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革命攀高峰——学习毛主席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634275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我们怀着极为喜悦的心情,学习了毛主席一九六五年写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两首词。这两首词在战斗的一九七六年元旦发表,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重上井冈山》这首词是我们跟随伟大领袖毛主席进行新的长征的战斗号角,她将鼓舞着我们在继续革命的大道上,勇往直前,排除万难,永攀高峰!
其他文献
<正>本文假定:第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第二,普通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第三,经济体制是决定高等教育体制的基本外部环境条件。本文的任务在于探讨市场经济体制下专门人才需求的特点,及由此引起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如何综合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等外部条件,以及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设计我国未来的高等教育体制不是本文的任务,或者说,就高教体制改革而言,本文主要是提出问题,而不是给出问题的答案。
<正>毛泽东同志一生钟爱文学。在他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过程中,文学是他的手中一种重要武器。其中有些重要活动是以文学批评为发端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在他的著作和讲话中,对古今中外的作家和作品,作了独具特色的批评,充满了真知灼见。毛泽东的文学批评是他留给我们的一份重要遗产,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它,研究它。
<正>东坡词的名作《念奴娇·大江东去》素称豪放。权威论者或认为作者写这首词“正当政治上受到挫折,因而流露了沉重的苦闷和‘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然而依然掩盖不住他热爱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要求为国家建功立业的豪迈心情。”或认为“他深感年岁渐老,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借周瑜在赤壁之战建立大功的往事以抒发自己的怀抱。词中描写战地的雄奇
<正>读着近几年发表的数量多得惊人的新作,我心里不免产生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作品堆砌了那么多的生活细节,罗列了那么多的生活场景,为人物设置了那么多的“斗争的漩涡”,为现实编制了那么详尽的目录,它的作者似乎把吃奶的力气也用上了,却不能给人留下丰富而深刻的印象,反而给人以冗长、累赘之感?为什么有些作品只抓住一个细节、一个场面、一个人物的一种心理、一个举动、甚至一句话,只闲闲几笔勾勒,就能感人肺腑,令人荡气回肠,掩卷深思?
<正>在马克思恩格斯留下的文艺思想遗产中,关于现实主义的论述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一百年的时间过去了,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倡的并给予深刻论述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否仍葆其生命力呢?本文想联系近几年我国文学发展中出现的某些文学思潮,粗浅地谈一谈如何正确理解和如何坚持马克思恩格斯所提出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问题。不妥之处,请大家指正。
<正>《史记》的本领于列传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上自宰相、大将军,下至市井的侠客、商贾,凡二百多位有个性的人物,或个人,或集体的,司马迁以传记的方式,极富文采地使历史人物以其独自的个性跃然于纸上。如此,列记各种个性之列传的共同点,则在于肯定人物活动的多彩性之同时,也指出了无论是鲤跃龙门的光彩或一朝失势而走向灭亡之道的两极对映,皆是吾人命运的偶然性与天道无常的变数。若以列传为中心来看《史记》,正可以窥知其中有吾人连明日的遭遇亦未可推知之无奈的寓意,如列传之首的《伯夷叔齐列传》的记载,即可见知“天道是
<正>曹雪芹是中国十八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我们今天研究他的艺术观,不但可以总结一些可供我们借鉴的艺术经验,而且有助于我们正确地、深入地理解《红楼梦》。由于资料的限制,要探索曹雪芹的艺术观,是有一定困难的。但这困难也不是不可以克服,因为探求的门径还是有的:第一,《红楼梦》有不少地方谈到艺术问题,如“石头”论野史小说,贾宝玉论
<正>在清代前期,也就是《红楼梦》的成书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已进入末期,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奴役和剥削农民的基础。广大农民深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处于极端贫困和痛苦的境地,除了反抗斗争,别无出路。广大农村是当时阶级斗争的重要战场。当时,明末农民大起义已被镇压下去,而新的农民大起义尚未到来,农村的阶级斗争形式首先表现在,广大农民为反对封建的土地租佃关系而进行的抗租、反夺佃的斗争;同时还表现在以贫雇农民为主体的为反对沉重的赋税徭役负担而举行的抗粮、抗差、反苛捐
<正>《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一部作品,是曹雪芹留给我们的一宗极其宝贵的思想财富和艺术财富。作为一个卓越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曹雪芹不曾写过什么小说作法或文学概论之类,但他以毕生的心血精力创作的《红楼梦》这部作品本身正是他伟大的艺术实践,其中生动地体现着他的创作思想和文学见解。特别是小说第一回的楔子对于了解曹雪芹的创作思想、探索曹雪芹观察和概括生活的奥秘是很有意义的。作者关于将“真事隐去”而用“假语村言”敷演故事的主张;关于再现生活必需“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的主张
<正>毛主席的词《念奴娇·昆仑》,是毛主席诗词中一颗极其璀灿的艺术明珠,我们应该反复学习。这首词写于风云变幻的一九三五年。当时的形势是:帝国主义各国为了摆脱二十年代末爆发的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疯狂向外扩张,企图重新瓜分世界。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实现其蓄谋已久的独占中国的野心,继“九·一八”占领我国东北之后,又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在日寇大举进攻面前,蒋介石却实行投降卖国的政策,致使大片国土沦丧,中华民族的生存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