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造口双管法在十二指肠破裂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yizh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胃造口双管法在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修复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收治的41例行十二指肠破裂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5例患者十二指肠减压和空肠营养管放置方法采用Hassan三管法设为三管组,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6例患者采用胃造口双管法设为双管组。患者采用十二指肠破裂缝合修补、带蒂空肠片以及十二指肠端-端吻合的方法行十二指肠修复术。患者术后予以抗感染、抗休克、生长抑素抑制分泌、营养支持及防治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术后48 h开始经肠内营养管泵注营养液500 mL/d,渐进性增加泵注量并逐步过渡到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同时收集引流的消化液回输入营养管。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情况:并发症(十二指肠瘘、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营养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

41例患者中行十二指肠破裂缝合修补术28例、带蒂空肠片修补术8例、十二指肠端-端吻合术5例;患者术中均行十二指肠减压及放置空肠内营养管。三管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84±38)min,双管组为(153±3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66,P<0.05)。三管组和双管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 112±707)mL和(1 011±595)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6,P>0.05)。三管组和双管组患者术后十二指肠瘘、腹腔感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比例分别为3/25和1/16、8/25和5/16、9/25和4/16、10/25和6/16,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0.545,0.026,P>0.05)。术后11例患者发生早期肠梗阻,其中三管组10例(十二指肠部分狭窄3例、空肠造口附近小肠不全梗阻7例),双管组1例(十二指肠部分狭窄);两组患者术后早期肠梗阻发生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梗阻患者均经胃肠减压、禁食等保守治疗后缓解。三管组患者肠内营养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9)d和(29±9)d,双管组分别为(19±9)d和(23±8)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8,2.120,P<0.05)。

结论

十二指肠破裂修复术中,采用胃造口双管法放置十二指肠减压管和空肠营养管,简化了手术步骤,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肠梗阻风险,近期疗效可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同时性结肠癌肝转移转化治疗后行一期切除原发灶及肝转移灶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1例乙状结肠癌伴肝脏多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示乙状结肠癌,肠周多发淋巴结,肝转移灶5个,2个转移灶直径较大分别为4.5 cm和3.6 cm;结肠镜病理学检查提示腺癌。经多学科团队讨论后行mFOLFOX6化疗联合贝伐珠单克隆抗体治
目的探讨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与microRNA-885-5p的关系,观察microRNA-885-5p对肝癌细胞MHCC-97H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鉴定microRNA-885-5p的靶基因,揭示AEG-1促进肝癌转移的机制。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构建AEG-1过表达质粒,合成沉默AEG-1的siRNA,分别瞬时转染进MHCC-97H细胞。对于转染质粒,以转染空载体Vector N
转移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展的终末阶段,而肝脏是其血源性转移最好发的部位。转移性肝癌的治疗主要有手术治疗、全身化疗、RFA、门静脉栓塞术、肝动脉导管栓塞术等不同手段。消化系统肿瘤肝转移的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不同治疗方法对不同瘤种的治疗效果不尽相同,临床工作者需要以多学科团队诊断与治疗为基础,围绕患者的疾病特点,制订系统化的综合治疗方案。但是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新型有效化疗药物的出现以及肝转移灶手术适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肺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影响肺转移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4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21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术后第1年每3个月1次,第2年每半年1次,以后每年1次。随访内容包括直肠癌患者前切除术后肺转移的发生情况以及肺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或随访
目的探讨经腹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肝转移灶切除术治疗同时性低位直肠癌肝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1例同时性低位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多学科团队讨论决定行经腹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联合肝转移灶切除术。先经腹腔完成肝转移灶切除、血管离断和淋巴结清扫,以及中上段直肠系膜的游离。然后经肛入路完成下段直肠系膜切除,以及直肠和肝脏切除标本的取出。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探讨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578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指标包括:(1)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Clavien-Dindo分级。(2)单因素和多因素分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1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意愿决定是否行新辅助化疗。42例行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设为新辅助化疗+腹腔镜手术组,70例仅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未行新辅助化疗患者设为腹腔镜手术组。新辅助化疗+腹腔镜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老年(年龄≥65岁)单发早期胃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45例行ESD的单发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57例年龄≥65岁的患者,设为老年组;88例年龄<65岁的患者,设为中青年组。所有患者术前经多学科团队讨论、评估后决定行ESD。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