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与戰争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历史,从世界上第一艘由巡洋舰改装的航空母舰诞生到今天,它以其兵力兵器的高度合成、攻防手段的兼备多样、机动远航的快速持久等特点,已驰骋海戰场近百年。回顾百年历史,受武器装备戰技术性能和人们思想观念等的影响,航空母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水上飞机母舰奏响海戰新时代前奏
  
  1913年5月,英国海军对一艘轻巡洋舰“竞技神”号进行了改装,拆除了舰首和舰尾的火炮,在舰首安装了飞行甲板,作为起飞平台,舰尾作为停机平台,在军舰的主桅下还用帆布搭成了一个机库,可用于停放3架“肖特”折叠翼式水上侦察机,从而将“竞技神”号改装成为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不过显然因为不具备使舰载机直接在母舰上起降的能力,水上飞机母舰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航母,但它在航母的发展历史上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
  水上飞机母舰作为航母发展的初创期,在海戰中暴露出严重的先天不足。各国海军放弃了水上飞机母舰的改建,转而研究和建造可供飞机直接起降的真正意义上的航母。1918年初,英国海军改建成功了“暴怒”号航母,飞机可以互不干扰地同时进行起降,搭载飞机的数量也增加到20架。“暴怒”号成为世界上第一艘能起降飞机的真正意义上的航母。1918年7月19日,由“暴怒”号航母和4艘护航驱逐舰组成的特混编队驶往荷兰沿海,7架新型的双翼机从舰上起飞,攻击了位于丹麦境内的德军飞艇基地,一举摧毁了德军的两艘“齐柏林”式飞艇。这是一次十分成功的海军对岸空袭作戰,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海军舰载航空兵在对岸攻击作戰中所取得的最大戰果。从此海戰由撞击、炮击,进入以舰载机攻击为主的新阶段。之后,日本航母“凤翔”号、美国航母“兰格利”号等相继建成服役投入作戰。不过直到“二戰”初期,航空母舰的巨大作戰威力并没有被人们认识,它在海戰场上只是扮演了辅助戰列舰作戰的角色。
  
  取代戰列舰主导海戰从平面走向立体
  
  随着飞机机载武器的发展,活动半径的扩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航空母舰通过展示其在戰列舰射程之外就将戰列舰击沉的能力,以及在护卫舰艇的帮助下阻挡其它作戰舰艇攻击的能力,成功地取代了戰列舰而成为世界海军的主力戰舰。在太平洋,美日海军双方多次在大规模海戰中使用航空母舰,其成败得失已经成为决定戰役胜负的关键。
  1941年12月8日,日本海军以6艘航空母舰为主力,搭载作戰飞机,成功地对美军珍珠港基地发动突然袭击,使美军太平洋舰队受到自“二戰”以来最沉重打击。此次作戰行动的日本最高指挥官是山本五十六海军上将。以联合舰队第一航空舰队的“加贺”、“苍龙”、“飞龙”、“瑞鹤”、“翔鹤”、“赤城”号等6艘航母约400架飞机为核心,由戰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提供掩护,潜艇作先导,油船进行补给支援,组成突击编队,直扑珍珠港。仅两个小时的空袭,使美太平洋舰队突遭灭顶之灾,击毁、击伤美戰列舰8艘和其它主要舰只10余艘,击毁美机约180架,美军伤亡3500余人,使美国太平洋舰队瘫痪约半年之久。日本偷袭珍珠港,创造了舰载航空兵对岸、对港攻击的典型戰例。
  珍珠港戰役严酷的事实教育了美国人。他们坚决摒弃了马汉的依靠戰列舰队决戰的思想,提出一种全新的“航母决戰制海”戰略。从失利中美军看到了海戰变革的方向,看到了舰载机已经成为海戰的核心作戰能力。以舰载航空兵为主戰兵力,配属舰艇担负辅助作戰、警戒任务,改变了传统作戰形式。从此有航空兵参加的立体海戰取代了过去舰对舰平面海戰的模式。
  1942年5月25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开始执行以夺占美军中途岛为主要目的的作戰计划。日本海军几乎是倾巢而出,参戰舰船达200余艘,其中航母就有8艘,由联合舰队总司令山本五十六海军上将统一指挥。早在5月中旬,美国海军就破译了日本海军的无线电电报密码,掌握了日军企图,美军由3艘航母(舰载机230架)和其它作戰舰艇40余艘组成两个特混舰队,部署在中途岛的东北处。6月4日,日本南云忠一海军中将率领的“赤城”、“加贺”、“苍龙”、“飞龙”号等4艘航母组成的第一机动部队,进至中途岛西北240海里海域。这时美舰载轰炸机突然穿过云隙,向日军航母编队扑来。“赤城”号首先连中3颗炸弹,立即引起爆炸。“苍龙”、“加贺”号也先后遭到同样的厄运。前后仅6分钟,这几艘参加过偷袭珍珠港的日军航母,顿时变成浮在水面上的“废铁”。在中途岛海戰中美军终于报了珍珠港的“一箭之仇”。之后在太平洋戰场上美军取得了节节胜利,都是以航空母舰编队或航空母舰集群编队为主力舰队进行的立体作戰。
  
  触角由海到陆积极应对武装冲突和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戰结束以来,有航母的国家几乎都运用过航母作为解决纷争的作戰力量:20世纪50年代,法国海军航母在印度支那的纷争中,英国海军航母在苏伊士动乱中,60年代美国海军航母在越南戰争中均作为重要力量得到运用。航母在应对这些有限戰争、地区纷争、突发性武装冲突时,与以往最大区别是由于机动性强,舰载机作戰半径扩大,作戰范围已从海到陆,与空军协同支援陆上作戰包括支援登陆作戰,对陆上纵深目标实施兵力投送及打击等。航空母舰极大地扩展了海上力量的作戰空间,大大提高了海上力量影响地面作戰的能力。
  为扭转朝鲜戰场的不利局面,1950年9月15日美军发起了仁川登陆。美国海军第七舰队派出200多艘舰艇组成登陆输送队,运送美海军陆戰队第一师入侵朝鲜,侧击朝鲜人民军主力的后腰。第90特混编队为突击编队,编成内有“西西里”号和“培登海峡”号两艘护航航空母舰。第77特混编队担负海空支援的掩护,其主力有美国“福吉谷”号、“菲律宾海”号、“拳师”号、英国“凯旋”号4艘航空母舰,另有大批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部署在仁川以西海域。美军共有318架舰载机,其作戰任务是进行登陆前的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孤立仁川地区的朝鲜人民军,阻止朝鲜人民军主力向仁川增援。登陆戰役开始后,第90特混编队所属航空火力支援大队的护航航空母舰,出动舰载机对两个上陆滩头阵地实施连续的火力压制,近程支援海军陆戰队在月尾岛登陆。然后,继续以空中火力支援配合地面作戰。第77特混编队的航空母舰则出动300多架次舰载机,对仁川港周围40千米范围内的交通线进行不间断地突击,以阻止朝鲜人民军的增援行动。在以航空母舰及其舰载机为核心的绝对海空优势的有效支援下,美军克服地形的不利因素,终于实现了仁川登陆的戰役企图。
  1965年3月,美国对越南北方实施“雷鸣”作戰,航空母舰舰载机的任务是继续攻击越南北方陆上目标,并为南越地面部队提供空中火力支援。此役开始时,有“珊瑚海”号、“汉科克”号、“突击者”号等航空母舰参加作戰,到年底增至10艘,1967年达到11艘。先后参加过作戰的航空母舰共计15艘。“雷鸣”作戰持续了3年之久,进行了57 次戰斗行动。舰载机配合戰略空军、戰术空军、陆戰队航空兵飞机,戰斗中注重形成和发挥整体上的空中优势。通过孤立对方地面戰场,使其地面部队失去后方支援而不能持久作戰,并压制机降地域的敌方火力,为美军机降部队开辟着陆场。航空母舰在越南戰争期间参戰时间之长、出动强度之大、使用数量之多、执行任务之广,都创下“二戰”后的最高纪录。
  
  独霸天下的美国航母成为信息化戰场多面手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索马里、朝鲜半岛以及世界许多热点地区,都可以看到美英海军航空母舰的行踪。也就是说,哪里有冲突和危机,哪里就有美国航空母舰的参与。当全球某地发生重大事件时,几乎所有的人第~个问题便是:美国的“航空母舰在哪里?”
  
  对危机和冲突制造者实施威慑
  
  航空母舰强大的作戰能力为世人皆知,它能够产生其它海上武器所不及的震慑力。耶鲁大学教授保罗
其他文献
编译\陆家齐 苏音    拉斐尔是公认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坛“三杰”之一(另外“两杰”是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虽然他去世时年仅37岁,从事绘画也只不过短短15年左右的时间,但他却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画作,特别是他的圣母像,可以说是无人能出其右。他所塑造的圣母形象,圣洁、温柔,让人感到她既是天上的神,也是人间的慈母。然而他创作的圣母像,特别是西斯廷圣母的灵感,却来自他的情侣唐纳·韦拉塔。 
莎拉·伍德拉夫、苏菲、弗朗西斯卡——这是梅丽尔电影创作中最好的三个角色。即使她只出演了其中之一,也足以使她在电影史上留下光辉的姓名,并登上创作金字塔的巅峰。  ——[俄罗斯]г.克拉斯诺娃    莎拉    大西洋上空阴云密布、狂风肆虐,汹涌的巨浪撞击着堤岸,散化作无数晶莹的水花,如雨珠般洒落下来。防波堤的尽头,一名女子迎风而立。黑色的斗篷随风摇曳、舒展飞卷。她一动不动、默默地凝视远方,无视咆哮的
泰晤士河蜿蜒流经古老的伦敦。河的东北岸边,静静地坐落着一大片中世纪建筑群,它由数座古堡、古塔楼错落有致地组成,这便是饱经岁月沧桑的伦敦塔了。历史上,伦敦塔曾经充当多种角色,包括要塞、军火库、铸币厂、天文台,甚至作为动物园,《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作者乔叟当年就曾来到这里看过狮子。不幸的是,伦敦塔也曾作过监狱,而且关押的几乎都是王公贵族和政界、宗教界等方面著名人士。这其中便有都铎王朝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时曾
大部分英国人都希望自己的房屋不仅仅是栖身之所,更是富有“个性”的家,不管是18世纪的壁炉,地方黏土烧制的砖块,还是原汁原味的木材,皆可展现这一效果。他们重视此类建筑细节,因为这些能够使他们时时体味祖先的建筑技巧、品位和生活。  但是,每天在自己的家里或附近的大街上,如果不了解一些建筑的真正内涵,人们就很难洞悉房屋的历史。以下是英国十个经常不为人所知的房屋特点,有助于解析建筑物的过去。    乔治亚
阿拉伯文化在世界诸种文化中是比较晚出现的一种形态。阿拔斯朝(750年~1258年)早期,阿拉伯文化臻于鼎盛。其空间范围西起北非西端和西班牙,东至帕米尔高原,北迄里海和高加索山,南达阿拉伯海和亚丁湾。其中,中东是主体区域。阿拉伯文化是一种兼容并蓄的复合文化,由三种文化源流汇合而成:阿拉伯人本土文化与伊斯兰教、西方的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东方的波斯文化与印度文化,因而兼具游牧民族的文化特征和农业社会的文
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家都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美国现代作家、196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坦贝克便是其中之一,酒是他的生活和写作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在他的日记中有不少喝醉酒的记述,而他的小说中也频繁出现酒的意象,表面上是写酒,但实际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酒在其中主要起到了烘托气氛、深化主题和增强喜剧效果的作用。  写作之余,每当斯坦贝克想放松一下时,就和朋友们一起喝个一醉方休。幸运的是,他的朋友马丁
任璧莲(1955-)是继汤亭亭和谭恩美之后风头最劲的美国华裔女作家,迄今已出版长篇小说《典型的美国佬》、《莫娜在应许之地》、《爱妾》和短篇小说集《谁是爱尔兰人?》,荣获多种奖项,其中《典型的美国佬》还入围美国文学三大奖项之一的全国书评小说奖。《爱妾》是任璧莲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被认为开启了其“创作生涯的新阶段”。    《爱妾》说的是美国波士顿郊区一个国际化的多种族家庭:1999年,这个家庭的男主人
老师不再受尊重  2013年3月底,瑞典民众向政府提出了《将学校的运营和管理责任由地方团体回归国家的请愿书》,之后瑞典政府报纸《每日新闻报》也刊登了题为《将教职员工的月薪提高1万克朗》的文章。一时间广大民众热烈响应,他们对现行学校制度的疑问和批评也随之喷涌而出。  其实,瑞典学校存在的问题并非现在才有。很早以前,瑞典中小学教师的离职率就非常高。在哥德堡一所高中,从校长到老师频繁更换。而且,有的老师
这个小镇叫Salem。被译成“萨勒姆”。也有译作“歇冷”的。“歇冷”的名字很好听,有点像当年徐志摩将佛罗伦萨翻译成“翡冷翠”。翡的冷的翠。我猜那一定承载着徐志摩时代的忧伤。不过我宁可将这个小镇称作塞勒姆,因为这几个字和Salem的发音最为接近。于是就塞勒姆,这座马萨诸塞州北部的优雅的小镇。宁静而神秘的,有着古老英国乡村风情的。  塞勒姆在波士顿以北不远的地方。同样在大西洋沿岸的一个港湾里。那港湾很
传为荷兰画家伦勃朗创作的油画《戴金盔的人》,据现代科学的鉴定研究表明,并非是伦勃朗的画作,那个关于画家兄长为其做模特儿的说法,也不攻自破了。事实已经掩于历史的迷雾中,一件佚名的杰作,唤起人们多少演绎,无法说清。此处杜撰的寓言即是演绎之一。  这幅画从绘画的手法看,其风格酷似伦勃朗,正像某种推测所说的,它是伦勃朗某位学生的作品。他没有留下姓名,可能是无意,更大的可能是有意。为什么这样说呢?以他这样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