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中生命教育的渗透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flower3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初中生面对的社会诱惑及升学压力越来越大,自杀及犯罪现象越来越多。为了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和重要性,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生命教育已是大势所趋。本文将阐述生命教育的发展、含义、必要性及实施途径,希望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生命教育   初中  道德与法治
  为了提升初中生珍惜生命的意识,追求生命价值,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进行生命教育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有效途径,并借助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全面提升生命教育的价值,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健康、有积极价值观、符合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
  一个完整的生命是从人出生至死亡的全过程,因此生命教育要使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获得珍爱自己及他人生命的情感和能力。生命教育的含义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价值追求的含义,它强调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认为生命教育就是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在于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一种教学方式,也被称之为“生命化教育”;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含义,它阐释了生命教育应用于学校教学中的具体内容,比如帮助学生掌握生命教育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培养学生敬畏、珍爱生命的情感等。
  二、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一)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由于初中生正值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行为叛逆,做事冲动。因此,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该阶段学生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重心理教育的德育课程,对初中生的行为规范及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该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十分关键。为了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其身心健康成长,必须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让初中生有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要求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人才价值观和道德素质的要求。初中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极容易受社会上消极价值观的影响,从而形成偏激的心理行为。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必须包含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珍惜生命,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
  三、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
  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推进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仅讲解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融入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因为课本上的案例有限,且距离学生较远,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更有代入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时,要大量融入生活中的案例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用正面案例给学生正向的引导,还要加入反面案例给学生警示。如今社会上的人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如果学生没有提前接受警示教育,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初中生很容易受社会不良事件的影响,从而导致过激行为的出现。因此,在进行生命教育时,教师要向学生分享一些社会上的反面教材,对案例发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进行深度剖析,同时教给学生杜绝此类事件发生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爱护生命的方法,提升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运用体验式教学法
  想要学生更加深入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必须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對理论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进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命教育的质量,提升学生珍惜生命、追求生命价值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生命诞生及发展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世界上各种生命的伟大和生命延续的奇妙。接着再播放一些人类摧残生命的短片或图片,比如拔象牙、活剥穿山甲鳞片等,引发学生对生命的讨论。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讨论生活中对生命漠视的行为,让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含义有更深入的理解。除了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流浪猫狗社区,让学生去观察并试着照顾这些小动物,让学生通过直接体验去感知生命的可贵,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只有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理论应用起来,才能真正发挥生命教育的价值。
  (三)借助家庭和社会的力量
  生命教育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内容,不仅限于在学校里进行,也需要借助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力量共同进行。家庭是人一生中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父母给予孩子生命,陪伴孩子成长,因此生命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如果家庭氛围温馨,父母对学生十分关心和爱护,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反之,如果家庭不和谐,父母对学生不够关心,那么学生出现过激行为的概率就会上升。加强家校沟通,学校与家庭共同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必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学生是要走向社会的,学校的教育一定要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相关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关的生命教育制度,督促学校更好地开展生命教育,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意识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对人才的品德素质要求越来越严格,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尤其是生命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借助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有效推动生命教育的开展,使学生拥有珍视生命的意识,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蓉华.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生命教育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8(10).
  [2]郑信煌.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新课程(中),2018(5).
  [3]程保洪.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思考与探究[J].考试周刊,2019(8).
  [4]刘锦涛.面向生命成长的正面教育——以“增强生命的韧性”为例[J].中学政教学参考,2019(23).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南新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目前,在全球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的背景下,园区开发建设面临的压力也随之提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园区开发建设为了赢得良好的发展空间,不断优化自身管理,加强成本管理,从园区
《海上日出》是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精读课文,属散文类文体.课文依次写了天空晴朗时、天空有云堆时和天空有黑云时海上日出的景象.教学时,汪老师重点关注、落实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在单元设置上有一大创新之处,那就是编排了特殊的单元——习作单元.习作单元在结构体系上与其他单元有较大的区别.它是紧紧围绕某项关键的写作
期刊
一、组建家长志愿者队伍的必要性rn一般来说,家长都希望通过各种途径表达自己对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然而大部分学校通常只采取家访、家长会等传统方式进行家校联
期刊
人类文明从产生至今,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发生变化。其有物质内涵有精神内涵,有个人意义也有社会意义。在其自身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下,有的文明得以延续,有的文明则已消逝。人类从不同角度定义世界文明,并将该文明所依托的核心区域视为文明中心。文明中心集聚了这一文明所代表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并以多样化的方式对边缘和半边缘区域形成辐射和反向吸纳。但文明中心从来不是固定的,文明重心更不是。文明重心是相比于同时期各个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为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也让学生拓宽了学习视野,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对物理教学来说,教师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能扩展学生的
古文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经典篇章更是其中的瑰宝.学古文,读经典,传承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人肩负的历史使命.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塑造期,教师应从此时引导他们接触古
期刊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区域经济作为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对象.互联网资源包罗万象,而合理应用和配置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