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不求甚解”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所谓“不求甚解”是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东晋诗人陶渊明读书就很倡导“不求甚解”。那么,作为一名新疆区内初中班的语文教师,如何将“不求甚解”应用在自己的教学中,我做了些许的探究,下文便是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过不断实践、反思、总结而出的点滴经验,愿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不求甚解
  新疆区内初中班(下文简称“内初班”)的孩子是一群来自于偏远喀什农牧地区的汉语非母语的特殊群体,初来的他们大部分几乎汉语都听不懂,但这些孩子学习勤奋刻苦,求知欲极强。面对这样的特殊群体,教师要在他们初中的课程学习阶段全部采用汉语教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该怎样克服教学中的重重困难,“不求甚解”法便是我在教学中探究的方法之一,并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不求甚解”在字词积累中的运用。在初始的字词教学中,我们都很注意形近字、多音字的积累,为了让这些内初班的孩子们能知道这些字词的具体含义,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识记。这时,往往需要老师解释,可是,我们通常的解释法都是用书面语言解释或用汉语来解释汉语,往往是教师费了半天的口舌,学生有可能还是云里雾里。这时,采用不求甚解的方法就会既省力又有效。比如:写到啜,教师应该立刻想到缀(点缀),辍(辍学)、掇(拾掇),但要想让学生准确区分并理解,可以通过一两个有具体语境的句子或通过老师一个准确生动的动作来解释,比如:啜泣,我在教学时,就做了一个小声哭泣的动作。点缀,我指着自己衣服上的装饰物,通过句子来解释点缀的含义:我的衣服上点缀着几朵漂亮的金丝花。
  在积累字词时,可以通过找同义词的方法理解性的积累,比如:在学习“同仇敌恺”这个成语时,不需要仔细解释,只需要让学生找出以前学习过的与它意思相同的同义词汇:众志成城、齐心协力,这样,既积累了词汇,又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同仇敌恺”这个成语的含义,还让学生在运用中积累了字词,温故知新。当然,字词积累的太多,不经常运用,就会遗忘,所以还要经常告诉学生,积累的字词要运用到平时的说话与表达中,这也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二、“不求甚解”在文言、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我们传统的文言文、古诗词的教学往往是这样:1、字字落实,将文中学生不理解的字词全部讲到位;2、句句疏通,将字词连起来,翻译成通顺的现代文句;3、翻译全文,按“信、达、雅”的标准,将现代文句连成一篇准确通畅又不失优美的现代文。因此,一篇文言文,当我们在面对这些内初班的孩子们在进行教学时,我们都会慢悠悠地上它个7、8节课,此时,在学生头脑中映现的已不再是古文,而是完完全全的一篇现代文了。也许,这就是学生之所以古文语感难以提高,古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了。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认为,学好英语的唯一秘诀就是读、读、读,读它百遍千遍,英语语感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英语思维方式自然而然就生成了。我认为教师在教学古文和古诗词时,也应让学生多读,并贯穿“不求甚解”法,古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意思先不讲,先读个滚瓜烂熟再说。朗诵既久,则古人之声就可以在我的喉舌筋肉上留下痕迹。因此,我在教学古文与古诗词时,并不着急先翻译,也不着急品析,而是让学生在早读课上、课前及课堂内反复诵读,直至读得口齿伶俐、抑扬顿挫,熟读成诵,最终让学生会背、会运用即可。对于古文的理解,比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就是通过“老师对我们的爱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样的例句来让学生理解的,这样还使学生们懂得了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的目的。
  三、“不求甚解”在阅读训练中的运用。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育在基本训练中,最重要的还是思维的训练,不要只顾及语言文字方面,忽略了思维训练。”因为,内初班的孩子,汉语文化底蕴薄弱,这时,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还采取以往纯粹的语文文字方面的教学,只会让这些孩子在冗杂的语文学海中感觉沉重、吃力。因此,我采用了最直接的汉语思维训练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在这一学期,因为学生已经有了相当数量字词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我就采取了用“不求甚解”法来训练他们的汉语思维。通过两次月考及一次期中考试,我发现,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提高。所谓的汉语思维训练,就是训练学生在独立阅读一篇文章时,具有凝练的概括能力、赏析语言的能力、快速搜索主要信息的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理清作者思路的分析能力等。这学期我主要是根据教材中文本文体的特点着重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赏析语言的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比如,在训练语言赏析能力时,我先教给他们赏析语言的方法,赏析语言可从修辞、句式、思想、情感、内容等方面赏析。这学期,我着重教给学生从修辞的角度来学会语言赏析,常见的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对偶等。比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我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出描写最准确、最生动的句子,学生很快就找出了这些句子,我又让学生把这些句子朗读了一遍,并找出这些句子的共性,这些聪明的孩子们马上发现,这些描写生动、准确的句子都运用了修辞,于是我出示了第一道赏析题:请赏析“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我示范赏析:这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儿的开放。接着,让学生根据我的示范赏析模仿着赏析其它的句子,且要采用这样的句式“这一句运用_____的修辞生动形象的写出了______。”内初班的孩子汉语底子本来较弱,通过这样一个赏析语言的框架,他们定格在汉语思维中准确地表达。当然,赏析语言时,不能空洞,要具体。比如课文《春》中有一句: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学生赏析时会说:本句运用比喻,通过把春天的野花比作是眼睛、星星,生动活泼地写出了野花的闪闪发光。这时,我又耐心地引导他们,问:眼睛、星星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同学们说:明亮。那眼睛、星星为什么还眨呀眨的呢?全班沉寂了半天,有位学生恍然大悟,站起来说,因为野花被风吹动着,在轻轻摆动,所以才会“眨呀眨的”。这时,我又让同学们在刚才赏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完善,这些孩子便补充说:像眼睛、像星星,还写出了野花轻轻摆动的姿态。
  以此类推,我又将这种思维训练在剩余的课文中进行了再反复、再巩固。今天,我班的孩子再看到这样的赏析题时,不会再一愁莫展,不会再“小狗啃天——不知从何处下手”了,正是这种“不求甚解”的阅读训练,让我的学生们在阅读能力上得到了很快的提高,所以我认为,课堂训练重在精,而不在烂,但这个精指的是重点突出,而不是深挖细凿。
  四、“不求甚解”在课文教学中的运用。一些有难度的课文,我都会深文浅教,因为内初班的孩子有自身的文化差异和年龄特点,要想现在就让他们理解有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与历史渊源的文章,是有很大难度的。特别是有些文章,时代久远,与我们现在的文化现实生活相隔甚远,就算是汉族学生,也不能很深刻地理解其精华,更何况是这些初学汉语的孩子们呢?例如,鲁迅的《风筝》,因为笼罩了那个时代浓重的色彩,内容晦涩难懂。要想让学生懂得“我”为什么想求补过,“我”的兄弟却全然忘却,使“我”无可补过,而心情沉重、悲哀,其实,这篇文章主要围绕着中心“以封建陈腐思想扼杀儿童自由、活泼的精神是极端错误的”,深刻地揭示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一科学道理,而作品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仅仅表现了“我”的个人悔恨,其中也包含着作者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之情。因此,我只是让学生根据阅读找出这一答案:“我对弟弟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后悔内疚的主要原因是:我终于明白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性”这一科学道理。我相信随着这些学生阅读量的扩大、汉语知识的积累,他们会理解这篇文章里更深层次的东西,但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也有些牵强附会。
  量体裁衣,因材施教,面对特殊的学生,就要有特殊的教法。“不求甚解”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让我在教学效果上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究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
  参考书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新形势的教学方式就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了,而本文就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现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策略    一、关注学生发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面对新颖的教育难免会有好奇,也会有抵触,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成为小学生能否热爱学习的关键。那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一、兴趣  兴趣是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兴趣是对事物所抱的积极态度和情绪表现。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学习,大脑细胞的活动极其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就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构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心理品质,学生在进行有兴趣的活动时,会体验到积极的情感,他的内心是满意的、和谐的、积极的。所以兴趣是学生乐学获得发展的最活跃、最能动的心理因素。  因此,我们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坚持把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体育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几乎都是存在着理论知识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差、行为规范差的现象。为此,寻求一个能让学生尽快的适应学校生活,重新拾回已经丢失了的自信心的方法迫在眉睫。就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工作而言,此项工作绝对是的首要工作。除此之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社会的竞争力则是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目的。经过近6年的职高班主任工作,本人感受颇深,现将中等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做个粗浅的探究。 
幼儿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但要学习语言,首先就是要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是幼儿语言学习和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运用方式,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认真倾听”这个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多渠道地培养和训练的。在和小班幼儿互动中,我发现幼儿在倾听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在活
小组合作学习是“生本课堂”的基本形式,也是“生本教育”最显著的一个特点,更是推行“导学练案”的关键。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活动的,因而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前提。  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4-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构建策略。组内异质为
摘要: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善于用情感贯穿整个教学,同时以声情并茂,深入浅出的讲解深深吸引、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走进文本,体验作者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感悟颂扬的真、善、美,鞭笞的假、恶、丑,体验人类不倦追求的进取精神,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的情感交流,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培养语文能力,陶冶情操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课堂 激发 情感 陶冶情操  完成一项任务时,是
摘要:本文围绕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目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信息素养的养成、信息技术实践实践及学生评价等方面,探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与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素养 创新 合作    以計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直接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信息技术对于21世纪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贯彻新课标,让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因此,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领孩子们进行快乐的课外阅读,让孩子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我
当代中国的教育,特别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而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密不可分。语文是具有人文性的学科,所以语文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所谓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性格、兴趣、气质、爱好等。通过对新课标的學习,我们知道,课堂教学不仅要满足对学生认知的培养,还要使学生的技能、情感、个性、价值观等得到发展。语文教学中有大量的形象、带有情感的内容以及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文学审美
【摘 要】本文就课堂小结的内涵,提出了质疑、情感、问题和实验四种艺术性课堂小结,改变以往只侧重于知识本身梳理的小结摸式,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师的教学睿智,为课堂点睛,为课堂增效。  【关键词】质疑 情感 问题 实验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其它各个教学环节一样,应当精心设计。所谓课堂小结,是在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终了阶段,教师对课内教学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进行归纳总结,进而转化升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