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T和SVM的电能质量分类识别方法

来源 :智慧电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521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能质量的分类和识别是电能质量控制的基础。为了高效识别电能质量问题类型,提出了1种基于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的电能质量分类识别方法。该方法采用Db7小波基,应用两分类SVM算法,并采用样本熵提高系统的识别效率,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际验证,所提方法的平均正确率达到97.92%,基本上能实现对电能质量问题的分类和识别。
其他文献
1 整合信息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只利用语言、文字或辅以一些肢体动作等表达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在黑板上奋笔疾书,自认为讲得很精彩、很透彻,殊不知,下面的学生却听得很枯燥、很乏味。但是,如果在化学课堂中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图像、动画、声音、Flash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里要有量的积累。为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在有限的40分钟里实现更加高效的课堂教学,这是教师永恒的追求。在新形势下,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优越
对掺杂微量元素钾的钨粉进行粒度分级后,发现钾的浓度是对粉末粒度敏感的因素,随粉末粒度减小,钾含量(PPM级)是增加的,几乎呈线性关系。由不同粒度钨粉分别制成的制品,钾的浓
《河童曼陀罗》是日本作家火野苇平河童系列作品的合集。该书围绕河童这一虚构的动物形象展开,蕴含着深刻的环境伦理。其中对河童的主体性建构拓展了伦理学的思维视野,对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