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东西都没有什么用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iy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毕业时,爸说:“你一定要念一个硕士学位。不用念博士,可是硕士是一定要的。”
   为什么“硕士是一定要的”?我没问。
   爸爸对我的要求非常少,所以一旦他开口了,我都很“上道”地照单全收,当然,也因为硕士大都很容易念,选个容易的科目,常常可以在9个月内就拿到硕士。
   博士就麻烦得多,要是不幸遇上贪图廉价人工的指导教授,想把研究生一直留在身边帮忙,那一个博士学位耗掉你十年以上,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我就很安然地接受了爸的指示。
  “没问题,一个硕士。”我很有精神地复诵一次,好像柜台后的日本料理师傅。
   “而且要念一流的学校。”爸进行第二阶段的指示。
   “没问题,一流学校。”师傅复诵客人点的第二道菜。
   我当然很同意“念一流学校”的想法。
   大学四年,整天听我有学问的好友阿笔不断告诉我西方最厉害的几间大学,到底都厉害在什么地方:柏克莱待了多少个得过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院又完成了什么手术、德国的法学博士和美国的有何不同、牛津的研究生吃晚饭时要穿什么、康乃尔的研究生为什么自杀比例最高……聊的都是这一类的事情。
   对于在台湾各种烂学校混了十几年的我们来说,没事就把这些知识神殿的名字,在牙齿之间盘弄一番,实在是个方便又悲伤的娱乐。就像两个台湾的初中男生,翻看着《花花公子》杂志拉页上的金发兔女郎,夹杂着向往和民族的自卑。
   爸对学位的指示,已经清楚收到。“一流学校,硕士就好”。轮到我对爸开出条件了。有风格的料理师傅,是不会任凭客人点什么就做什么的。客人可以要求吃生鱼片,可是有风格的师傅,会决定此刻最适合做生鱼片的,是哪一种鱼。也就是说,你点归你点,未必吃得到。
   “爸,我只念我想念的东西喔。”“可以,不要念太多就好。”爽快。这是爸跟我随着岁月培养出来的默契。各取所需,互蒙其利。不過,老实说,“我取我需”的状况,似乎比“爸取爸需”的状况,要多那么一两百次吧。
   我想念的东西,对一般的台湾爸妈来说,似乎有点怪。
   我想学舞台剧。还好我爸不是“一般的台湾爸妈”。从小到大,爸从来没问过我:“这有什么用?”“这有什么用?”几乎是我们这个岛上,最受欢迎的一个问题。每个人都好像上好发条的娃娃,你只要拍他的后脑一下,他就理直气壮地问:“这有什么用?”
   “我想学舞台剧。”“这有什么用?”
  “我正在读《追忆似水年华》。”“这有什么用?”
   “我会弹巴哈了。”“这有什么用?”
   “我会辨认楝树了。”“这有什么用?”
   这是我最不习惯回答的问题,因为我没被我爸问过这个问题。
   从小,我就眼睁睁看着爸妈做很多“一点用也没有”的事情。爸买回家里一件又一件动不动就摔破的瓷器水晶;妈叫裁缝来家里量制一件又一件繁复的旗袍;一桌又一桌吃完就没有的大菜;一圈又一圈堆倒又砌好的麻将,从来没有半个人会问:“这有什么用?”
  “漂不漂亮?”“喜不喜欢?”“好不好吃?”这些才是整天会被问到的问题。
   长大以后,越来越常被别人问:“这有什么用?”才忽然领悟很多人,是随着这个问题一起长大的。
   我不大确定——这是不是值得庆幸的事。一直到,反复确认了“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都没有什么用”时,才觉得自己运气真好。
   人生,并不是拿来用的。
   爱情,光荣,正义,尊严,文明,这些一再在灰暗时刻拯救我、安慰我的力量,对很多人来讲“没有用”,我却坚持相信这才都是人生的珍宝,才禁得起反复追求。
  选自《说话的艺术》
其他文献
钱钟书先生说:“吃饭有时很像结婚,名义上最主要的东西,其实往往是附属品。吃讲究的饭事实上只是吃菜,正如讨阔佬的小姐,宗旨倒并不在女人。”钱先生的这段话,成了经典,被广为引用。然而,如果钱先生是南宋人,哪怕是清朝人,肯定有人会跟他抬杠、较真。   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曰:“至于饭,一日不可无,一生吃不厌。盖八珍乃奇味,饭乃正味也。”清代袁枚也有类似的主张:“饭之甘,在百味之上,知味者,遇好饭不必用
多少年过去了,那张清瘦而严厉的,戴六百度黑边近视镜的女人的脸,仍时时浮现在我眼前,她就是我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想起她,也就使我想起了一些关于橘皮的往事……   其实,校办工厂并非是今天的新事物。当年我的小学母校就有校办工厂,不过规模很小罢了,专从民间收集橘皮,烘干了,碾成粉,送到药厂去。所得加工费,用以补充学校的教学经费。   有一天,轮到我和我们班的几名同学,去那小厂房里义务劳动。一名同学问
上一个最喜欢的BBS论坛,读到名叫“真心小骗子”的网友的一个贴子,感动莫名。回到家,我居然从父亲那里讨要了一杯白酒,一饮而尽。父亲说:“心情不赖呀?”我说:“是啊,因为我看了一个好看的帖子。”那帖子是这样的:那天我在阅览室随意翻看杂志,见一个人径直走进来,被管理员叫住:“登记名字和卡号!”那人停住,有点不知所措:“我没有卡号。”“是这学校的吗?”管理员没有抬头,只是继续着手上的活。“不是。”“哪儿
这几天,我开始整理我爸写的回忆录。老人家因腰椎盘突出,下肢常疼痛难耐,已无法挪步。握笔的手,也虚弱得很。就在这样艰难的情形下,他硬是一笔一画,手写出四五万字的回忆录来。信纸上,繁体字与简体字混杂着,有的字,明显着力不够,飘浮着,我看得吃力。却也利于我放缓速度,一步一步,走在他曾走过的路上。“笃笃”声响,回荡在逝去的岁月里,也激荡在我的心里……曾经,他那么拼命和努力,为的只是三个字:活下去。一个平凡
在医院陪护岳母的时候,我见到了邻床那个患了肺癌的中年女人。   因为化疗,她的头顶光光的,脸上却不像其他病人那样愁苦,反而常常挂着笑容。仿佛在灰恹恹的病房里,忽然冒出来一抹春色来,让我不禁眼前一亮。   她跟我们聊天,说她曾经有一架很漂亮的钢琴,并教会了很多孩子弹钢琴,有的孩子还拿过奖呢!她骄傲地给我们看她修长的手指——那双白皙修长的手,上面布满了针孔。和她熟络后,知晓了为了给她治病,丈夫把她的钢
连翘,最早以诗歌的形式出现在《尔雅》里,以中药的形式出现在《神农本草经》里。几千年的岁月中,它带着一身的微寒和淡淡的苦涩,俯身劳苦大众,不分春夏秋冬,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不知化解了多少百姓的清寒与苦痛。   半生光陰,倏忽而过,以连翘为主要成份的银翘解毒片、VC银翘片作为清热解毒的家庭常用药,曾经终年在父母老屋破旧的柜子里备过,如今也在我漂亮的药箱里备着。儿子三四岁时,每遇鼻塞
逛书店,注意上一个人。他古怪的行为吸引了我的目光。   他围着书架转一圈,再转一圈,终于停下来,仰起头,目光定格在架上的一本書。   他又开始来回转动起脖子,目光在挑书的顾客身上游移。忽而触着我的目光,迟疑一下就移开了,继续左顾右盼。   他想做什么?这样想着,脑海里浮出两个字,偷书。但我不觉得他是坏人。   不经意又碰着他的目光,我用笑容示意他,需要我帮忙吗?他仿佛听见我的心声似的,朝我笑一下,
神明的大自然,对每个人都平等。不论贫富尊卑、上智下愚,都有灵魂,都有个性,都有人性。但是每个人的出身、遭遇和天赋的资质才能,却远不平等。有富贵的、有贫贱的,有天才、有低能,有美人、有丑八怪。凭什么呢?人各有“命”。“命”是全不讲理的。孔子曾慨叹:“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是命,就犟不过。所以只好认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曰》)曾国藩顶讲实际
没钱也能好好玩,不玩对不起自己。生老病死,为必经过程。既然知道有这么四件事,还不快点去玩?   玩,不需要有什么条件,看蚂蚁搬家也可以看个老半天。养条便宜金鱼、种盆不值钱的花,都可以玩个够。下棋、种花、养金鱼,都不必花太多钱,买一些让自己悦目的日常生活用品,也不会太破费,绝对不是玩物丧志,而是玩物养志。   教你怎么赚钱的专家多得是,打开报纸的财经版每天替你指导,事业成功的老板更会发表言论来晒命。
人生如赌场,职场如赌场,一言一行是赌注。这句话乍一听上去,稍显偏执且哗众取宠。虽然看上去,人世间一派平静,你的一言一行决定不了太多既定的结果。但实际上,人生、职场对于你来说就是赌场,你的一言一行都是你的赌注,赌对了,成事的概率就大很多。在这件事情上,曾国藩也有相关的观点:“急于求效,杂以浮情客气,则或泰山当前而不克见。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黄金注者昏”。就像我崇拜曾国藩一样,上句话曾国藩就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