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新形势下的教师教育智慧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za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论述:一、什么是教育智慧;二新形式下强调教师教育智慧的意义;三、教师教育智慧的品质及表现;四、获得教育智慧的途径。
  关键词:教育智慧 实践智慧 人文精神 教育智慧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11-02
  
  一、 什么是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是此时、此地、此景、针对此人最管用的教育行为方式,就是彼时、彼地、彼景、针对彼人换成另一种最管用的教育行为方式的技巧。它是教师在无数次教育实践中摸索、体验、反思、感悟出的“没法说清”,“只能意味,不可言传”的“贴身功夫”。
  准确说来,一个教师的专业发展标准不是教师取得了多高的学历、发表了多少科研成果、获得了多少荣誉,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践智慧的不断提升。只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育教学整体的真理性的直觉认识,通过对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和反思,将感性的表面化的经验提升,直接内化为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那才是真正的教育智慧。
  新形势下,我们呼唤智慧教育,当我们的教育停留在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时候,教师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但当我们的教育已经发展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智慧的时候,教师的智慧无疑就和教师的知识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了。
  
  二、 新形势下强调教师教育智慧的意义
  
  当前,教育智慧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人文精神的缺失、创造性的缺失与教育机智的缺失。
  人文精神的缺失是现代社会工业迅速发展后人类面临的一大生存危机。它反映到教育领域,主要表现为学校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的缺失。第一,当前的教育是不人道的。因为它千方百计地让儿童进入成人的世界,以成人的要求来要求儿童,剥夺孩子的童年,忽视儿童的需要,扼杀儿童的兴趣,泯灭天真烂漫的童真。其次,当前的教师缺少人文关怀。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关注的是“知识”,而非有着生命意义的“人”。他们将学生“物化”,视学生为知识的“接受器”,师生之间是知识的授受关系,而非两个活生生的心灵对话的关系。第三,当前的学校课程中缺少人文教育,缺乏对人存在意义、生命价值的追问,缺乏对人生目标、人生方向的追寻,缺乏对人的生活方式的反思,缺乏对人生活意义的探求。“人为什么而活着”是古往今来众多先哲一直苦思冥想的问题。但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没有多少人愿意为这个问题去思考。意义困惑成为现代人最大的内心困惑。
  创造性的缺失是整个教育意义的缺失,不仅学生的创造性缺失了,教师的创造性也缺失了。年复一年地教着同样的课,日复一日地采用同样的教学模式——这是当前中国教师普遍的教学状态。当前教育机智的缺失主要表现为:第一,教师对具体的教育情境不敏感,错失教育时机 。教育情境都是具体的,没有两个相同的教育情境,因为处于教育情境中的人与事都是具体的和变化着的。而缺乏教育机智的教师一般都是用普遍的行为模式来应对具体的、特殊的教育情境的。其次,他们的教学是缺乏艺术性的。缺乏教育机智的课堂往往是呆板的,枯燥的,沉闷的,缺乏人情味。这样的课堂只有机械性的操作,根本不存在艺术的影子。
  教育是一个充满偶然性、机遇性、情境性的活动,对于学生的成长,这些偶然性、机遇性、情景性的因素更具有教育意义。教育智慧是智慧在教育这个特殊领域的具体表现。在意识(精神)领域,它是一种品质,主要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体、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由此,在新的形势下呼唤教师的教育智慧,意义非常重大。
  
  三、教师教育智慧的品质和表现
  
  教师教育智慧至少包括六种品质:(1)宽广的胸怀。(2)渊博的知识。(3)精明的头脑。(4)机智的反映。(5)敏锐的行动。(6)幽默的语言。
  在教师教育过程中,教师教育智慧往往体现在偶发事件的恰当处理过程中,这过程准确地来说是凝聚着教师的教育智慧。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语文课上,突然间学生的头转向了窗外,老师顺着学生的视线往窗外看去,原来树上飞来了一只很大的鸟。小朋友们似乎从未见过这种鸟。老师发现了这一幕,没有接着自己的内容讲下去,而是转换了话题,让学生们先来说说这只鸟,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这一篇作文成为学生历来写得最生动、最优美的文章。这就是一位具有教育机智的老师。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随时随地都会碰到一些突发事件,有些事情有时甚至很荒唐,对于一名新教师来说往往是束手无策,驾驭不了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我见过一些年青的教师往往被学生弄得哭泣,结果只好把学生拉到办公室来,让班主任训话,于是事情就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学生变成了“坏学生”,教师也下不了台来,好象自己很无能。可是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或者说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来说,这只是小事一桩,象蛛丝一样轻轻一抹就过了,而且还成了教育教学的契机,收到非同寻常的效果。著名教师于漪、魏书生等人,在这一方面都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他们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四、获得教育智慧的途径
  1、在实践领域不断丰富实践性知识,获得教育智慧。
  丰富的个体知识是教师创造力的源泉,是教师个性的体现,是教育智慧的重要条件。具有个性特征的实践性知识是成为智慧型教师的重要基础。教师对教育情境的整体感知、对教育问题的敏锐观察、对教育时机的机智处理,不仅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体现,更是教师教育 智慧的体现。
  在这里,笔者想引入石中英先生提出的“本土知识”的概念,因为笔者认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本质上就是一种本土知识。石中英先生认为,本土知识是“由本土人民在自己长期的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所自主生产、享用和传递的知识体系,与本土人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既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社会和人文环境)及其历史密不可分,是本土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是一度被忽略或压迫的本土人民实现独立自主和可持续发展的智力基础和力量源泉”。尊重教师的个性,就要尊重教师的“本土知识”,尊重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反思性教学、教育叙事研究、记教学日志等是实践性知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2.反思是激发教师教育智慧的源泉。
  教学反思是教师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效果。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的引领。理性思维就是从日常教学情景中获取价值的第三只眼睛。而这种充满智慧的理性思维的养成,本身就与孜孜不倦的理论学习与勤勉不殆的实践思考密不可分。一线教师最大的问题就是工学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简单办法就是要养成学习理论的好习惯,同时要学会围绕所思考的教育问题组织资源,开展研究。
  (2)要具有问题意识。教学反思的功能之一就在于能够唤起教师对教育生活事件中最真实的问题的关注,是教师走向研究者、走向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一步。问题意识至少包含了这样一些要点:这是个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意义吗?这个问题有根据吗?这个问题有针对性吗?这个问题能解决吗?当我们用这些疑问去思考我们所面对的教育现象时,也许就会从中发现那些真正需要我们解决的问题。
  (3)积极对话。对话,是走出个人视界的平台。教师作为个体的精神劳动者,更需要多元的精神碰撞与交流。教学反思,如果总是停留在个体的层面,客观上就会影响到反思的深刻性,影响到反思者个体的成长。与同伴、专家的对话、交流则会丰富反思的内涵,扩张反思的效果,修正反思的偏差,提高反思的品质。
  3、学校要创设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校园文化。
  教师是一个专业,要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和新知识,都不得不重视学习与吸收,把握新的形势和新的信息,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其次要开辟专门的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学习要开辟专门的学习场所,让教师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学习场所和学习时间里,让教师们一起分享教学中的喜怒哀乐,一起学习新的理念与内容,一起畅谈体会心得,一次来丰富教师的生活,获得一种教育教学的方法与理念,获得乐观的生活心态和浓浓的人文关怀。在学习的形式上,可以是多种多样、求新求异。看教育理论书籍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除此之外,可以在听课中学习,研讨交流中学习,思考现象中学习,网上论坛中学习……在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过程中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造就乐于进取的心态和不懈追求的动力。
  总之,教师教育智慧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密切相关。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近些年来国际教师教育领域一个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目前国际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因此,教育智慧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目前从各个不同角度来阐述教育智慧与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也是教育智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丰富的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发展达到成熟的标志。教育智慧需要知识、品行和努力,让我们不断学习,争做有智慧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刁培萼 吴也显.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M]
  [2]叶澜 白益民.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
  [3]王枬.教育智慧:教师诗意的栖居[J]
  [4]曲中林.教育实践性知识的表征与习得[J]
  [5]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
  [6]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
  [7]刁培萼,吴也显,等.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M]
  [8]任丽芳.非理性主义思潮与现代西方文化[J]
  [9][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的意蕴[M]
  [10]邹玲.谈教育智慧和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J]
  [11]卢红.论教育智慧[J]
其他文献
摘 要:语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对教育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促进教师的发展,有利于教师的转型。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转变观念、处理教材、教学设计、记课后记、录音或录像、模仿学习等途径达到。  关键词: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 效果 能力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
摘 要:体育课程标准从宏观上把握我国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学生终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形成是实现体育课程价值的有效途径以及校本研究员作用的发挥为体育课程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课程价值 实现 分析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01-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很多疾病得到根治,身
伴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为我们进行教学课改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特别是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脱离哑巴英语的尴尬,应用主流的多媒体教学,实现写听说写一体化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数学教学的领域中,开放式的数学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促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06-02     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利用逻辑思维,人们可以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律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它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  然而,一些地理问题由于其所提供材料的有限,当学生只能运用逻辑思维的方
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体系中,美术教学作为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科目,应当充
摘 要:本文从命题的形式、内容、题型、情感态度、多样性等五个方面的变化阐述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应该如何进行高中数学命题设计。  关键词:形式 内容 题型 情感态度 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05-01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评价提出了“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同时还提倡“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
摘 要:引述国内外一些高等教育对各个专业开设数学课现状;简述数学在各个学科及生产发展中的作用,不同专业应选择不同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和考核手段;论述学习数学对提高专业技术的意义,明确提出:对高等教育的各个专业都开设高等数学课有利无害。  关键词:严密 抽象 精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0-009-01     当今世界,各门学科紧密结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