受到这一信息的第一反应是几个人站成一排变成一堵墙,但是,这堵墙一下子就被对手冲破了,孩子们马上调整,将身体靠拢在一起,用胳膊搭着肩膀,形成了一堵相对牢固的墙,对手中也有善于观察的选手,他竟然从腿与腿的间隙中钻了过去,孩子们再次调整,将一排变成两排,肩并肩,脚碰脚,不留一丝空隙。对手在多次攻城不破的情况下终于认输,可孩子们的兴致还很高,他们继续思索怎样设计完成一堵最牢固的城墙。最后,他们设计出了双层环形城墙,真正的铜墙铁壁,无法攻破。在游戏改编过程中,幼儿完全脱离了老师的限制,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游戏体验创造出了自己喜爱的游戏方式,充分展示了创造性思维,调动了参与游戏的热情,同时有效实现了游戏的教育目标。
  实践证明,民间游戏的改编和创新蕴涵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它不但是幼儿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有效活动形态,而且是切实强化教学效果的有效辅助手段,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探索与实践,让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不断提高。大量新颖的教学资源,单靠幼儿园教师是难以收集的。家长作为重要的资源,已在幼儿园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截取幼儿园区域活动这一视角,阐述了如何让家长明确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合理运用家长资源,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 幼儿区域活动 家长资源 合理利用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加强与家庭、社区
摘 要: 近年来,幼儿教育一直有一个居高不下的关注点,那就是关于幼儿的区角教育进展状况,这一直是值得我们关注与深思的问题,因为幼儿教育是学生教育的起点。本文对幼儿区角教育的素材选择、开展方式及老师如何教学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与探索,目的是总结出一套完备的幼儿区角教育体制,为老师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让老师少走弯路,也让学生更快进步。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区角活动 素材选择 性格差异  我们应该
In recent years, advanced composite structures are used extensively in many industries such as aerospace, aircraft, automobile, pipeline and civil engineering.
摘 要: 泥塑活动不但能使幼儿感受我国传统的艺术美,受到美的熏陶、陶冶,而且能有效培养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协调发展。作者结合教学实践,从激发幼儿泥塑情趣等方面介绍了如何有针对性地引导幼儿进行体验、感知,帮助幼儿有效提高泥塑的技能和技巧。  关键词: 中班幼儿 泥塑活动 指导策略  泥塑是一项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玩泥巴是许多孩子的乐事,泥团在他们手中经随意拍打、揉捏,变成一个个玩偶。
背景: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支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麻风杆菌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早期表现为感觉障碍性皮损和(或)周围神经粗大,如诊治不及时可导致畸残。尽管在发达国家,麻风
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不仅具有高智商及丰富知识,而且具有高情商:心理健康、社会化程度高、具有强健的体魄。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活动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功效。原因有三:其一,正如叶圣陶所说:“音乐是世界的语言。”音乐为人类所共同理解,能产生共鸣。其二,音乐艺术能陶冶情操,为古今中外有识之士所认可。其三,喜爱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音乐对于幼儿的健康心理发展起着积
摘 要: 区域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幼儿自主活动形式,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实现“玩中学、做中学”。教师作为引导者,应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这种“介入”体现在材料的准备、细心的观察、有效指导和回归教学的最终目的方面,目的是促进幼儿能力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教师在做上教,幼儿在做上学,教师怎样教,幼儿就怎样学,在区域活动中怎样做到教学做合一,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与
摘 要: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缺乏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培养合作与分享的品质就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是行之有效的措施。本文从游戏的角度出发阐述如何在游戏中具体实施,以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关键词: 游戏 幼儿教育 合作能力  在幼儿园的日常活动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孩子不会合作,不善合作,常会因争抢玩具而争得面红耳赤,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的种植角就是大自然的缩影,班级的种植角无所不有,品种繁多,如玉米、葱、水仙花、大豆、花生等,向幼儿展示具体、形象、生动的事物,让他们和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交朋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及探索能力,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现象的兴趣,扩大幼儿的眼界,为幼儿掌握知识方法和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天然的素材。  在种植角里,每个幼儿都是小主人,在这里,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