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中视听媒介对儿童倾听的影响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y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在故事教学中通过专注性倾听依赖“视听”整合,理解性倾听依靠“视听”比例,辨析性倾听依托“视听”技巧等策略,试图对现代化视听媒介的使用扬长避短,在儿童早期的故事教学中避免由于视听媒介重复使用、不当使用对儿童倾听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关键词:故事教学;视听媒介;儿童倾听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26-1
  正确的倾听就是细心听别人说话,并对别人的说话,给予积极、正面的回应,因此,倾听是儿童接触社会、接受信息的手段之一。《3-6岁儿童发展指南》语言领域听与说目标1提出: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可见,儿童早期语言发展的倾听能力是何等重要,因为它是语言感受、理解、表达最初始的本领和技巧。
  一、造成儿童不良倾听的诸多原因
  1.儿童倾听能力的参差不齐。受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的影响,每个孩子的倾听能力是参差不齐的。小班的儿童倾听注意时间较短,倾听注意会受多种因素的干扰而终止倾听;中班儿童在活动中乐于表述,不善于倾听;大班儿童只顾举手,想着自己的答案或者是急于表现自己,常会打断别人的话,重复别人的话,或者讲一些跟话题无关的过去经验。
  2.对倾听能力理论上的误解。家长对倾听习惯的不重视,家长会把倾听等同于听力,认为听力好就是倾听好。在幼儿园里,教师对倾听习惯的不得法:认为会幼儿能大胆说,大声说就达到要求了,如果不注意听会归结为幼儿年龄小,注意时间短;在综合运用教学手段时,会偏向选择视听相结合的手段。
  3.幼儿的倾听质量低。在倾听的过程中,有些幼儿看似在听,其实什么也没听进去,表现为幼儿不能理解所倾听的内容。很多幼儿具有不良的倾听习惯,表现为:幼儿不能安静地倾听、倾听时不专心、随意插嘴、不能耐心地听完老师或同伴的讲述等。
  二、故事教学中视听媒介在儿童倾听中的运用
  (一)专注性倾听依赖“视听”整合
  1.从单一到多样的刺激。倾听专注程度直接受外来刺激的影响,往往是刺激越多,倾听质量越会下降。从对比研究的表中可以看出,单纯听觉刺激与多样视听刺激之间的显著差异。脑科学表明:儿童的注意受新鲜、好玩事物,强烈多变的刺激所影响。由此可见,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语言教学中,儿童表现出的专注,可能就是一种表象,对理解作品上下文的联系帮助是不明显的。
  2.有先后顺序的刺激。在语言教学中,往往会运用到纯视、听,或者是视听相结合的图片、语言、多媒体课件等手段,什么应该是先出现的,什么是后出现的,也是一门很大的学问。通过对比研究,笔者发现纯视觉或听觉的出现要前置,视听同时兼有的要后置。因为儿童的注意分配还没有发育完善,在多种刺激同时出现时,听觉刺激就会受干扰。
  为此,笔者在故事教学研究中发现:在教学的开始环节运用单一的刺激,就能让幼儿安静下来倾听;另外视听刺激不能同时出现,最好是听觉刺激先出现,其次是视觉的,最后才是视听觉的,这样的倾听整合有助于幼儿的倾听习惯的养成。
  (二)理解性倾听依靠“视听”比例
  1.充分倾听,充分感受。在故事教学中,让孩子充分倾听感受,创设一个倾听的环境尤为重要。在教学的开学环节,教师应不借助任何载体纯倾听的导入。如何让孩子愿意听、积极地听、专注地听,是老师在教学环节前提出的要求,除了每次的完整倾听,分段、分句的倾听外,过渡环节也用儿歌中的句子去回馈,进一步增加倾听的次数和机会。不同层次的倾听是幼儿充分感受作品的前提。
  2.完整倾听,完整理解。文学的作品都具有完整性。它是旧经验的新综合,它的精采就全在这综合上面见出。凡是文艺作品都不能拆开来,因为完整的全体各部分是相依为命的。为此,完整欣赏是首当其冲的,其次是充分引导幼儿听、说,在完整的故事教学中,故事的意境美就会重现在孩子的印象,其义自见。
  3.以听为主,以视为辅。在故事教学中,对文学作品的赏析是通过听读来解决的。充分倾听,充分感受;完整倾听,完整理解的基础上;孩子们对故事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如果能呈现一些视觉形象的图片、实物,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在教学的过程中,在一些难以用语言诠释的环节,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帮助幼儿解决一些重难点,儿童的独立思考、感受和理解作品就会上升到一个高度。以听为主,增加一些视觉上的辅助手段,紧扣教学的主要目标,让孩子们通过与文本近距离的对话、自主感悟理解作品,回味作品中所隐含的意义是很有价值的。
  4.视听介入,创设意境。在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过程中,多媒体、图片、图卡的适时适当的介入能起到画龙点睛之笔。在语言文字无法帮助幼儿理解、匹配的时候,合适的音乐、图片、道具、多媒体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为此,在研究中笔者和她的团队发现:在教学后三分之一环节介入,是非常得当的。所以,不管是多媒体的演示,还是道具的出示,都要在儿童的耳朵有足够的倾听感受的基础上呈现。
  (三)辨析性倾听依托“视听”技巧
  1.“视听”表达技巧。故事教学中,常常会有语言、语气、语调的不同变化,有时候视听媒介的介入,能将这种不同变化刻画得淋漓尽致。例如在中班《会爆炸的苹果》中,形象生动的课件,或是老师绘声绘色的讲故事技巧,同样也能帮助幼儿理解狐狸的“伪苹果”。
  2.“真相”揭露技巧。在许多儿童故事中常常会隐藏着一些内涵,儿童阶段由于缺少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是无法理解的。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视听手段,揭露真相的话,儿童就能真切感受到作品所创设的一些幽默、滑稽、温馨的意境。
  综上所述,倾听能力还要融于生活、游戏之中,对常用语言的倾听,都有助于儿童对文字、语言的理解。现代的教学媒介层出不穷,合理地利用和开发,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倾听不再受干扰,让儿童的“耳朵”飞扬。
  [参考文献]
  [1]李旭霞.幼儿的倾听能力问题分析与培养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0(02).
  [2]朱光潜.谈美[M].中华书局,2010(08).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