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 协和行动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rminor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北京协和医院举办了“健康中国
  协和行动”首届健康科普能力大赛。活动旨在在全院范围内营造重视科普传播的氛围,主动发现和培养一批医学科普新秀,挖掘一批优秀的医学科普选题,通过医媒联手向公众传播科学权威的健康科普知识,为切实提高公众健康素养作出贡献。
  活动概况
  本次大赛参赛对象为45周岁以下的北京协和医院在职职工、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学生(含护理学院)、研究生、进修生、基地住院医师等。活动分为科普征文大赛、科普演讲大赛两大模块。活动共收到科普文章375篇,113人报名参加科普演讲大赛,公众现场参与人数达1170人次,制作科普展板16块,制作科普画廊20米,开展专题培训班14次、科普报告会13次,播放科普影片3场,发送科普活动专题微信13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媒体报道30余次。大赛在医疗界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医护人员的广泛好评,也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评价,取得了良好的健康科普宣传效果。
  主要做法与特点
  抓好顶层设计,精心组织筹备,营造“重科普”文化氛围
  医院高度重视科普教育工作,将科普能力大赛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写入医院年度工作计划。特邀医学科普专家、媒体专家、临床医护人员召开3次专题座谈会,商议科普活动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普及性。自活动方案下发后,医院相继召开专题党总支书记会、专题工会主席会,组建大赛工作团队,广泛动员医护人员参与活动,大力宣传大赛内容及活动意义。
  首届科普能力演讲大赛分为初赛、复赛、决赛3个阶段,初赛的组织选拔由各分片区负责,各临床科室、各职能部门精心组织各分赛区初赛,发动各科室医护人员参与初赛并选拔出色选手进入复赛。对于入围选手来讲,参加科普大赛不仅是个人展示的机会,更是集体荣誉之战,大大提升了科普大赛选手整体水平和参与热度。
  引入专家導师,设计精彩赛制,打造品牌科普活动
  为保证选手演讲内容的科学性和普及性,大赛特邀纸媒、电视、新媒体、全媒体的4位重量级媒体人担任媒体导师,同时邀请了4位来自医院不同学科的资深科普专家担任科学导师,对选手从选题、内容、技能、应变等多方面进行专业指导。在科普演讲初赛选拔中,每个片区的前5强直接晋级复赛,最终共有45名选手入围复赛。复赛环节创新性地引入了“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等精彩赛制,待每位媒体导师都招满5名队员,媒体导师和科学导师通过抽签的方式两两组合,组成导师战队。
  20位选手经过导师的多次集训后,在决赛中代表导师战队参与小组赛比拼,每轮小组赛由各战队派出1名队员依次进行5分钟科普演讲、1分钟现场科普翻译,由现场评委为每位选手打分,得分记入导师战队总分,最终根据小组累计成绩角逐“金牌科普演说战队”称号。选手们的精彩表现改变了大家对科普严肃、刻板、枯燥的印象,以“有温度的科普”得到了媒体的一致好评。
  为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医院在活动期间共组织了3场面向全院的科普技能培训专题讲座,特邀院内外科普专家就“如何玩转科普创作”“你不知道的科普演讲技能”“科普是心与心的交流”等主题与青年医生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同时,各战队导师以网络辅导、现场集训等多种方式,针对每位选手的选题、内容、演讲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让科普走进校园和社区,公众掌握评判大权
  好的科普一定要让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为了让选手的演讲内容更好地满足百姓健康科普需求,同时保证大赛的公平公正,医院特邀北京2中、166中学、东华门街道居民等100名普通公众担任决赛的大众评审,28家媒体代表担任媒体评审,由他们从医学之外的角度评判什么是最受欢迎、最贴近生活、最容易被接受的健康科普。
  针对这样复杂的评审团组成,大赛选手仔细琢磨科普对象的需求和特点,从日常临床工作出发,结合学科优势,选取了许多有新意、贴近百姓生活、实用性强的科普选题。“公共马桶会传染性病吗”“酒店的毛巾、浴巾干净吗”“当死亡来临时,我们该如何面对”“使用亲属的血液真的安全吗”这些围绕在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问题,把现场观众牢牢吸引住了。
  活动效果
  健康中国,协和行动,实现公立医院科普示范效应
  北京协和医院清晰地认识到作为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所应当承担的扛起健康科普大旗的责任,在医学界对科普工作普遍未给予足够重视的大背景下,北京协和医院能在科普工作上有如此大动作,投入如此大的精力,无疑激发了业界的科普热情。媒体赞称“做健康科普,这次表扬协和医院。大医院都积极投入了,您还在等什么?”
  在协和的示范作用下,北京医院、整形医院、绍兴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单位也纷纷行动起来,主动与协和交流经验,陆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能力大赛。
  医媒联手,分享新知,实现科普“病毒传播”
  本次大赛与纸媒、电视、新媒体、全媒体等20余家媒体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优质科普内容“病毒式传播”。健康报撰写《“五星医生”是怎样讲科普的》,总结协和科普大赛的亮点和经验;“养生堂”“健康之路”“最强医生”等栏目积极邀请大赛选手录制科普电视节目;“视知TV”将决赛的20个科普选题全部制作成科普动画短片;丁香园、医视中国网纷纷以公开课、专题页的形式转载和推广精彩科普内容。
  2016年5月至今,由科普大赛借助各类媒体平台产出的科普作品仍在持续发酵。据统计,北京协和医院科普大赛直接产出科普文章370篇、科普视频74个,衍生纸媒科普文章70篇、自媒体科普文章112篇、科普电视节目26期、网络视频及广播节目百余个。仅科普大赛选手与某科普动漫新媒体合作制作的卡通动漫视频就达54个,累计点击量达2亿次。
  线上线下,同步直播,20万群众同享一堂健康大课
  2017年,北京协和医院第2届健康科普能力大赛火热开赛,并于9月20日完成了复赛。在首届大赛的成功经验上,第2届科普能力大赛继续创新升级,复赛环节在腾讯新闻支持下进行了全程直播,场内场外实时互动,线上线下无缝链接,共有20.8万群众在线上同步观看了大赛。同时,腾讯直播平台还将现场47组选手的视频全部剪辑制作成47个小视频,每个视频都是完整的知识点,能更加精准、便捷、快速地进行二次传播,让更多群众能了解权威科学的知识资讯。
  【基地简介】
  北京协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定的全国疑难重症诊治指导中心,以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特色专科突出、多学科综合优势强大享誉海内外。在20092016年度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公布的“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中连续8年名列榜首。
  医院建成于1921年,形成了“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协和精神,创立了“三基”、“三严”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形成了以“教授、病案、图书馆”著称的协和“三宝”,培养造就了张孝骞、林,了稚等一代医学大师和多位中国现代医学的领军人物,提出了“待病人如亲人,提高病人满意度;待同事如家人,提高员工幸福感”的新办院理念。
  医院现有2个院区,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两院院士4人,国家级重点学科2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9个,博士点18个,硕干点28个,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6个,二级学科住院医师培养基地18个,三级学科专科医师培养基地15个。
其他文献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无线可移动便携式或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以何种持续环保的方式给这些电子设备供电,向人们提出了新的问题。中学物理课上讲过摩擦生电原理,是否可利用这个原理,设计一种可持续、便携、自驱动供能装置,为生活中的一些小型设备,如智能穿戴、健康监测仪器等供能,引起了我的兴趣。受到高速旋转的拉哨玩具(图1)的启发,我设计了一种基于摩擦生电原理的具有高输出功率的拉哨状摩擦
2012年3月17日至4月15日,英国艺术家柏谢尔·玛库(Bashir Makhoul)最新的装置艺术展“幽灵隐,幽灵现”于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杨·艺术中心展出。3月18日,关于玛库艺术的学术研讨会于798艺术区的751设计师大楼内举行;来自英国、以色列、新加坡、中国的艺术家、评论家及相关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谢尔·玛库原籍巴勒斯坦,移居英国已有20载,现任南安普敦大学温彻斯特
中国古人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庭旅行成了中学生节假日生活的一部分,而孩子往往是被动参与其中,在行程中玩手机,拍张到此一游的照片,诸如此类的现象屡见不鲜。那么,怎样才能让家庭旅行的效果更好呢?如何能让同学们在行万里路中读万卷书呢?  研究思路  本研究通过对初中生、家长和语文教师的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形成基于课本的家庭旅行手冊(包含地图)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而
王渝生,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馆原馆长,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  20来年前,我曾应邀到著名的大庆油田作科普报告,接待我、请我吃饭、主持会议和用标准普通话作总结讲话的人,是一位个子高高、鼻子高高、颜值高高、学问高高的总工程师王德民院士。有一个细节:吃饭时服务员上汤不慎泼在了
罄澄心以凝思。  ——陆机:《文赋》  近日于网上漫寻旧书,偶尔读到我人民美术出版社汪家明社长答《出版人》杂志编辑访谈之《听汪家明谈“大美术出版”》一文,汪社在谈到当下“大力策划美术文化类读物,打造‘大美术’读物”的规划时,曾将《小艾,爸爸特别地想你》及《书法六问——饶宗颐谈中国书法》两书,作为“从文化角度切入美术”的两个较有意义的例证加以称述。据说《书法六问——饶宗颐谈中国书法》这本小书自今年三
活动背景  中国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古陶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技艺正在被世人所淡忘。  为传承和弘扬古陶文化,普及陶艺科学知识,我校邀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北照古陶”传承人李俊老师,在和谐路小学成立李俊陶艺工作室。孩子们通过亲自动手体验制作陶艺,探究北照古陶流传至今的原因,从而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并发
“我长大想当科学家!”这是很多孩子儿时的梦想,也是孩子们心底生出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让孩子们从小沐浴在科技之光中,在科学土壤里茁壮成长。自2000年开始,一些热心科普的科学家在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的组织和支持下,组成“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团,深入到我国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为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作科普报告,把科学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并生根发芽,使更多的青少年和公众爱上了科学。 
周韶华是当代水墨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他的系列作品《梦溯仰韶》、《大河寻源》、《荆楚狂歌》、《汉唐雄风》等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在经历了绘画人生的“三大战役”(黄河·长江·大海艺术三部曲)之后,2010年12月,由著名批评家刘骁纯、鲁虹领衔主编的《周韶华全集》(8卷)由湖北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而今,已入耄耋之年的周老先生精力和斗志丝毫未减,一年多来,他又将艺术创作的重点转到书法领域。近期,“天人交
北京市朝阳区中学生生物模型设计与制作评比展示活动是一项区级科技实践活动,面向全区初一至高三阶段的中学生,以生物学科为基础,以设计与制作生物模型为基本内容,以全面育人为目标,注重校内外教育深度融合。活动的兴起有着多年的历史积淀,早在2007年,朝阳区就在探索中小学理科教学与校外科技活动结合的实践研究,联合朝阳区教研中心、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共同开展项目设计、教师培训等。2012年,第1届区级生物模型
为进一步推动青少年人工智能科普活动广泛开展,提升科技辅导员指导青少年创意编程和智能设计学习的能力,4月8 12日在湖南省长沙市成功举办了2019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骨干教师学习交流活动(第1期)。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湖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承办,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80余名青少年人工智能骨干教师参加。  本次交流活动包括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讲座、Python创意编程案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