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探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tx00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打造有效课堂、提升教学成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中心目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教师针对这一方面开展了积极有效的探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呈现出了百花争艳的良好态势。笔者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针对打造有效课堂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与分析。
  一、精心设计教案,为打造有效课堂指引方向
  教案设计是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首要环节,整个课堂教学都以教案为线索,灵活运用、有序推进。因此,教案设计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语文教师要重视教案设计工作。首先,在教案设计中要潜心研读教材,把握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并寻求突破的角度和方式方法,以便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增强突破效果。其次,在教案设计中,教师要注重教学对象的研究。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在思想、性格、情感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教师要注重选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在言语、态度等方面注意表达的形式,同时要针对学生参与愿望强、渴望自主开展学习的心理,改进教学模式,尤其要注意突破灌输教学模式的制约,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另外,在设计教案时,教师要融入现代科技的因素,体现信息教学手段的作用。无论是教学信息的搜集还是相关资料的查找,以及课堂的生动演示,都要将信息手段作为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
  二、组织课前预习,为打造有效课堂奠定基础
  有效课堂的一个前提与基础是学生进行充分的学前准备,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既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目标针对性,又有助于师生双边互动的开展。在语文教学中,笔者首先强化对学生的预习要求,重点改变部分学生没有课前预习习惯的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开展预习,熟悉教材内容,思考学习难点,为进一步的教学开展打下基础。其次,在课前预习中强化技巧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高效预习。对于初中生而言,预习效率不高是一大难题,教师可以从相关教学刊物上搜集预习方面的经验,推荐给学生,也可以针对语文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成功的学习经验进行交流提炼,帮助学生提高预习方面的技巧水平。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运用预习成果,要求学生提炼预习难点,在课堂学习中进行相互研究,将预习的成果进一步细化。
  三、開展师生互动,为打造有效课堂增添活力
  师生互动是现代语文课堂的重要特征,教师一定要转变理念,改变教师单向灌输的陈旧模式,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发挥教师启发引导的作用,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与教师进行互动,提高思维能力与学习成效。首先,笔者优化教学载体,不再让学生进行单打独斗式的学习研究,而是要求学生建立合作小组,在小组里开展研究。许多问题借助集体的形式,集中大家的智慧,实现教学重难点的有效突破。其次,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运用提问手段活跃课堂氛围。除了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外,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质疑的问题,在小组及班级范围内相互学习研究,增强学习成果。另外,师生互动还要表现在情感交流方面,教师的言语、眼神及其他肢体语言都是开展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与途径。教师强化对学生的鼓励,增强他们的语文学习积极情感,从而打造高效语文课堂。
  四、实施分层教学,为打造有效课堂提供保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能力有显著的差别,有效课堂应当着眼于学生的整体,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整体教学成效为目标,而不能局限于某一层级的学生得到发展。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要在学习中落实分层学习目标,为学生量身构建教学体系。首先,笔者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结合学生一段时期以来的综合学习状况,如卷面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情感态度等,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为每一位学生选好坐标,从而为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其次,在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中,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无论是课前预习要求、课堂提问难度还是课后作业布置,都兼顾学生的这一方面特点,分为难、中、易三个不同的层次对学生提高学习要求,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切合自身的语文学习基础,有助于提升教学成效。另外,在语文教学考核中,教师要注重为学困生群体单独设置考核内容,侧重于考核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基础知识,让他们的考核与学习目标保持同一水准,避免学生因为过难的测试而打击学习自信心。
  五、进行当堂检测,为打造有效课堂获取信息
  有效课堂不仅包括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涵盖对下一步教学的及时洞悉和有效调整方面。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尤其是通过当堂检测的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状况。笔者在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测试题,针对当堂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出较为简练的一组检测题,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其次,在每一节课的最后环节都保留一小段时间进行当堂检测,这样学生完成的情况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就能一目了然。采取这样的方式获取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既及时又准确,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避免不必要的时间与精力浪费。另外,在当堂检测环节,教师不仅可以搜集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反馈信息,而且要求学生在检测的过程中学会反思:本节课还有哪些方面学得不足、存在短板,没有完成哪些学习任务等。并要求学生在课后针对当堂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回顾,达到知不足而后能弥补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广大教师要针对教学的每一个重点环节进行优化,从而打造有效课堂,为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发挥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海英.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探讨[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2(05).
  [2]方相成.论语文有效教学三要素[J].丽水学院学报,2011(03).
  [3]徐爱林.如何实施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J].新课程(上),2011(05).
其他文献
摘 要: 不管在哪个教育阶段,语文都是基础教育,其涉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能够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内涵。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因为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融合的学科,只有将道德教育渗透进高职语文教学,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目标,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文章分析了如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  关键词: 高职语文教学 道德教育 渗透策略  高职语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强化学生知识点的掌握,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习作能力等具有重要影响,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立足高中语文教学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一、开展汉字发音训练,为学生口语表达奠定基础  口语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熟练运用普通话进行表达,而许多学生在这一方面恰恰薄弱,
预习是指在教师上课之前,学生提前学习教师上课要讲的内容,这是学习的最初环节、起始阶段。根据预习的时间和内容,预习可以分为学期预习、单元预习和课前预习。学期预习,就是在开学之初,阅读教材目录和前言,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通读教材,用浏览的方法了解教材的结构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单元预习,就是以略读本单元各篇课文,初步感知本单元的内容,明确知识点和能力增长点,特别要注意本单元读写训练的要求,初步体会各篇文章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的语言凝练,节奏鲜明,讲究平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感。比起其他体裁的文学作品,古典诗词更适合诵读。反复诵读不仅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而且利于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意境美,进而让心灵浸润在古诗词创造的唯美艺术殿堂中。  诗歌教学要多读,这一点语文老师已经基本达成共识。许多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不仅注意到诵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而且教给学生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语文阅读教学是采集信息、认识世界、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但是由于教师没有紧扣阅读教学主题,往往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作者在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自己对以往阅读教学的反思的基础上提出自主性阅读、探究性阅读、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策略,为今后增强阅读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策略研究  阅读伴随人的终生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新理念旨在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能动性,是民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映。它体现了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双向互动关系,是师生在平等氛围下的心灵相约、精神的交融,教学相长。  新课程理论揭示了阅读教学的本质是对话。教师如何由过去的课堂主宰者变为现在的平等交流者,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呢?我认真把握对话涉及的“学生、教师、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