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谨防“自免肝”来敲门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ktj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0岁的李女士经常感觉浑身没劲,口腔总爱溃疡,一直没太在意。可最近的一次体检结果却显示“转氨酶高”,经进一步检查,最终被诊断为“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免肝不传染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卢秉久说,如果你的肝功能化验单出现了向上或者向下的箭头,而你并不喝酒、不滥吃药、也没有病毒性肝炎病史,但口腔经常溃疡、经常腹泻、头发掉很多,那你有可能患上了自身免疫性肝炎(简称自免肝),建议进一步进行相关检查。
  很多患者一听到肝炎,马上会问有没有传染性,其实这是一个认知误区。所有导致肝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的都叫做肝炎,它的病因有多种。在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最常见,而在国外,酒精性比较常见。而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所导致的肝病,所以,不具有传染性,大家不必谈“肝炎”色变。
  发病机制:免疫系统敌我不分
  卢主任进一步讲解道,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三个方面:免疫防护功能、自身稳定功能和免疫监视功能。其中的自身稳定功能也称为自身免疫耐受,是指在正常的人体生长、发育和生存中,有完整的自身免疫耐受机制来维持。这种机制使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认清自身细胞和异己细胞,对自身组织细胞有耐受性、保护性,而对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进行清除。—旦这种自身免疫耐受的完整性遭到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就分不清敌我了,常常对自身正常的组织细胞发动“内战”,造成组织损伤。这种“内战”如果发生在肝脏,就是自身免疫性肝炎。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临床显示,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女性。这是因为女性一生中,体内会发生几次比较重大的角色转变。从小女孩到少女、从少女到少妇、从少妇到母亲,一直到绝经,这几次人生角色大变化的背后跟随的是体内各种激素水平的大改变。如果在交界处没有交接好,那么就很容易出现疾病。
  中医认为妇人是容易情绪变化的,如嫉妒、悲伤、生气、爱恨等。正是由于这些“多情”的存在,导致肝气不畅、血行瘀滞等,所以,较男性更容易受病。卢主任强调,当然也不是说男性可以完全幸免,只是说发病率相对较低。所以,女性朋友要保持一份平常心,格外小心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个隐形杀手。
其他文献
感冒看似不是什么大病,但却“有真有假”,背后可能藏了多个“伪装者”,有些更可能致命,若是不了解,就可能误当“感冒”而延误了治疗时机。  真假难辨的“伪装者”  在感冒的“伪装者”军团中,“功劳”最大的莫过于流感、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咳嗽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感冒和流感似乎差别不大,但事实上,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类疾病。一般来说,普通感冒症状轻、传染性低,主要症状集中在鼻咽部,比如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
近期《国际肥胖杂志》刊登的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布莱恩·施瓦茨及其团队的研究,肯定了“幼年使用抗生素会令儿童增重更快”的观点,而且这一作用具有累积效应,即使用抗生素次数越多,增重越快。  施瓦茨发现,儿童每使用一次抗生素,就如同给“增重引擎”轰了一脚油门。在纳入研究的约3万名儿童中,大约有21%有过7次及以上使用抗生素的经历。数据显示,这些儿童年届15岁时,要比未使用过抗生素的同龄人重3磅左右。
本文以晚清小说家吴趼人的小说创作为个案,探讨吴趼人小说在传统与西方之间寻求突破的创作轨迹,阐述了作为晚清小说名家之一的吴趼人是如何在传统与西方小说里游走,他继承了传统
在中国“第五代”影人从边缘走向主流,同时也失去了对生活的新鲜体验和对艺术的创新性形势下,“新生代”影人开始走上中国电影的舞台。 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电影新生代的概念
小张去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京的一所著名大学,然而入学体检时,发现乙肝病毒携带,而且是大三阳。在校医的建议下,他去附近的一家医院完善了肝功、乙肝病毒定量等检查,肝功及B超结果均无异常,但是乙肝病毒定量1.59*10^8 copies/ml,医生告诉他这个指标意味着病毒活跃复制,有较强的传染性,目前诊断“乙肝病毒携带者”,暂时不需要用药治疗,定期复查即可。得到这个结果,他更加紧张,因为他的外公就是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