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如何调适“90后”新生入学心理

来源 :学周刊·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you2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90”后新生拥有与“80”后、“70”后所不能比拟的物质生活,他们个性张扬、追求新潮。“90”后大学生因心理扭曲而发生各种违反道德法律的事件屡有发生。高校辅导员作为“90”新生入学后首先接触的教师,其对新生入学心理教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立足于“90”后新生的入学心理特点,分析高校辅导员调适“90”后新生入学心理途径。
  关键词:辅导员 “90”后 入学心理
  国家教育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大一新生进入高校教育环境后,陌生新奇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开学之初会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情绪。而在这一阶段,辅导员只要从学生的心理现状出发,加以健康正确的引导和心理教育工作,学生心理健康的可塑性将能得到最大体现。
  一、“90”后新生入学心理特点
  1.自卑心理。来自五湖四海的大一新生面对陌生的高校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难免会产生不适应心理压力[1]。有的学生来自农村地区,对于大城市的生活并不熟悉。面对英语和计算机等科目,一些学生并不能得心应手,考试成绩与当初在地方学校相比落差较大,加之大城市的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使得这部分学生会产生自卑心理。
  2.陌生的生活环境可使学生产生心理落
  差。大多数“90”后学生生长在物质生活充裕的家庭环境中,从小接受家长“温室”般的疼爱。但是进入大学生活后,衣食住行都需要学生自己亲手解决,生活环境的差异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心理落差。有些来自少数民族的学生,由于汉语生疏,在沟通交流上难免存在困难,拙劣的汉语口音多多少少成为其他学生茶余饭后的谈资,使得他们羞于开口,或变得日渐内向沉默。
  3.对所选专业知之甚少。大学学习科目中既有必修课又有选修课,大一新生入学后对于所选的专业基本上没有了解,对于所学科目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并不深刻。当前的高校教师通常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学”,师生之间交流与沟通的机会甚少。此外,大学的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这与高中的学习环境存在巨大的差异,由于对所选专业的不了解从而产生放弃或转专业的念头。
  4.生活自理能力差。家庭是孩子最初的课堂,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非常深远[2]。父母的教育方式、言行举止、溺爱程度等都会影响孩子的社会生存能力和心理健康。“90”后有大部分人属于独生子女,这部分群体受到家长过度溺爱,形成了叛逆、自私、任性的性格。这部分学生入学后面对截然不同的学校生活,衣食住行的自理能力极差,面对困难往往表现出逃避、不知所措的行为,因而在心理上产生抗拒、怨恨的心理。
  二、高校辅导员调适“90”后新生入学心理途径
  1.明确心理辅导内容和职责,与学生建立融洽师生关系。高校辅导员除了要管理大一新生的入学日常事务之外,还必须肩负起新生入学的心理辅导工作。辅导员要深入新生群体之中,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充分掌握大一新生入学时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问题,立足于“90”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明确好大一新生入学心理辅导的内容和计划。
  2.灵活运用心理咨询方法,完善跟踪调查工作。辅导员在进行新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选用适当的心理咨询技巧。比如在心理访谈环节中,教师要学会察言观色、因情利导,对于一些腼腆、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要利用共情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说出心中所想。此外,辅导员要密切关注那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做好跟踪调查工作,避免出现心理扭曲。
  3.完善新生档案,深入了解新生家庭背景。新生入学伊始,辅导员就要着手建立学生基本情况档案,并要认真细致地研究这一档案,及时补漏新生未填的信息。此外,辅导员要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深入了解新生的家庭背景。这样能方便辅导员在做心理健康访谈时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打开学生的心结。
  4.构建互联网交流平台,关注特殊学生。“90”后大学生生活在科技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是他们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辅导员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利用互联网平台构建师生交流环境,比如利用QQ群、BBS论坛、微博、微信等方式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并利用网络聊天的方式让学生更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同时,互联网交流平台的方式对于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联系、增进彼此情感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三、结束语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一新生首先接触的教师,必须重视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明确心理辅导的内容和职责,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并善于灵活运用心理咨询技巧,完善跟踪调查工作。此外,辅导员必须建立起新生管理档案,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环境,并充分利用互联网构建新型交流平台,关注特殊群体学生。
  参考文献:
  [1]王虎挺,成斌,毕新胜等.浅谈高校辅导员做好新生入学工作的有效途径[J].中国商界,2010(196):152-153.
  [2]林丽霞,茹正开.谈新生教育中辅导员的准备工作[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25-26.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英语是幼儿园大班的主干课程之一,英语教学直接影响着幼儿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与幼儿的学习效果。但是,在我国很多幼儿园中,大班英语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
摘要:在许多欠发达地区,由于教学环境中缺乏必要的语境支持,阅读和写作在英语教学中地位仍然突出。针对这些地区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普遍现状,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尽可能发挥写作的最大作用,推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环境 教师的作用 英语写作教学 策略  一、引言  在很多欠发达地区,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学生进入大学后英语学习起点往往较低,而在当地大学教学环境下,学
斯大林民族定义是中国民族理论中最广为人知又最富争议的定义,科学解读该定义对于准确运用该定义认识民族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斯大林民族定义在运用于汉民族形成
课堂互动教学是追求一种朴实无华、精致灵动的“做”,不求表面的轰轰烈烈,讲究的是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实现课堂上真正意义上的有效、高效互动。  一、师生互动  正所谓教学相长,师生互动可以引起学生兴趣,在互动中学生会暴露自己的不足,这样老师就能针对学生的不足讲解,这样才能达到“知己知彼,百教百懂”。那么教师怎样提出问题,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呢?  1.提出的问题不能跨度太大  提出的问题应该符合学
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博大的民族情怀,为中华民族的发展造就有用的人才,是每个语文教师不能推卸的责任。  一、中学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可能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根据新课程培养目标制订的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不仅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教材中的古代诗、词、文积淀着
针对强夯施工产生的强烈地面振动会对周围人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采用连续屏障隔振成本较高的问题,进行强夯振动试验和砂石桩隔振试验研究。对比研究不同砂石桩材料、桩距的
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主要为教学关系,它是教育教学生产关系的主要方面。改革教育教学生产关系,释放、提高教育教学生产力,应该是新课程的本质追求。重新定位师生教学关系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受苏联教育教学理论的影响,再加传统教育思想的历史沉淀,主客对立统一观长期占统治地位: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客体。这种观念高度重视教师,而对学生则严重忽略。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被束缚住了。  新时期,中西文教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