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用依那西普后沙利度胺对维持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病情缓解的影响

来源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62650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停用依那西普后沙利度胺可否维持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病情的缓解.方法 105例经过为期12周的依那西普治疗后达到了AS疗效评价标准(ASAS)20改善标准并能定期接受随访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给予沙利度胺150 mg.每日1次,晚上口服;第2组给予柳氮磺吡啶(SASP)1.0 g,每日2次口服;第3组仅给予原先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维持治疗.每个月定期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Bath AS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患者对病情的总体评价(PGA)、脊柱痛等的变化.以病情复发作为随访终点.结果 有100例患者最终完成了随访,其中沙利度胺组30例.SASP组33例,NSAIDs组37例,平均随访时间(5±4)个月,最长的患者随访了12个月.随访结束时沙利度胺组维持病情缓解率为40%(12例),SASP组为15%(5例),NSAIDs组为11%(4例),沙利度胺组的维持缓解率要显著高于SASP组(P=0.0265)和NSAIDs组(P=0.0053),而SASP组和NSAIDs组维持缓解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81).结论 沙利度胺有助于停用依那西普后维持AS患者病情的缓解。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分别抽取SLE患者及健康对照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抽提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电泳胶银染显色,用ImageMaster 2D Platinum 5.0软件对获得的蛋白图谱进行分析,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差异蛋白点.结果 对照组凝胶蛋白点匹配率为(71±4)%,患者组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iuvenileidiopathic arthritis,JIA)是儿童时期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表现为16周岁以前发病,持续时间超过6周,且原因不明的各种关节炎病变.共分为7型:①全身型;②少关节炎型,又分为持续性和进展性;③多关节炎型(类风湿因子阴性);④多关节炎型(类风湿因子阳性);⑤银屑病型;⑥附着点炎相关型;⑦未分类型.有研究证实:约25%~70%的JIA患者在发病后的
期刊
患者男,42岁.因全身浮肿伴下肢乏力、发热,面部斑丘疹3 d于2008年4月15日入院.患者20年前开始间断吸海洛因,入院前5 d准备戒断未吸用.患者于3 d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伴尿少、全身浮肿、排茶色尿,并四肢肌肉疼痛,双下肢乏力,以左下肢明显,行走困难,面部出现红色斑丘疹,伴糜烂、瘙痒,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接触性皮炎"。
期刊
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患淋巴瘤的风险是其他人群的2~3倍,而免疫抑制剂在淋巴瘤发生风险中的影响存在较多争议.Pary等研究了甲氨蝶呤(MTX)或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治疗的RA或脊柱关节病(SPA)患者中EB病毒载量及EB病毒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应答的变化(Arthritis Res Therapy,2009,11:R77)。
期刊
目的 观察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35例行心脏手术者于术中获取的右心耳(约200 mg)分为3组,风湿性心脏病27例,其中窦性心律者8例,慢性持续性心房颤动者19例(≥16个月),分别列为风湿性心脏病窦性心律组和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组,另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例(均为窦性心律)作为对照组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髋关节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同期住院的102例有髋关节破坏性病变的AS患者(A组)和54例无髋关节破坏性病变的患者(B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分别进行单因素和非对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患者比B组发病年龄早[(17±8)岁与(24±7)岁]、病程短[(5±4)年与(11±5)年]、幼年发病多见(37.3%与20.4%)、首发髋关节起病较多(38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7蛋白和mRNA水平、辅助T细胞(Th17)细胞表达比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LE患者及对照者血浆中IL-17的蛋白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2组外周血中IL-17 mRNA表达水平;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h17细胞比例,进一步分
随着实验室检测手段的提高和治疗方案的不断完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vthemato-sus,SLE)患者的生存期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的2年生存率50%,延长到了现在的10年生存率90%.虽然SLE患者的中、短期生存率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由于重要脏器的受累以及在漫长的病程中并发症的不断出现,使得SLE患者15~20年的长期生存率仍然低于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1]。
期刊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9(TLR9)在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和肾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细胞内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对照组和LN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肾组织中TLR9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并对TLR9表达与临床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活动期LN患者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TLR9的表达率高于非活动期LN患者及对照组(P<0.01),且其表达率与SLE疾病活动指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炎症性疾病,以外周关节滑膜炎及关节破坏为主要表现,致残率高.由于目前尚无一种治疗方法可以使病情获得显著或持续件的缓解,而关节破坏在病程的早期(1年甚至4个月内)就可出现[1],所以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减少关节功能损害的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