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课本的家庭旅行手册之设计与实践

来源 :中国科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kin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人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家庭旅行成了中学生节假日生活的一部分,而孩子往往是被动参与其中,在行程中玩手机,拍张到此一游的照片,诸如此类的现象屡见不鲜。那么,怎样才能让家庭旅行的效果更好呢?如何能让同学们在行万里路中读万卷书呢?
  研究思路
  本研究通过对初中生、家长和语文教师的深入访谈,了解他们的需求,形成基于课本的家庭旅行手冊(包含地图)的初步设计方案,进而梳理课本并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设计、制作手册。随后组织同学们带着旅行手册开展实践,研究分析此手册的运用对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对试用者的访谈获得他们的使用体验与建议,最后进行优化设计(见图1)。
  旅行手册的设计与制作
  旅行手册的定位
  旅行手册既是一本实用地图,又是一套我们中学生从学习者的视角为同伴设计的家庭旅行指南。在旅行必备物品地图的基础上,设计趣味导览问题与任务,形成一系列有互动性、融合各学科知识的导引图册。
  梳理与课本有关的旅行景点
  基于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6年级语文课本内容,寻找了对学习有辅助作用的景点19处,其中国内景点15处,如山东泰山、浙江杭州西湖、北京卢沟桥等;国外景点4处,如埃及开罗、奥地利维也纳等。
  设计与景点相关的导览问题或任务
  前期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家长苦于没有能力或精力引导孩子在景点深入体验,对于如何将景点旅游与孩子的学习巧妙结合更是无从下手。因此,我们对每个景点设计了配套的导览问题或任务。第1部分是基于地图的问题,同学们通过观察地图,了解景点与熟悉的地区之间的位置关系,还可以在地图上描绘自己的旅行路线。第2部分是基于景点知识及文化所设计的任务,需要同学们用文字和图片回答,以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拍一拍(照片)等形式引导同学们关注重点与细节。
  征集图像
  旅行手册里的图片如何选择呢?如果图片来自网络,同学们不需要手册也可以自行查找。于是,我们想到向身边的同伴征集景点的照片收入手册,并且注明拍摄者姓名、拍摄时间等信息。一方面,一般情况下这些图片在网络上无法搜索到;另一方面,同学们会对自己同伴拍摄的照片更感兴趣,可能会因此特别关注照片内容,也会有同学主动投稿,使地图册的内容能够不断更新。
  制作旅行手册
  旅行手册设计为活页式,每个景点占1页A4纸版面大小,亦可对折成A5纸大小,方便夹带。手册使用百度地图与PPT排版绘制而成,样张如图2所示。
  试用评估
  试用对象是来自我校预备年级5个班级的18位学生,试用对象分组及语文学科学业水平基本情况见表1。试用内容是家庭旅行手册之浙江绍兴鲁迅故居。
  试用过程:①与教师说明情况,获得教师的支持,在学校中选取符合要求的试用对象。请C组同学带着旅行手册,以家庭旅行的方式前往景点。②学习课文之前,请教师布置课前3分钟演讲的任务,记录学生是否主动申请接受此任务。③请教师将任务布置给所有主动申请接受任务的实验对象,但教师不主动说明是否需要脱稿或准备PPT等,观察他们的课前演讲表现。④课后收集C组同学的手册使用问题反馈,以及所有试用对象的课后作业,听取教师对他们课堂表现与课后作业的评价,并记录(记录情况略)。
  试用结果:去过相关景点的学生,尤其是带着旅行手册去的学生,他们更愿意向同伴们交流演讲,在演讲时也有更多的积极表现,如脱稿、与听众有眼神交流、主动出示自己拍摄的图片等;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及课后作业都得到了教师较高的评价。
  结果显示:在学习某篇课文时,游览过课文相关景点的同学更具学习主动性;使用旅行手册的同学学习成效更高;旅行手册中的导览问题与任务有效地激发同学关注重要细节;同学们发布的具有现场感的图片和真情实感的文字会引起同伴的兴趣。
  我们收集了C组同学的一部分任务反馈,如图3所示,这些同学在任务反馈中普遍呈现了细节,图片真实而有现场感,文字轻松幽默,富有趣味性,这些都引起了同伴观看、交流的兴趣。
  优化设计
  试用之后,我们对这套家庭旅行手册作了一些优化,主要是重新设计了部分导览问题和任务,将语文、历史、地理、生物等各学科融合,突出趣味性,增强挑战性,体现互动性。另外,我们还从表现形式上对旅行手册作了一些调整,将原先的平面图册优化为立体图册(见图4),使之更加直观,更加有趣,使用起来也更为便利。
  未来,我们还将为这套家庭旅行手册设置分级任务,把景点按一定主题整合串连成线路,为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家庭提供建议。同时,我们设想开发与之配套的手机APP,鼓励同学们交流分享所见、所感,使之成为中学生人文旅行的社交平台;我们还设想把同学们的照片、图像、文字素材制作成电脑桌面图片、明信片、垫板、台历等周边文化创意产品,增强同学使用手册的积极性。
  该项目获得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中学组行为和社会科学一等奖。
  专家评语
  该项目和学校学习结合,基于语文课本,用于家庭旅行,寓学习于体验中,在体验中优化设计,选题视角新颖。研究问题和设计理念符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可操作性强。不足之处在于手册涉及的知识系统性考量不够。如何让手册更具科学、有趣等有别于课本的个性化特征,如何将手册和多媒体应用有机结合,期待进一步的探索。
其他文献
王渝生,中国科学院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产学研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科学技术馆原馆长,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原副主席。  就这两天,3月17、18日晚,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内,高朋满座,灯火辉煌,重庆市歌剧院和重庆交响乐团在此演出的大型民族歌剧《尘埃落定》获得圆满成功。《尘埃落定》的原著阿来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2000年,41
“英特尔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Intel School of Distinction Award)由英特尔公司在美国设立,旨在奖励在科学和数学教育方面有出色成绩的学校。为引进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环境,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于2010年将这个项目带入中国,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一起,设立“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奖”,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和奖励在科学教育中有出色成绩的学校,中国也成为在美国以外的第
研究内容  本课题最终制作的激光笔,具有控制电脑鼠标指针跟随激光光斑移动的功能。激光笔的制作涉及激光笔光斑的坐标识别技术、激光笔的俯仰角及方位角检测技术、激光笔与电脑的无线通信技术及激光笔在电脑上的控制程序。对于这些内容,只有激光笔光斑的坐标识别技术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具有创新的内容。基于此,本论文将只阐述研究的核心内容。  研究过程与方法  计算方法的理论依据  现有获取激光光斑坐标的方法都
[编者按]  中国画论若以春秋孔子论画算起,至今已有2300多年,在历史上产生了诸多画论名家和经典著作。这些对中国画的创作、批评、思潮等绘画现象加以总结与升华,概括出一定的规律性,从而形成一定的内在联系的原理、原则的中国画论对中国绘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和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画论研究需要精深博厚的学养,又不似画史研究那样能吸引众多学者,随着老一辈画论研究大家的相继离世,画论研究面临着青黄不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经成为全球主要慢性病之一及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尚缺乏理想的防治措施。在网上查询的时候,我发现了一种天然植物——莓茶,莓茶产地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如湖北西南部、云南东南部、福建、广西、广东、湖南等地,“长寿之乡”广西巴马也盛产莓茶。网上提到莓茶的保健功能有很多,尤其声称脂肪肝患者长期饮用有明显的效果。“莓茶是否如网上所描述的那样可以缓解脂肪肝和减轻肝纤维化?”
《青少年使用电子设备对心理健康几乎没有影响》  ●《临床心理科学》(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9年8月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研究者们考查了青少年频繁使用电子设备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该研究调查访谈了2000多名年轻人,并且对其中大约400名10?15岁的青少年在2周内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频率作了持续跟踪,要求他们每天报告心理健康的状况及使用智能手机的频
The Cover封面故事  庄稼的生长环境如何塑造出食物的味道:土壤的科学勘察——庄稼生长的土地、气候及方位——暗示出这些对于气味和芳香的影响。 Features特写  下一代计算机如何生成地图探测不公正的党派选区划分:美国人口普查将会在2021年引发新一轮选区重新划分。研究人员开发出了许多测试以确定不公正的选区划分。 News科学新闻  已知最古老的20万年前的床上含有驱虫剂:发现于南非拥有2
果汁饮料是一种深受广大中学生青睐的饮品,也是现代食品加工必不可少的产品之一。高中化学新课标[1]在选修课程STSE 综合实践主题中建议“调查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并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生物新课标[2]也在选修课程“食品安全与检疫”模块开设建议中提出“要了解食品生产的途径”。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1 册)[3]中介绍了几种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学生对食品添加剂有初步的认识,但很难体会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问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无线可移动便携式或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以何种持续环保的方式给这些电子设备供电,向人们提出了新的问题。中学物理课上讲过摩擦生电原理,是否可利用这个原理,设计一种可持续、便携、自驱动供能装置,为生活中的一些小型设备,如智能穿戴、健康监测仪器等供能,引起了我的兴趣。受到高速旋转的拉哨玩具(图1)的启发,我设计了一种基于摩擦生电原理的具有高输出功率的拉哨状摩擦
2012年3月17日至4月15日,英国艺术家柏谢尔·玛库(Bashir Makhoul)最新的装置艺术展“幽灵隐,幽灵现”于北京市朝阳区798艺术区杨·艺术中心展出。3月18日,关于玛库艺术的学术研讨会于798艺术区的751设计师大楼内举行;来自英国、以色列、新加坡、中国的艺术家、评论家及相关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谢尔·玛库原籍巴勒斯坦,移居英国已有20载,现任南安普敦大学温彻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