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样树支状视网膜血管炎一例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z741335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 13岁因双眼视力突然下降2d于2007年10月19日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双眼视力均为0.1,矫正无提高;双眼轻度睫状充血,尘状KP(+);瞳孔大小正常,光反射存在;玻璃体尘状混浊;双眼底视乳头充血,境界欠清,视网膜广泛灰白色水肿,整个视网膜血管均由白色渗出物围绕形成白鞘,极似冬天裹着霜雪的树支,且以静脉受累明显,视网膜有散在的小片状出血。

其他文献
自80年代初Trokel等首先介绍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矫治近视以来,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变革与突破,目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占据主流地位,但其它术式如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
期刊
目的 迄今的研究表明,应用药物及物理方法,可以减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已经证实胆碱使受体阻断剂在缓解近视发展有确定疗效,阿托品是代表性药物,其次为哌伦西平、山莨菪碱、托品酰胺等.其它药物在动物实验中也显示了初步疗效,而中医药方面也表现出可喜前景.以后近视治疗研究热点应是方便、毒副反应轻微的药物或方法,并经得起循证医学的检验,才是科学态度。
目的 探讨一种国内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35例(48只眼)于2009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新疆乌鲁木齐解放军第474医院全军眼科中心就诊,诊断为先天性鼻泪管阻塞(CNLDO)的患儿,均经其他医院或门诊采取保守治疗、加压泪道冲洗和(或)泪道探通法,随访3~16个月,而治疗无效后而收治住院,在全身麻醉下采取一种特制泪道探针泪道探通方式,在可记忆钢芯引导下行上、下泪道环形置入超细
目的 了解中学生近视眼合并周边部眼底退行性病变的患病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群体抽样的原则对豫东平原地区的五县市五所重点中学在校学生进行眼底流行病学调查,对其双眼屈光状况,视力及矫正视力,以及眼底病变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共检出近视眼者3465人(72.6%),其中合并有各种周边部眼底退行性病变者488人,患病率为14.08%.(2)近视者中4.01%患有视网膜格子样变性,6.03%患霜
张×男 40岁因车祸后,左眼视物不清半月余,于2006年6月13日来我院就诊.半月前因车祸右侧9-10肋骨骨折,血气胸,右侧上臂骨折;右侧头面部大面积擦划伤,患者当时昏迷,在当地医院抢救治疗,患者清醒后,发现左眼视物不清,无眼红眼痛,当时未曾作任何治疗,今来诊.全身检查:一般情况可,血压120/80mmHg.视力右0.6、左眼前30cm数指,右眼前节及眼底大致正常,左眼角膜清亮,前房深度可,房闪(
期刊
目的 分析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双眼的调节参数和正视者是否有差异,探讨这些调节参数的差异是否是导致个体屈光状态近视化发展的诱因.方法 选取40位受试者,正视者右眼20只,屈光参差者20位,其中屈光参差者高度数眼20只,屈光参差者低度数眼20只,在屈光完全矫正的基础上用主观的测量方法测量其调节幅度、正负相对调节和调节滞后量.结果 三组间的最大调节幅度AMP以及负相对调节NRA无显著性差异,正视组的正相对调
目的 观察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患者,应用26G针头引导单直针间断缝合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安阳市眼科医院就诊的20例(20只眼)虹膜根部离断患者,采用26G针头引导单直针间断缝合法进行修复,观察其瞳孔、视力及眼前节炎症反应.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良好修复,术后瞳孔完全恢复圆形16例,近圆形4例;双瞳孔及复视消失,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对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患者采用2
异常视网膜对应是一种常见双眼视觉异常,临床上治疗斜视要在矫正眼位的同时,矫正双眼异常视网膜对应.文中总结了国内外异常视网膜对应矫正方法。
白细胞分化抗原是与一类T细胞识别、粘附及活化有关的细胞膜分子,在同种异体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已知的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有关的CD分子主要有CD4、CD8、CD28/CTLA4-B7协同刺激分子、CD40-CD154协同刺激分子、CD25、CD69等.本文对近年来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患者 女 20岁 因左眼上睑注射新洁尔灭后肿痛15 h于2007年11月8日来我院就诊,以左眼睑化学伤收入院.患者诉于入院前一晚于某美容院行双眼皮手术,术中由于术者误将5%新洁尔灭0.5ml当作麻醉药注射入上睑皮下组织,注射部位约于上睑中央距睑缘4mm处,当时即感疼痛并伴有皮下出血,之后逐渐出现眼部肿胀伴灼热感,睁眼困难,经当地卫生院治疗后未见好转,遂来我院就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