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策略研究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训练使学生会说学生在说话过程中,需要边听、边想、边说,边观察,逐步才能做到耳灵、脑活、嘴快。训练培养说话能力,必须以儿童抓起,使之达到言之有物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关键词:口语表达 信心 情境 训练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目前,小学学生的口头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表达能力一般都比较差,高年级学生当众说话还是畏畏缩缩,不够流利。原因之一是小学语文教学“重文轻语”,再加上方言影响所致。所以小学教学应加强普通话口语训练。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尝试,得出:农村小学生的说话训练须经过“想说——敢说——会说”这以有效的途径,口语表达能力才会大大提高。
  一、消除顾虑使学生敢说
  有些学生开始有一肚子的话,但因为缺乏勇气,最终还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自尊心和上进心强,因此对小学生的表扬鼓励应多于批评指责,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动机。初练口语表达时,学生往往语无伦次。但无论学生会说或不会说,我都多予鼓励,并耐心地引导他们,让他们增强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踊跃发言、无所顾虑地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习惯,课堂便日趋活跃。
  让学生敢说想说莫过于亲自做过的事情,可先组织学生做某些动作,某些小实验或制作小玩具,然后再组织语言说出做的过程的训练方法。实际是练习说明自己动手制作经过或实验过程。
  二、创造各种机会使学生想说
  一个人不发言并不等于不会说话,首先要看他想说不想说。大家知道,一个人心情愉快、感情激动的时候,话“匣子”才能打开。
  创设情境说话是一种运用人为的环境和有组织的活动提供说话的内容,来指导学生说话的方法。创设情境说话是为学生设置生动,具体,新颖,活泼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说话的情趣,是他们有形可看,有声可闻,有话可说。情境设计多种多样,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设计一些活动,表演、游戏、剪纸、现场辩论等。所设计的情境符合学生年龄的特点,力求生动有趣,但不复杂。指导观察说话,一般是按情境设计过程的顺序进行讲述,如果情境较为复杂,可分步演示,分步講述,最后连贯地讲全过程。但也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抓重点部分,学生感兴趣的部分详细地说。
  为此,我经常运用灵活多样的办法来让学生开口。如在班级开展普通话演讲比赛,讲讲你听到的、看到的事情,讲讲广播里听到或电视里看到的新闻及家中或街头巷尾碰到的新鲜事等等。这时学生的兴趣就来了,他们争先恐后,侃侃而谈。
  在讲语文课时,我更注意学生的说话训练,不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而且充分利用教材中插图描绘的内容,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讲讲插图表达的意思。观察图形是开端,理解图意是中心环节,在观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准确、有条理地讲述图意。训练顺序可以单幅图到多幅图,再到较复杂的单幅图。低年级的同学要借助老师的指导、提问、提示等指导学生观察和说话。中年级则要求学生运用以学的观察方法进行独立观察分析讲述画面内容。高年级可要求学生独立观察和分析画面、独立构思、各抒己见、发挥想象。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围绕图意中心说一段话或几段话,进而说成有一定情节的小故事。 如讲《难忘的泼水节》一课的第五、六段时,我让学生借助图展开想象,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相互祝福的场面,抓住“泼呀、洒呀”、“说啊、跳呀”等词语,让学生连起来说说。又如《雷锋》一课插图,我画了天空降下的雨帘、河边被风吹弯的芦苇及被河水漫过的小桥,画了雷锋卷着裤管正在一个一个地背小同学过桥等简图,先让学生用一句简单的话说明图意,再引导学生用较复杂的句子具体说明图意。我又根据插图按“天,风,雨,河水,雷锋。”的叙述顺序,让学生看插图,完整地叙述图意。这样逐步增加难度,学生学习情绪十分饱满。总之,利用插图和简笔画既可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说话的意愿。
  三、加强训练使学生会说
  学生在说话过程中,需要边听、边想、边说,边观察,逐步才能做到耳灵、脑活、嘴快。为此要让学生会说,把话说好,首先要训练学生把话说得正确、流利、有条理;然后进一步要求他们说话时神情自若,落落大方,或坐或站,或颦或笑,动作表情切合说话内容;进而再要求他们根据听话对象和不同环境,注意礼貌,说得得体。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就要结合教学过程,加强对学生的听说训练,注意纠正方言的不良影响,并经常指导他们掌握一些说话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把讲读课文和说话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先进行词语搭配训练,然后练习用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再结合课文内容说一段话。进而再引导学生把话说具体、说形象、说生动。这样逐步增加难度,学生不但能够接受,而且兴趣倍增、效果良好。
  听说结合既有助于提高听的能力,增强记忆力,听的效果,也锻炼了说话能力。如讲一段有意思的评书——《三国演义》或《西游记》,使学生有意识地听故事和记忆故事的中心内容和主要人物,抓住故事情节然后指导学生复述,最后能独立复述故事。这种训练方法,不仅能训练学生专心地听话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连贯地组织语言能力。低年级多讲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讲情节曲折和有战斗场面的故事,逻辑性较强的故事或具有知识性的科普故事。听故事复述主要培养学生听话的理解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为了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次数不宜多,开始训练课多讲两遍,逐步过渡到只讲一遍。复述故事可检查评出学生听话时的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因此复述故事后进行评议是十分必要的。
  在观察中训练说话,坚持先看后说,便于记忆积累观察所得,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都能得到发展。观察可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课内以观察实物模型为主。观察对象应是学生熟悉的。如:低年级观察自己文具盒、玩具、冒子等。练习说几句话到说一段话。中年级可观察小动物,花草以及一些生活用品,练习说一段话,课内还可以观察实物演示,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训练培养说话能力,必须以儿童抓起,使之达到言之有物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同时老师要给学生创造各种说话的机会,激发他们说话的愿望,逐步做到想说、说好。教师一定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做好示范。
其他文献
大多数普通高中教育因为并没有对与义务教育的衔接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了语文学习的断裂。一小部分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及时适应了分属于不同教育阶段的课程目标和教育形式
针对高压气井试气过程中井底压力或井底流量选择不当引起的井壁垮塌问题,开展了高压气藏直井裸眼段的井壁稳定性研究。综合考虑气体加速效应、Forchheimer阻力、地应力、地层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内断裂附近油气分布规律,在输导断裂主要特征部位发育及其确定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输导断裂主要特征部位与油气运移关系分析,以松辽盆地西部敖古拉断裂
巴彦呼舒凹陷白垩纪受到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后期反转改造强烈,盆地原型不清。从现今构造特征出发,通过地层残余真厚度求取、剥蚀量恢复及构造演化特征分析,对巴彦呼舒凹陷成
为了研究单裂缝注水后裂缝周围的地应力场重分布情况,并分析地应力重分布的影响因素,基于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单裂缝周围的地应力场分布,建立了地应力转向和地应力差值的计算
新课程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践行。强调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
安全问题是伴随着社会生产的产生和发展的,只要有生产,就会有不安全的因素, 就会有杜绝伤害.保障劳动者健康与安全的要求,所以笔者姑舍多个方面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进行一些探
探究超声-微波协同酶法制备芸豆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物理结构特性。以紫花芸豆为试验材料,利用超声-微波协同酶法制备RS3型抗性淀粉,考察不同水平时淀粉悬浮液质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