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雨巷》后有感而发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zh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诗人心灵语言的结晶,它是诗人在特定场合,特殊情感的“喷射”。从这个角度说,诗歌具有唯一性,真正的读者只有诗人自己,任何其他读者只能从诗歌的语言上揣测一二。诗歌既是语言艺术,就有可读性的特点,从语言上也可以更好地揣测作者的情感,既使不能全面揣测,也可以更好地接近。本文就试图从揣测诗人语言的角度,以《雨巷》为例,找到一种解读诗歌接近走近诗人心灵的方法。
  笔者觉得要想将《雨巷》这首诗理解透彻,我觉得关键是对诗中“丁香”(共7处)和“姑娘(她)”(共9处)的理解。诗人反复提到“丁香”“姑娘(她)”,一定是诗人在这两个意象上蕴含了太多的情感,一定是诗人要通过这两个意象告诉我们读者什么。
  诗人心中的“姑娘”具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不妨将它们分别概括为容貌、体味和神态。诗人为了塑造心中姑娘的美好形象,不惜用了花中美丽纯洁的“丁香”来形容,赋予心中姑娘丁香般的美丽容貌,丁香般的幽幽体味和丁香般的抑郁神态。这是一位身有幽香却有一点淡淡忧愁的美丽端庄大方的姑娘。为了把心目中的姑娘写“活”起来,诗人运用了动态的笔法,诗人运用了一个与姑娘的短暂邂逅来刻画,设计了“逢前”“逢时”“逢后”这三个阶段分别描述了“姑娘”的容貌、体味和神态。
  逢前期待——丁香般美丽容貌。
  逢时短暂——丁香般芬芳体味。
  逢后愁怨——丁香般忧郁神态。
  诗人运用动态描写的手法,调动了视觉、嗅觉、感觉诸多感观,不吝用最优美的语言来形容,可见诗人对“姑娘”倾注了太多的感情。难怪对文中的“姑娘”,众人大多以“象征主义”来联想,因为这其中确实让人浮想联翩。“姑娘”既可以寓意真人真事,一位美丽端庄的姑娘,诗人心中的“女神”;也可以想象为某种崇高的“理想”或美好的“情感”。但不管是什么,诗人运用了如此多的美丽词汇足以让人在此留下更多的思考,留下更多的回味,这已经足够了。
  诗歌本身的许多东西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如果非要在诗歌上字斟句酌,在语言上死摳字眼,把每个字, 每个词都弄得像明镜似的,反而会失去玩味诗歌的本意。诗歌留下的更多是它的韵味,用心去读,读出其中的韵味,达到一两点共识,这也会达到诗歌的意境。用心去体会这其中的意境,把诗歌中的意境再放大一点,将它和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生活阅历再结合起来,那就更进一步了。
  要想读好一首诗,用心去读,认真读是必不可少的。大声去读,读文字,读章法,读情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此言不假,读多读懂,自然也就明白其中的韵味。光读还不够,还要努力去思考,读只能体会其表的含义,其内在的本质的含义还要用心去思考。多思多揣摩,多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写,为什么不那么写,为什么是这种意境,何不换种意境等。这都不是一点点功夫所能完成的,非得下苦功不可。为什么同一首诗每个人读到的东西都不尽相同,这其中大概有一个思考是否深入的问题吧!
  要是能在读好诗的基础上再写一点诗,那就更美了,读写结合,相互促进。写诗不妨先作模仿,模仿是写作关键的一步,这是写作的基础,打不好这个基础,谈何创新。模仿先仿其形,就像《沁园春 长沙》那样, 循章造句,造一篇差不多结构的诗,至少在结构上像模像样,这样就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再仿其神,把握诗的情感,掌握它内在的一些艺术手法。如《再别康桥》,我们就可以模仿出一篇《再见老屋》,让自己的创作与课文中大诗人作品契合一二,也不枉你模仿一场。其实模仿也是一个学习,再学习,创作,再创作的过程,它会将你学习课文和学后创作结合起来。这一过程既是学习的一种体验,也是学习过后的一种升华。
  用心去读诗,用心去思考,再用心去模仿。这是我由《雨巷》这篇课文所想的,也是我学习诗歌的一种体会。
其他文献
终于随着班长建立了“张老师和他的学生们”微信群后,记忆拉开了闸门,久远而绵长。  上初中的时候,我家世代为农,家里找不到一本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都与我无缘。而我就像灰姑娘一样,思绪里混沌的天昏地暗!  有一次英语老师Ren sir恶作剧地挖苦了我,好像是上课故意踩了我的脚N次(好些同学都有类似经历),灵魂受伤的我,狠狠地把自己包裹起来,无法表达的一种恨意:记得是妈
期刊
我闻到来自海岸线的芬芳,带着波浪状的柔软,一层一层裹着浓郁的花香,从海洋的彼岸带来热带的温热气息,从我的脚边悠悠地打过一个圈,扬起沙砾的晶莹和晚霞的灿烂,然后便往世界更深处缓缓流去。  初春,妈妈在视频里问我,在干什么啊有没有洗完衣服最近冷不冷有没有注意身体钱还够不够用,很多都是每次和她视频时都会被问到的细小事情。“家里倒春寒都还在穿羽绒服,你那里真是快活,一点都不冷。”妈妈笑起来的时候带动了嘴角
期刊
作者簡介:孙茜(2001.2-),女,山东人,山东省北镇中学高三十五班在读。  《道德经》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民间亦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口耳相传。依道家所见,世间万物皆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譬如善恶、美丑,譬如高低、贵贱,又譬如遥不可及的苍穹和触手可及的大地。水火不容、刚柔对立又兼并。世间万物,皆是顺了世界的规,遵了宇宙的理。其间芸芸诸物,纸并无特殊之理,也是刚柔双方,柔韧
期刊
生活中有些事情,在我的心理上貌似是無法用科学常识去解释的——或许也是由于我掌握的科学常识太少的缘故吧。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点小秘密,而这点秘密自己珍藏起来,觉得弥足珍贵,一旦哪天说出去了,居然别人也有类似的经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梦的切身感受,说不明白,讲不清楚,哪天与朋友说了,朋友居然也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候,我们对于未知事物的判断,都是凌驾在对已知事物的了解之上的,但是对于同一件未知事情,我们
期刊
作者简介:王思铭,广州市天河外国河学校学生会主席,多次荣获广州市番禺区优秀学生干部,荣获2015年度广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展示活动“文冠科技”冠军奖;第七届广东省DI创新思维竞赛二等奖;2017年广州市高中化学竞赛二等奖;广州市普通高中学生名著阅读活动三等奖;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语文素养大赛广东赛区二等奖。  琴之未了情  桃花盛开,高山流水,如诗般的语言以及无可挑剔的琴声,俞伯牙和张子
期刊
最近,由“Falling stars摔倒之星”挑战而引发的“炫富摔”火速引爆网络,花样摔嫣然已经成了很多人炫富的一种重要手段:故意摔出各种奢侈品,亦或是直接摔出一地的现金、银行卡等系列照片屡见不鲜,引发了一种不健康的、盲目攀比炫富的社会风气。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借鉴了“炫富摔”,摔出了生活,摔出了社会正能量。  “炫富摔”摔出了风格。与单纯地炫富不同,很多人通过“炫富摔”这一方式花样展示自己的生
期刊
目的:近年来对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AS的关系,以及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的研究成为热点,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AS最早期的病理生理变化,在血管硬化与斑块产生,及
断舍离是一种主张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脱离没必要的迷恋的生活理念。在我看来,断舍离正是这个时代急需的一剂良药。因为只有做到断舍离,我们才能活出自由、真实的自己。  人生苦短,做想做的事,过自己认为有意义的生活,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但是身处于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你,有没有时常感到自己被喧嚣的信息吞没?你又是否反思过,你无意中耗费掉的时光和精力,有没有换来满足和充实感?在这样的时代,我想我们或多或少都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