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髋关节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同期住院的102例有髋关节破坏性病变的AS患者(A组)和54例无髋关节破坏性病变的患者(B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分别进行单因素和非对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患者比B组发病年龄早[(17±8)岁与(24±7)岁]、病程短[(5±4)年与(11±5)年]、幼年发病多见(37.3%与20.4%)、首发髋关节起病较多(38
【机 构】
:
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风湿科,274031,山东省菏泽市立医院风湿科,2740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髋关节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将同期住院的102例有髋关节破坏性病变的AS患者(A组)和54例无髋关节破坏性病变的患者(B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分别进行单因素和非对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患者比B组发病年龄早[(17±8)岁与(24±7)岁]、病程短[(5±4)年与(11±5)年]、幼年发病多见(37.3%与20.4%)、首发髋关节起病较多(38.2%与25.9%),以及外周关节炎重(39.2%与2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以及骶髂关节病变率显著高于B组(P均<0.05).A组使用糖皮质激素剂量显著多于B组,使用柳氮磺吡啶和沙利度胺剂量显著少于B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有5个髋关节病变相关因素,包括发病年龄、病程、幼年发病、首发髋关节起病以及服用柳氮磺吡啶(P<0.05或P<0.01).结论 发病年龄早、幼年发病、病程短以及髋关节起病的AS患者可能易于发生首发髋关节病变,而足量的柳氮磺吡啶可能是AS起病发生髋关节病变的保护因素。
其他文献
目前认为应用抗肿瘤坏死囚了(TNF)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感染结核病的风险增高,而且这种风险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依那西普(etanercept)、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和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之间有所不同(Ann Rheum Dis,2010,69:522—528)。
2010年6月16日至19日,在意大利罗马市召开了欧洲抗风湿联盟(EULAR)年会.在本次年会中,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治疗的研究进展仍然是关注的重点之一.而阿达木单抗在抗TNF治疗领域中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无疑是本次年会的亮点.本文谨撷取阿达木单抗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治疗中的最新研究报道,包括作用机制、疗效和疗效预测因子等,以飨读者。
目的 探讨二膦酸盐对糖皮质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 ①2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治疗组9例(标准剂量激素+阿仑膦酸钠),对照组13例(标准剂量激素),24周后行骨髓穿刺术,检测免疫组织化学PPARγ平均积分吸光度.②采用原代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MSCs)培养,模拟髓内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的过程,在相同条件下,分为成脂诱导组、成脂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骶髂关节炎、肌腱端炎和脊柱炎为特点的慢性炎症性进行性疾病,严重者可发生脊柱强直和关节强直.25%AS患者累及髋关节,髋关节受累是本病致残最关键的病变.目前对于AS髋关节病变的治疗尚缺乏有效手段.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炎症级联反应中重要的促炎症细胞因子之一,目前研究已证实TNF-α在AS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患者女,52岁。因“反复关节痛、发热、右颌下淋巴结肿大5个月”于2008年12月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因2008年5月“受凉后”出现全身对称性多关节肿痛,以双腕关节、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双膝关节为主,无晨僵及关节畸形。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方法 分别抽取SLE患者及健康对照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抽提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电泳胶银染显色,用ImageMaster 2D Platinum 5.0软件对获得的蛋白图谱进行分析,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差异蛋白点.结果 对照组凝胶蛋白点匹配率为(71±4)%,患者组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iuvenileidiopathic arthritis,JIA)是儿童时期一种常见的结缔组织病,表现为16周岁以前发病,持续时间超过6周,且原因不明的各种关节炎病变.共分为7型:①全身型;②少关节炎型,又分为持续性和进展性;③多关节炎型(类风湿因子阴性);④多关节炎型(类风湿因子阳性);⑤银屑病型;⑥附着点炎相关型;⑦未分类型.有研究证实:约25%~70%的JIA患者在发病后的
患者男,42岁.因全身浮肿伴下肢乏力、发热,面部斑丘疹3 d于2008年4月15日入院.患者20年前开始间断吸海洛因,入院前5 d准备戒断未吸用.患者于3 d前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伴尿少、全身浮肿、排茶色尿,并四肢肌肉疼痛,双下肢乏力,以左下肢明显,行走困难,面部出现红色斑丘疹,伴糜烂、瘙痒,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接触性皮炎"。
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患淋巴瘤的风险是其他人群的2~3倍,而免疫抑制剂在淋巴瘤发生风险中的影响存在较多争议.Pary等研究了甲氨蝶呤(MTX)或肿瘤坏死因子(TNF)-α拮抗剂治疗的RA或脊柱关节病(SPA)患者中EB病毒载量及EB病毒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应答的变化(Arthritis Res Therapy,2009,11:R77)。
目的 观察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35例行心脏手术者于术中获取的右心耳(约200 mg)分为3组,风湿性心脏病27例,其中窦性心律者8例,慢性持续性心房颤动者19例(≥16个月),分别列为风湿性心脏病窦性心律组和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组,另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例(均为窦性心律)作为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