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30,从天津返回广州,沉甸甸的行囊,满满的心。如果问我此行收获了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太多太多啦!绝不只是上好一节语文课!
此行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之一是:学习了别人,坚定了自我。
“我们南国的课与北方的课不存在差距,只存在差异。” 这是我们在一周的京津行“以课会友”, 在一次次平等的“撞击”后的强烈感受。
南北两地文化差异,彰显不同的教学文化与教学风格。
首先,南北两地的学校感觉就不一样。以北京为例,北京的每一所学校本身透露着一股深厚的文化底气。而我们广东则地处沿海经济飞速发展区,是一个可以吸纳多元文化,敢于创新的地方,因此南方的学校精致而时尚。
我想用工笔画来形容北方的语文课堂。工笔画是以精致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做工精美,用笔工整,作画步骤清晰。北方的课堂节奏快,信息量大,课堂注重对学生进行扎实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北方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底在课堂上可见一斑,每一个细节简洁明快,严谨经得起琢磨。整个课堂下来,实在耐看,扎实大气。看过北方老师的课堂,我们不由反思自己的课堂: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有效,是否存在了一些花哨低效的东西,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如何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得更加圆融?
我们南方的课堂是江南的水彩画。水彩画清爽神俊,浓淡相宜,画面显得水乳交融,带着令人陶醉的特殊风韵。在课堂上,我们仔细地倾听着每一个孩子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我们尊重每一个孩子探索的结果;我们尽力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展示的舞台;我们在课堂上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拥有平等的学习机会……这是一道多么灵动惬意的风景。这难道不就是我们可供别人学习的地方吗?“南方的课也能上得既细腻而又大气实在。”这是古新宇教授对雍景园小学老师的课堂教学的充分肯定与鼓励。“雍景园小学的老师在课堂上把美带给了孩子们!” 这是《中国教育报》记者余冠仕对我们的称赞。
工笔画和水彩画,本是中国画这棵大树上两枝干粗叶茂的分枝,它们用自己的独有的方式表达中国的文化。南北两地的教育,也本是中国教育的两棵大树,我们在同一片土壤里生长生发,最终也将以儿童的发展为共同的目标在蓝天真诚牵手。发现一种差异,成为大家互相学习的资源;体味一份友谊,找一个共同的方向。五月的天空,因相知相识、同携同行而愈发美丽。
此行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之一是:学习了别人,坚定了自我。
“我们南国的课与北方的课不存在差距,只存在差异。” 这是我们在一周的京津行“以课会友”, 在一次次平等的“撞击”后的强烈感受。
南北两地文化差异,彰显不同的教学文化与教学风格。
首先,南北两地的学校感觉就不一样。以北京为例,北京的每一所学校本身透露着一股深厚的文化底气。而我们广东则地处沿海经济飞速发展区,是一个可以吸纳多元文化,敢于创新的地方,因此南方的学校精致而时尚。
我想用工笔画来形容北方的语文课堂。工笔画是以精致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的中国画表现方式,做工精美,用笔工整,作画步骤清晰。北方的课堂节奏快,信息量大,课堂注重对学生进行扎实规范的语言文字训练。北方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底在课堂上可见一斑,每一个细节简洁明快,严谨经得起琢磨。整个课堂下来,实在耐看,扎实大气。看过北方老师的课堂,我们不由反思自己的课堂: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有效,是否存在了一些花哨低效的东西,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如何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得更加圆融?
我们南方的课堂是江南的水彩画。水彩画清爽神俊,浓淡相宜,画面显得水乳交融,带着令人陶醉的特殊风韵。在课堂上,我们仔细地倾听着每一个孩子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我们尊重每一个孩子探索的结果;我们尽力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展示的舞台;我们在课堂上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拥有平等的学习机会……这是一道多么灵动惬意的风景。这难道不就是我们可供别人学习的地方吗?“南方的课也能上得既细腻而又大气实在。”这是古新宇教授对雍景园小学老师的课堂教学的充分肯定与鼓励。“雍景园小学的老师在课堂上把美带给了孩子们!” 这是《中国教育报》记者余冠仕对我们的称赞。
工笔画和水彩画,本是中国画这棵大树上两枝干粗叶茂的分枝,它们用自己的独有的方式表达中国的文化。南北两地的教育,也本是中国教育的两棵大树,我们在同一片土壤里生长生发,最终也将以儿童的发展为共同的目标在蓝天真诚牵手。发现一种差异,成为大家互相学习的资源;体味一份友谊,找一个共同的方向。五月的天空,因相知相识、同携同行而愈发美丽。