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两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贝伐单抗Bevacizumab、雷珠单抗Ranibizumab)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病人,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继发DME患者60例96只眼纳入观察.其中,中度非增生期(NPDR) 15只眼,重度NPDR 36只眼,PDR 45只眼.按治疗方法分:单纯光凝为A组、联合治疗为B、C组,各组均为32只眼.后两者分别在玻璃体腔注射贝伐单抗1.5 mg、雷珠单抗0.5 mg 1周后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对三组中的中度NPDR行次全视网膜光凝(Sub-PRP)、重度NPDR及PDR行全视网膜光凝(PRP).观察三组治疗前、后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视网膜新生血管(RNV)渗漏面积和视网膜电图(ERG)的改变,并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B、C组光凝能量明显低于A组(F=133.746,P<0.001);其各时间点BCVA、CMT及RNV消退率均优于A组(FBCvA=142.89,FCMT=166.341,FRNV=36.749,均P<0.001),尤其是C组;其最终ERG b波振幅高于A组(F =16.007,P<0.001),降低幅度小于A组(F =8.034,P=0.001).联合治疗B、C组各时间点IOP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F =0.019,P=0.890),且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能在短期内迅速有效促进RNV消退,减轻RNV渗漏以及黄斑水肿并提高视力,且雷珠单抗比贝伐单抗起效更快.联合疗法中,抗VEGF药物能减轻视网膜水肿,降低PRP所需能量,减轻对视网膜的损伤,减少并发症,从而保护视网膜的功能,且协同光凝能延迟RNV的复发时间。
抗VEGF药物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观察研究
【摘 要】
: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两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贝伐单抗Bevacizumab、雷珠单抗Ranibizumab)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在深圳市眼科医院就诊病人,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检查确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继发DME患者60例96只眼纳入
【机 构】
:
518001深圳,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眼科医院,518001深圳,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眼科医院,518001深圳,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眼科医院,518001深圳,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眼科医院
【出 处】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4年32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一种国内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35例(48只眼)于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新疆乌鲁木齐解放军第474医院全军眼科中心就诊,诊断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CNLDO)的患儿,均经其他医院或门诊采取保守治疗、加压泪道冲洗和(或)泪道探通法,随访3~16个月,而治疗无效后而收治住院,在全身麻醉下采取一种特制泪道探针泪道探通方式,在可记忆钢芯引导下行上、下泪道环形置入超细
目的 了解中学生近视眼合并周边部眼底退行性病变的患病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群体抽样的原则对豫东平原地区的五县市五所重点中学在校学生进行眼底流行病学调查,对其双眼屈光状况,视力及矫正视力,以及眼底病变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共检出近视眼者3465人(72.6%),其中合并有各种周边部眼底退行性病变者488人,患病率为14.08%.(2)近视者中4.01%患有视网膜格子样变性,6.03%患霜
张×男 40岁因车祸后,左眼视物不清半月余,于2006年6月13日来我院就诊.半月前因车祸右侧9-10肋骨骨折,血气胸,右侧上臂骨折;右侧头面部大面积擦划伤,患者当时昏迷,在当地医院抢救治疗,患者清醒后,发现左眼视物不清,无眼红眼痛,当时未曾作任何治疗,今来诊.全身检查:一般情况可,血压120/80mmHg.视力右0.6、左眼前30cm数指,右眼前节及眼底大致正常,左眼角膜清亮,前房深度可,房闪(
期刊
目的 分析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双眼的调节参数和正视者是否有差异,探讨这些调节参数的差异是否是导致个体屈光状态近视化发展的诱因.方法 选取40位受试者,正视者右眼20只,屈光参差者20位,其中屈光参差者高度数眼20只,屈光参差者低度数眼20只,在屈光完全矫正的基础上用主观的测量方法测量其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和调节滞后量.结果 三组间的最大调节幅度AMP以及负相对调节NRA无显著性差异,正视组的正相对调
目的 观察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患者,应用26G针头引导单直针间断缝合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安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20例(20只眼)虹膜根部离断患者,采用26G针头引导单直针间断缝合法进行修复,观察其瞳孔、视力及眼前节炎症反应.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良好修复,术后瞳孔完全恢复圆形16例,近圆形4例;双瞳孔及复视消失,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对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患者采用2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与一类T细胞识别、粘附及活化有关的细胞膜分子,在同种异体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知的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有关的CD分子主要有CD4、CD8、CD28/CTLA4-B7协同刺激分子、CD40-CD154协同刺激分子、CD25、CD69等.本文对近年来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患者 女 20岁 因左眼上睑注射新洁尔灭后肿痛15 h于2007年11月8日来我院就诊,以左眼睑化学伤收入院.患者诉于入院前一晚于某美容院行双眼皮手术,术中由于术者误将5%新洁尔灭0.5ml当作麻醉药注射入上睑皮下组织,注射部位约于上睑中央距睑缘4mm处,当时即感疼痛并伴有皮下出血,之后逐渐出现眼部肿胀伴灼热感,睁眼困难,经当地卫生院治疗后未见好转,遂来我院就诊。
期刊
患者男 13岁因双眼视力突然下降2d于2007年10月19日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双眼视力均为0.1,矫正无提高;双眼轻度睫状充血,尘状KP(+);瞳孔大小正常,光反射存在;玻璃体尘状混浊;双眼底视乳头充血,境界欠清,视网膜广泛灰白色水肿,整个视网膜血管均由白色渗出物围绕形成白鞘,极似冬天裹着霜雪的树支,且以静脉受累明显,视网膜有散在的小片状出血。
期刊
眼部毛辣虫损伤临床上偶见报道.我科自1995年3月至2007年4月共诊治此类患者3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62岁,平均39.3岁.除2例为儿童外,其余均为成年人.其中26例为农民.右眼16例,左眼17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