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及达标策略专家共识

来源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unsu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原则,即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健康状况、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等因素实施分层管理。本共识建议一般成人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HbA1C控制目标为<7.0%,并对其他情况下的HbA1C目标值作出推荐。本共识建议将二甲双胍作为T2DM患者单药治疗的首选,α-糖苷酶抑制剂(AGI)或胰岛素促泌剂作为单药治疗的备选。进行联合治疗时,建议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心力衰竭(HF)或慢性肾脏疾病(CKD)进行分层。如患者合并ASCVD,建议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联合有心血管获益证据的胰升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如患者合并CKD,建议联合用药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首选有肾脏获益证据的SGLT2i,在患者不能使用SGLT2i时可选择有肾脏获益证据的GLP-1RA。如患者合并HF,建议在条件允许时选择SGLT2i。如患者未合并ASCVD、HF或CKD时,可根据基线HbA1C水平、低血糖风险、体重、经济状况、药物可及性等因素选择联合的药物。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自制护理装置在严重腹泻或大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严重腹泻或大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研究组给予自制肛周皮肤护理装置干预,比较2组患者肛周皮肤损害程度、护理工作量及患者疼痛指数。结果研究组肛周皮肤损害程度、护理工作量及患者疼痛指数分别为(0.40 ± 0.11)分、(2.14 ± 0.22)次/d、(1.36 ± 0.40
目的探讨2种循环补液方案治疗热射病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护理对策及疗效。方法对32例热射病患者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量出为入"的循环补液方案的患者17例,为A组;普通补液方案的患者15例,为B组,补液以5%葡萄糖500 ml和林格液500 ml交替输入,必要时补钾。最后观察"量出为入"的循环补液方案对热射病合并MODS综合治疗转归的影响。结果A组17例患者全部治愈,治疗期间未发生
目的研究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背景下眼科多学科团队术前血糖管理模式及其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治的CS03Z、CS09A(上海联众DRGs系统诊断编码)病组中行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注药术、白内障摘除术的病例170例。将2018年1月1日至6月31日的76例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术前会诊制血糖管理;将2018年7月1日至12月31日的94例分为观察组,实施多学科团队术
目的描述遗传性大肠癌患者一级亲属对大肠癌的认知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精简的香港中文大学《结直肠癌认知调查问卷》和一般资料调查表,对274例遗传性大肠癌患者的一级亲属进行调查,分析该人群的大肠癌认知特点及水平并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遗传性大肠癌患者一级亲属对大肠癌具有较高认知者占60.2%(165/274),部分认知者占23.7%(65/274)
目的探讨改良床旁肺部超声评估(BLUE)方案在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入住ICU的机械通气患者按照入住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影像资料及肺部听诊给予胸部物理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影像资料及肺部听诊基础上,每日按照改良BLUE方案进行肺部超声评估后给予胸部物理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治疗后1、2、4、7 d自主排痰能力。结果试验
目的探讨"互联网+"平台对乳腺癌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AIs)治疗中全程骨健康管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AIs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按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分别进行骨密度检测,之后对对照组患者嘱以钙剂补充、健康讲座、实时管理等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基于"互联网+"的全程骨健康管理干预。1年后对2组患者分别进行骨质疏松知识问卷调查和骨密度检测。结果观察组
目的了解中国、瑞典在校护生对职业危害认知状况,为降低职业暴露率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采用自拟问卷,中文、瑞典语两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国护生在包括机械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物理性危害4个维度的职业危害认知正确率分别为94.4%(1 024/1 085)、89.8%(557/620)、81.6%(1 898/2 325)、90.7%(703/775),均高于瑞典护生的58.4%(756/12
目的对6例中国儿童早老症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并对部分患儿的致病基因携带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例儿童早老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对其中4例患儿家系进行致病基因测序分析。分别留取研究对象的EDTA抗凝血3 ml,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然后运用一代测序技术对患儿家系进行核纤层蛋白A/C(LMNA)基因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正常结果比对,寻找致病性突变位点。结果6例早老症患
目的探讨1例不明原因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具有特殊面容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5岁男性患儿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病因。方法用常规G显带技术分析患儿及其父母染色体核型,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及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low-coverage massively parallel CNV sequencing,CNV-seq)对患儿进行可能致病突变及染色体拷贝数变异的分析。结果患儿染色体核型为46,XY,其父母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