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街头独特的钢琴聚会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次暑假陪儿子回纽约,正巧遇上纽约举城开展的Play on me. I’m yours.(弹奏我吧,我是你的)街头钢琴演奏活动。这是非盈利组织Sing for Hope(为希望而歌)为给城市添加更多人文色彩而发起的活动,他们希望让更多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地用琴声表现心声。从6月21日至7月5日,该组织在纽约主要的景点、公园、学校和文化演出等主要公众场合共放置了60架street piano(街头钢琴),任由过往的路人随意弹奏。
  “街头钢琴”有个很人文的规定:大家可以自愿认领一架钢琴,定时来照顾一下,如遇下雨天要为它盖上塑料布等等。在离我居住地几个街区就有一架“街头钢琴”。
  “妈妈,我也想弹”。向来很有乐感的儿子瞧见眼前如此具有艺术气息的钢琴也忍不住技痒起来。“好呀,那就弹吧。”我欣然答应了儿子的请求。于是他便随性地弹起了solo(独奏曲),儿子投入的演奏,就像把街头当成了自己的舞台,过往的路人都是来为他捧场的观众。我相信这种“美好”感,他一生也难有几次。
  在那两周里,但凡带孩子们出街,我都会留心在城市的各个街口角落寻找“街头钢琴”。
  在儿子参加的夏令营外的街边也摆放着一台重新油彩过的老钢琴。每天送他去夏令营的路上我会看见许多路人和上学的学生抑制不住“跃跃欲试”的冲动,临街坐下,或看譜奏乐或依兴致弹曲。无论弹奏者年龄长幼,他们都是尽情尽兴,没有丁点压力。
  在有名的雀儿喜市场,我看见一个年青的音乐人,非常陶醉地弹着一架被装饰得很个性化的钢琴,一旁的桌上放着一本笔记本,上面赫然写着——欢迎大家来听我的钢琴演奏会,签名即报名。他巧妙地借用“街头钢琴”推广了自己的音乐会,同时也可以结交更多的知音,也可能因此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音乐理想与事业。
  在塔利大厅,由于场地条件足够好,由一个年仅7岁的孩子领衔的小型音乐会短时间内竟“聚众”300多人。孩子淡定地演奏着莫扎特钢琴曲,两位路人则为他伴唱。这是一场完全没有经过彩排,合作方也彼此素未谋面的即兴音乐会。但聆听者却越聚越多,大家享受着这难得的街头群众音乐会,也共同分享着在那一刻音乐所带来的欢愉。“这是我亲身经历的由互不相识的人们创造出来的开心一刻!”一位路人这么说。
  在布鲁克林大桥公园,一个从密歇根州来纽约旅游的小伙子很兴奋地打着电话:“妈妈,我正在布鲁克林大桥的街边弹钢琴呢,有好多观众围观,这感觉太棒了。”“街头钢琴”给这个小伙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誉感与自信心,我相信在这两周时间内全纽约城肯定有许多人因为60台街头钢琴而雀跃不止。
  这场美国式“全民运动”巧妙地用创意,借音乐再次“唱响梦想和希望”。在那一刻,琴不再是品质生活的象征,也不是小孩们考级练习的工具,街头钢琴就象一块油画布,任每个人发挥其创意。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同时又能与他人建立联系的机会。它将音乐资源平等地还给每个人,每个儿童——“演奏我吧,我是你的”,他们琴艺更需要这样的一次无意识无压力的当街快乐释放。在这一刻,所有人,可以在这个预设的公共空间里自由地享有资源,享受生活,享受自己心中燃起的一份感动。
  (黄静洁 亲子专家,著名作曲家谭盾夫人)
其他文献
回首自己的成长之路,老妈对我真是张弛有度。  老妈的陪伴  我的许多同学,在家不是小公主就是小皇帝。可我自小,老妈就从没把我当公主对待过。别人家的孩子课外学东西,都是妈接爸送。我老妈倒好,说:“家近,自己走着去。”我就自己背着书包,拿着画夹,行走在路上。这还不说,放学我刚走到楼下,站在窗前的老妈看见我,推开窗户喊:“宝儿,你帮老妈去买袋盐。”以致我家附近超市的阿姨一见我就问:“小家伙,今天买啥?”
晶晶是个三年级小女孩。在学校里,凡是集体游戏、集体活动,她都没有兴趣,情愿一个人独自玩耍;班级中轮到值日,她总是借故请假,对集体的工作不热心;在学校的各类评比检查中班级获得了荣誉,同学们兴奋不已,她却显得很冷漠;同学之间相处时,晶晶也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和同学难得讲上一句话。  晶晶的表现是有些孤僻和不合群。要想解决孩子孤僻的问题,首先要清楚孩子不合群的原因。其实,孤僻性格并非是天生的,从客观上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