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需要师生共同参与的一项复杂活动,在很多人看来,教学也是一种艺术,能够体现教师的思维与水平。在课堂这一教学的主阵地上,教师要“严防死守”,提高课堂质量,让教学走向高效。新课程标准指导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让学生的智慧得到开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构建高效课堂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以先进的教学观念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
教师的思想意识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决定着课堂教学将获得的效果与价值,对课堂教学的高效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摒弃以往那种陈旧的教学观念,以全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一)充分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备课只是备知识的教学,对于其他方面的准备则少之又少,当课堂出现意外情况时就会手足无措。在当前的教学中,为了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师要充分准备,不仅备知识,还要备课堂生成,讲到一个知识点时就要考虑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疑惑,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这样,教师在上课时才能有备无患,游刃有余。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教师不仅要吃透课本,还要多阅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在给学生一滴水之前,先自己储备一桶水,多方面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指导学生预习
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预习没有任何指点,只是让学生看看课本,读一遍,学生对课文有个印象就行。结果,学生除了课文内容什么都没看出来,不知道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也没有标注、圈点的习惯。这样的预习在课堂教学中肯定没有太高的效率。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的预习,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高效地预习呢?我是这样做的:在学习新知识前,先将复习要求、复习要点、小问题等设置成“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导学案去教材中寻找对应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复习效率。上课时则结合导学案提问,或者让学生分组,由组长汇报组员的预习情况,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指导他们及时解决,否则拖得越久学生对问题越不敏感、不重视,给学习留下了死角。
二、以灵活的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
在教学中,我们不禁会思考:怎样做才能收到最佳的课堂效果呢?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算得上是高效、务实的课堂?在我看来,只有让学生感觉课堂有趣,他们学得轻松、愉快,自主掌控课堂,深入分析知识,这样的课堂才能算得上是有效甚至高效。教师要多采取一些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自觉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一)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感到安全和放松,内心有依赖则不畏惧,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展开学习,必定对知识的获取和生成有很大的益处。教师可以利用的元素非常多,如音乐、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语言等,都可以拿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无尽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地、不由自主地投入学习中去。当学生陷入教师设置的氛围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设问等方法引领学生深入剖析课文,让语文学习不再流于表面,而是走到课文深处,探索知识、研究语言,将学习的精力投入到问题中,在良好的环境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以小组学习促合作、创新、探究
高效课堂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如果学生不能参与其中,课堂教学根本就谈不上高效。心理学研究证明,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增加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就会有一种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也会在探索的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小组学习则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合作、创新的很好的形式。在学生合作学习中,问题是关键,有效的、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内涵深刻的、有价值的问题才有讨论的必要。分组可以是同桌之间为一组,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然后再组内求解,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与其他组一起讨论。那些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在课堂上师生一起研究。这样,合作学习就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渠道,这种教学模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师单纯地在课堂上讲授所远不可及的,这种教学手段也为我们的高效课堂提供了依据。
(三)设计巩固拓展课堂练习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两者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所学知识主动探索,认真思考,深刻钻研,相互讨论,主动提问,质疑解疑,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灵活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六年级下学期学习《小抄写员》这篇文章时,我就给了学生一个“考倒老师”的机会:让他们结合课文内容向教师提问,如果谁的问题有研究价值,或是能将教师考倒,教师就发给他一支笔。虽然奖品很小,但是学生的热情很高,他们纷纷低下头去看书,不一会儿就举手提问了:“模仿一个人的笔迹是很困难的事,叙利奥是怎么做到的呢?”“当收到父亲责备时,叙利奥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的问题表明了他们对文章进行了仔细的阅读和深入的理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要想真正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共同创造语文的精彩。
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更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
(责编 张亚欣)
一、以先进的教学观念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
教师的思想意识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决定着课堂教学将获得的效果与价值,对课堂教学的高效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摒弃以往那种陈旧的教学观念,以全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一)充分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备课只是备知识的教学,对于其他方面的准备则少之又少,当课堂出现意外情况时就会手足无措。在当前的教学中,为了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师要充分准备,不仅备知识,还要备课堂生成,讲到一个知识点时就要考虑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疑惑,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这样,教师在上课时才能有备无患,游刃有余。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教师不仅要吃透课本,还要多阅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材料,在给学生一滴水之前,先自己储备一桶水,多方面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指导学生预习
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预习没有任何指点,只是让学生看看课本,读一遍,学生对课文有个印象就行。结果,学生除了课文内容什么都没看出来,不知道哪里是重点,哪里是难点,也没有标注、圈点的习惯。这样的预习在课堂教学中肯定没有太高的效率。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指导学生的预习,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高效地预习呢?我是这样做的:在学习新知识前,先将复习要求、复习要点、小问题等设置成“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导学案去教材中寻找对应的内容,提高他们的复习效率。上课时则结合导学案提问,或者让学生分组,由组长汇报组员的预习情况,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指导他们及时解决,否则拖得越久学生对问题越不敏感、不重视,给学习留下了死角。
二、以灵活的教学手段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
在教学中,我们不禁会思考:怎样做才能收到最佳的课堂效果呢?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算得上是高效、务实的课堂?在我看来,只有让学生感觉课堂有趣,他们学得轻松、愉快,自主掌控课堂,深入分析知识,这样的课堂才能算得上是有效甚至高效。教师要多采取一些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自觉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一)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感到安全和放松,内心有依赖则不畏惧,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展开学习,必定对知识的获取和生成有很大的益处。教师可以利用的元素非常多,如音乐、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语言等,都可以拿到教学中去,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无尽的兴趣和热情,轻松地、不由自主地投入学习中去。当学生陷入教师设置的氛围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设问等方法引领学生深入剖析课文,让语文学习不再流于表面,而是走到课文深处,探索知识、研究语言,将学习的精力投入到问题中,在良好的环境中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以小组学习促合作、创新、探究
高效课堂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如果学生不能参与其中,课堂教学根本就谈不上高效。心理学研究证明,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增加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就会有一种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也会在探索的过程中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小组学习则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探索、合作、创新的很好的形式。在学生合作学习中,问题是关键,有效的、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内涵深刻的、有价值的问题才有讨论的必要。分组可以是同桌之间为一组,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然后再组内求解,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就与其他组一起讨论。那些学生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在课堂上师生一起研究。这样,合作学习就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良好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渠道,这种教学模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师单纯地在课堂上讲授所远不可及的,这种教学手段也为我们的高效课堂提供了依据。
(三)设计巩固拓展课堂练习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另外,设计合理巧妙的练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培养学习的兴趣和科学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有效的练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两者地位是平等的。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采取恰当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对所学知识主动探索,认真思考,深刻钻研,相互讨论,主动提问,质疑解疑,变过去的被动听讲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灵活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六年级下学期学习《小抄写员》这篇文章时,我就给了学生一个“考倒老师”的机会:让他们结合课文内容向教师提问,如果谁的问题有研究价值,或是能将教师考倒,教师就发给他一支笔。虽然奖品很小,但是学生的热情很高,他们纷纷低下头去看书,不一会儿就举手提问了:“模仿一个人的笔迹是很困难的事,叙利奥是怎么做到的呢?”“当收到父亲责备时,叙利奥心里是怎么想的?”学生的问题表明了他们对文章进行了仔细的阅读和深入的理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要想真正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放下架子,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共同创造语文的精彩。
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更要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势。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